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裸項櫛鰕虎魚
拉丁名稱 Ctenogobius gymnauchen
英文名稱 Sharp-nosed sand goby、bareneck goby
地方名稱 Favonigobius gymnauchen
作者單位 \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鰕虎魚科
拉丁科名 Gobiidae
中文屬名 櫛鰕虎魚屬
拉丁屬名 Ctenogobius
分布類別 海水
形態特徵
背鰭Ⅵ,Ⅰ-9;臀鰭9~10;胸鰭16;瞠鰭I-5。縱列鱗29~30;橫列鱗9。
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體長為體高6.6~7.2倍,為頭長3.6~3.7倍。頭寬短,寬大於高;頭長為吻長4.7~5.1倍,為眼徑3.9~4.5倍。吻圓鈍,稍傾斜,吻長約等於眼徑。眼大,上側位;眼間隔頗狹,稍圓凸,約為眼徑1/4~1/3。鼻孔2個,前鼻孔具一短管,不接近上唇。口端位,斜裂,下頜稍長,上頜骨向後伸達眼前線下方。上下頜後部各有牙2行,前部多行,成一狹帶,外行牙梢擴大,下頜兩側各具一犬牙,向後彎曲。舌寬,前端截形或微凹。鰓孔中大,鰓蓋膜與峽部前部相連。鰓蓋條5。具假鰓。鰓耙短弱。
體被大型櫛鱗,頭部裸露,有時第一背鰭前方具少數細鱗。
背鰭2個,第一背鰭具6鰭棘,始於胸鰭基底後上方,第1~2鰭棘有時延長呈絲狀,平放時伸達第二背鰭起點或稍後;第二背鰭較高,具1鰭棘9鰭條,平放時伸達尾基。臀鰭具10鰭條,始於第二背鰭第二鰭條下方,平放時幾達尾基。胸鰭尖長,約與頭長相等,無游離絲狀鰭條。腹鰭大,吸盤狀,幾與頭長相等,後部幾伸達肛門乳突處。尾鰭尖形,等於或大於頭長。
體腔小,腹膜白色。胃粗短,腸作二次盤曲。肝單葉,較大,位於體腔腹面。無鰾。無幽門盲囊。
體棕褐色,體側具4~5暗色斑塊。第一背鰭灰色,邊緣黑色,下方具暗色斑點3行;第二背鰭灰色,具晴色斑點多行。臀鰭邊緣較黑。胸鰭基部上角具一黑色小斑。腹鰭淺灰色。尾鰭具黑色斑紋7~9行。
生活習性
棲息於水淺的沙地岩礁內側與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