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製造

裝備製造

《裝備製造》雜誌創刊於2007年,由中國工業報社主辦,是中國第一本以"裝備製造業"特別是以"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為報導對象的高端產經期刊。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主管單位: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主辦單位: 中國工業報社
編輯單位: 裝備製造編輯部
主 編: 邵振偉
主 任: 秦偉
地 址: 西城區月壇南街26號中國工業報1043室

郵政編碼: 100825
國內刊號: CN 11-5657/TH
國際刊號: ISSN 1674-1447
郵發代號: 80-731
定 價: 20元/期
雜誌國內統一刊號CN11-5657/TH ;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1447,郵發代號:80--731。系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源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期刊

雜誌歷史

雜誌站在"國家發展戰略高度",以"提升中國裝備製造業競爭力"為己任,為進一步振興中國裝備製造業提供重要的輿論宣傳平台。
作為一本旗艦刊物,《裝備製造》雜誌立足"裝備製造",關注"裝備製造"。《裝備製造》雜誌現設封面故事、特別策劃、自主創新、產業觀察、公司報導、最佳實踐、資訊、論衡、裝備地圖等欄目。雜誌在著重報導、分析和研究中國裝備製造業成就和熱點問題的基礎上,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大背景下,藉助大國裝備製造的產業發展規律和商業價值法則,對中國及世界裝備製造業動向進行深度報導,對裝備製造企業進行全景展示、獨家報導和權威分析,力求為讀者提供新資訊、新視野、新價值。

雜誌定位

《裝備製造》雜誌高端性體現於讀者群體的高端性,每期雜誌專送300餘位省部級以上領導、260多個主要工業城市的分管領導、930多家裝備製造行業排頭兵企業高管層、各相關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銀行證券和專業諮詢機構專家以及外國駐華大使等。
《裝備製造》雜誌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中國工業報社主辦的大型國家級專業雜誌,雜誌主要刊登機械、工業工程、電子電機等製造行業的論文,包括機械工程類院校教師研究生的學術論文

主要欄目

企改發展論壇、計算機套用、專業教育研究、科技創新、科技套用、工藝與工裝、經驗與創新、電氣技術與自動化等欄目。

雜誌要求

1、文稿應思想健康、主題鮮明、立論新穎、論述清晰、體例規範、富有新意。文字一般不少於2600字為宜。
2、題名(文章標題)應簡明、確切、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名。文末標明作者單位及聯繫地址、郵編、電話、傳真、電子信箱。如為基金資助項目應加以註明,並提供項目編號。
3、2600字以上文稿請附300字以內的文章摘要和3—6個關鍵字。
4、參考文獻在正文的引文處以方括弧加序號的方式上角標註。文末依次排列參考文獻時,按作者、書刊名或出版社、出版年(期)、起訖頁順序標註。
5、來稿請首選E-mail,如條件受限,可郵寄,使用A4紙列印。
6、來稿本著文責自負的原則,作者切勿一稿多投。
7、本刊對稿件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者請附聲明。因人力有限,恕不退稿。
8、稿件刊登後,贈與當期雜誌1冊。

裝備製造產業

裝備製造產業作為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的主業之一,擁有中國鋼結構協會授予的鋼結構製造特級資質、起重機械類特種設備製造資質、建築工程設計甲級資質、鋼結構工程和無損檢測工程等專業承包一級資質。並取得了對外承包工程經營資格證書,歐標DIN18800-7最高級別E級認證,美國焊接協會AWS 、ABS焊工證書等國際認證。
上海寶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擁有生產廠房面積30000平方米,數控龍門銑床、多孔鑽床、數控車床、熱處理設備等各類大型精密機械加工設備和焊接、起重、檢驗檢測設備420餘台。公司擁有18名國際焊接工程師,35名國際焊接技師等各類工程技術人員。長期從事非標設備研發製造、高溫冶煉設備研發製造、精密鋼結構製作、焊接技術研究與培訓等業務,始終致力於為機電、冶金、化工等行業提供決策依據、技術諮詢和解決方案,足跡遍布海內外。公司依靠自身雄厚的研發實力,成功研製了世界首台焊接結構渣罐。先後承擔了國家重點工程上海光源工程(SSRF) 儲存環支架設備精密製造,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館(鳥巢)部分鋼結構製作和安裝。常年與國際知名起重機設備製造企業科尼起重機設備有限公司、美國康明斯發電機有限公司以及英國多門朗工程技術諮詢有限公司合作,為其提供高質量的設備。井承接寶鋼等鋼廠的鋼包、中間包、混鐵車、保溫罩等高溫冶金設備的製造和維修等。
公司竭誠為廣大客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技術和服務,努力為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As one of the main industry of Shanghai Baoye Group Co. , Lt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olds steel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top class qualification honored by steel structure association, manufacture license of hoisting machinery, construction project design qualification first class, professional contracting qualification first class of steel structure project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projects. We also gain the management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for outside contracted project, the European standard DIN18800-7(the highest Level E class), and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of USA welding society AWS, ABS, and so on.
Shanghai Baoy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has a factory area of 30,000 square meters, all kinds of large precision machining equipments such as nc gantry-type milling machines, nc drilling machines, nc lathes, heat treatment equipments, and welding, lifting, inspection , testing equipments, altogether 420 sets. Our department has all kinds of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s such as 18 international welding engineers, and 35 international welding technicians. We are engaged in manufacturing non-standard equipment R & D, high-temperature smelting equipment R & D and manufacturing precision steel structure productions, welding technique research and training. We continuously put my heart in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etallurgical, chemical and so on. We provide decision basis, technical advice and solutions for these industries. Company rely on our own stro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he world's first welding slag ladle. We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key project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SSRF) storage ring stand equipment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part of steel structure production and installation for Beijing Olympic National Stadium (Bird’s Nest). Our company has perennial coope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amous cran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mpany Konecrane, Cummins Generator Co, Ltd, and British Dorman Lo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And we provide high quality equipments for them. On other side, we are also manufacturing and maintaining the high-temperature smelting equipments for Baosteel including in the ladles, torpedo cars, heat covers.
Our company will wholeheartedly provide the best quality product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 for the genera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lients. And we will take more and greater contributions f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先進裝備製造

什麼是先進裝備製造

先進裝備製造是指處於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並決定著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設備的生產製造。先進裝備製造具有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附加值高、成長空間大、帶動作用強等突出特點。
2012年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把整個工業作為規劃對象,並且由國務院發布實施的中長期規劃。在《規劃》確定的六大重點領域中,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被定為“重中之重”。《規劃》指出先進裝備製造業範疇包括:關鍵基礎零部件及基礎製造裝備、重大智慧型製造裝備、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民用飛機、民用航天、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裝備、能源裝備等。
1、關鍵基礎零部件及基礎製造裝備。加強鑄、鍛、焊、熱處理和表面處理等基礎工藝研究,加強工藝裝備及檢測能力建設,提升關鍵零部件質量水平。推進智慧型控制系統、智慧型儀器儀表、關鍵零部件、精密工模具的創新發展,建設若干行業檢測試驗平台。繼續推進高檔數控工具機和基礎製造裝備重大科技專項實施,發展高精、高速、智慧型、複合、重型數控工作母機和特種加工工具機、大型數控成形衝壓、重型鍛壓、清潔高效鑄造、新型焊接及熱處理等基礎製造裝備,儘快提高我國高檔數控工具機和重大技術裝備的技術水平。
2、重大智慧型製造裝備。圍繞先進制造、交通、能源、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發展需要,組織實施智慧型製造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和套用示範,集成創新一批以智慧型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設備、冶金及石油石化成套設備、自動化物流成套設備、智慧型化造紙及印刷裝備等為代表的流程製造裝備和離散型製造裝備,實現製造過程的智慧型化和綠色化。加快發展焊接、搬運、裝配等工業機器人,以及安防、深海作業、救援、醫療等專用機器人。到2015年,重大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3、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堅持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並舉,進一步提高傳統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和安全水平,加快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發展。組織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工程,通過國家科技計畫(專項)有關研發工作,掌握先進內燃機、高效變速器、輕量化材料等關鍵技術,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管理系統等核心技術,逐步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持續跟蹤研究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因地制宜、適度發展替代燃料汽車。加快傳統汽車升級換代,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減少污染物排放;穩步推進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試點示範,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積極探索市場推廣模式。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健全汽車節能管理制度。大力推動自主品牌發展,鼓勵優勢企業實施兼併重組,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前10強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90%。到2015年,節能型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降至5.9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
4、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適應新的國際造船標準及規範,建立現代造船新模式,著力最佳化船舶產品結構,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散貨船、油船(含化學品船)、貨櫃船等主流船型升級換代。全面掌握液化天然氣船(LNG)等高技術船舶的設計建造技術,加強基礎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研究,完善船舶科技創新體系。提升船舶配套水平,鞏固優勢配套產品市場地位,提升配套產品技術水平,完善關鍵設備二輪配套體系。重點突破深水裝備關鍵技術,大力發展海洋油氣礦產資源開發裝備,積極推進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以及海洋監測儀器設備產業化,打造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三大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聚區。組織實施綠色精品船舶、船舶動力系統集成、深海資源探采裝備、深海空間站等創新發展工程,全面提升綠色高效造船、信息化造船能力和本土配套能力。到2015年,主流船型本土化設備平均裝船率達到80%,海洋工程裝備世界市場份額提高到20%,船舶工業前10強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70%以上。
5、軌道交通裝備。以滿足客貨運輸需求和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為導向,以快速客運網路、大運量貨運通道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為依託,大力發展具備節能、環保、安全優勢的時速200公里等級客運機車、大軸重長編組重載貨運列車、中低速磁懸浮車輛、新型城軌裝備和新型服務保障裝備。組織軌道交通裝備關鍵系統攻關,加速提升關鍵系統和核心技術的綜合能力。到2015年,軌道交通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6、民用飛機。堅持軍民結合、科技先行、質量第一和改革創新的原則,加快研製幹線飛機、支線飛機、大中型直升機、大型滅火和水上救援飛機、航空發動機、核心設備和系統。深入推進大型飛機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全面開展大型飛機及其配套的發動機、機載設備、關鍵材料和基礎元器件研製,建立大型飛機研發標準和規範體系。實施支線飛機和通用航空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加快新支線飛機研製和改進改型,推進支線飛機產業化和精品化,研製新型支線飛機;發展中高端噴氣公務機,研製一批新型作業類通用飛機、多用途通用飛機、直升機、教練機、無人機及其他特種飛行器,積極發展通用航空服務。到2015年,航空工業銷售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國產單通道大型客機實現首飛,國產支線飛機、直升機和通用飛機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
7、民用航天。完善我國現役運載火箭系列型譜,完成新一代運載火箭工程研製並實現首飛;實施先進上面級、多星上面級飛行演示驗證;啟動重型運載火箭和更大推力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實施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進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宇航產品型譜化與長壽命高可靠工程,發展新型對地觀測、通信廣播、新技術與科學實驗衛星,不斷完善套用衛星體系。進一步完善衛星地面系統建設,推進套用衛星和衛星套用由科研試驗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加強航天軍民兩用技術發展,拓展航天產品與服務出口市場,穩步提高衛星發射服務的國際市場份額。
8、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裝備。緊緊圍繞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需要,依託國家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和節能環保產業重點工程,加快發展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大力發展高效節能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餘熱余壓利用和節能監測等節能裝備。重點發展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垃圾和危險廢棄物處理、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小城鎮分散型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污染物資源化利用、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儀器儀表等環保設備,推進重大環保裝備套用示範。加快發展生活垃圾分選、填埋、焚燒發電、生物處理和垃圾資源綜合利用裝備。圍繞“城市礦產”工程,發展高效智慧型拆解和分揀裝置及設備。推廣套用表面工程、快速熔覆成形等再製造裝備。發展先進、高效、可靠的檢測監控、安全避險、安全保護、個人防護、災害監控、特種安全設施及應急救援等安全裝備,發展安全、便捷的應急淨水等救災設備。
9、能源裝備。積極套用超臨界、超超臨界和循環流化床等先進發電技術,加大水電裝備向高參數、大容量、巨型化轉變。大力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先進輸變電技術裝備,推動智慧型電網關鍵設備的研製。推進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掌握百萬千瓦級核電裝備的核心技術。突破大規模儲能技術瓶頸,提升風電併網技術和主軸軸承等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著力發展適應我國風場特徵的大功率陸地和海洋風電裝備。依託國家有關示範工程,提高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效率,加快提升太陽能光伏電池、平板集熱器及組件生產裝備的製造能力。推動生物質能源裝備和智慧型電網設備研發及產業化。掌握系統設計、壓縮機、電機和變頻控制系統的設計製造技術,實現油氣物探、測井、鑽井等重大裝備及天然氣液化關鍵設備的自主製造。

先進裝備製造的特性

先進裝備製造中的“先進”兩字,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
一是產業的先進性。即在全球設備生產體系中處於高端,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通常指高技術設備或與新興產業配套的設備。
二是技術的先進性。這裡技術的先進性不僅包括掌握這些設備的生產技術比較困難,還包括集成此種設備時,需要比較複雜的系統方法和調試方法。
三是管理的先進性。即生產企業採用先進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技術手段。
從技術角度說,先進裝備製造還包括三個特性:
一是集群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裝備製造業的集群化趨勢不斷發展,即同種產業或相關產業的製造企業在空間上有機地集聚在一起,通過不斷創新而贏得競爭優勢。
二是信息化。當前,世界裝備製造業正向全面信息化方向邁進,其新的發展趨勢表現為技術的融合化,產品的高技術化、高附加值化、智慧型化和系統化。
三是服務化。在用戶產業的需求進入“多樣化”階段以後,裝備製造業從以“硬體(生產)”為中心向以“軟體(服務)”為中心的具有綜合工程能力(產品+服務)的產業轉變。

先進裝備製造業有哪些

1、 現代工程機械技術(機電液光訊一體化與智慧型化技術;製備技術的敏捷化、綠色化、智慧型化;電液傳動技術與系統;工程機械裝備智慧型控制技術;微細加工、光刻模型技術;)
2、 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大功率電力機車系統集成技術;城軌車輛系統集成技術;重再貨運機車轉向架技術;城軌車輛及重載高速機車異步牽引電動機製造技術;)
3、 新能源汽車技術(混合動力驅動技術,純電動驅動技術;電動車專用的各種感測器和電子元件技術;電池管理系統集成技術;大功率伺服電動機設計製造技術)
4、 輸變電設備(特高壓直流輸變電設備技術交直流;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監控技術;區域電網柔性交流輸電技術;高溫超導輸電設備製造技術)
5、 通用飛機總體設計、關鍵製造及總裝集成技術。
6、 近空間飛行器和衛星裝備及套用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