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裂隙岩體底摩擦模型是指利用模型移動受阻擋時在其底部形成的滑動摩擦阻力,模擬在自重應力作用下裂隙岩體破壞過程。這種模型是一種簡易的岩石力學定性模型 。
實驗方法
將模型放在一個活動砂紙(或帆布帶。塑膠帶等)底帶上,紙帶裝在匣中問,用受控電機帶動。當砂紙帶移動時,模型由於橫槓阻擋而實際上不能移動。在模型底面上形成的摩擦阻力可以模擬岩體的自重應力。其實驗設備和實驗方法見圖1 。
常用的模型材料
常用的模型材料有:
(1)可任意切割與重複利用的可塑性材料,如油泥加砂子、粘土加砂子或橡皮泥等。
(2)各種硬質塊體成型材料,如術塊、糖塊、軟木塊、塑膠塊、石膏塊、岩塊等。
模擬重力或斜面滑動時,均應滿足相似關係。即在自由落體跌落時間,既定條件下,底帶移動速度越大,在底摩擦模型中完成相同落體運動所需時間越小。
各國曾用此方法來研究不連續面塊狀結構岩體,巷道及節理交錯切割的邊坡模型的破壞機理 。
裂隙
裂隙指岩石中的破裂面或裂紋。裂隙常被造岩礦物或含礦礦物所充填。有人視裂隙為節理的同義詞,也有人認為節理、劈理統稱為裂隙。劈理是一種將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狀的次生面狀裂開面。它發育在強烈變形的岩石中,具有明顯的各嚮導性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