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描述
雌蛛
體長12.00~15.00。一雌蛛體長13.77:頭胸部長5.76,寬5.49;腹部長8.46,寬7.74。背甲梨形,黑褐色,邊緣和胸部中央的兩側有顆粒狀小突起,中窩的前方具一對
黃色的蝶形斑,中窩的後方具一近似菱形的黃色斑,背甲亞側緣黃色,邊緣顏色較深。兩眼列均後凹,後眼列稍寬於前眼列(1.83:1.68)。前中眼間距小於前中側眼間距(0.25:0.23);後中眼間距小於後中側眼間距(0.36:0.48);前、後側眼稍分離,著生在同一眼丘上。中眼域長0.83,前邊寬0.78,後邊寬0.68。前中眼>前側眼=後側眼>後中眼(0.28:0.18:0.18:0.15)。
額高0.30,稍大於前中眼直徑。螯肢淺褐色,粗壯;前齒堤有3齒,後齒堤有4齒,近端最後一齒最小。下唇和顎葉淺褐色。下唇寬大於長。顎葉遠端最寬。胸板寬大於長,黃色,兩側緣淺褐色,近側緣各有3個突起。基節Ⅳ之間的寬度約等於基節Ⅳ的寬。步足淺黃褐色,具少量短細的刺;腿節Ⅰ近側背面大半部、腿節Ⅱ~Ⅳ以及脛節近側大半部均呈黃色。腿節無聽毛;脛節具2~4列約10~20根聽毛;後跗節Ⅰ~Ⅲ在背面近基部各具1根短小的聽毛,後跗節Ⅳ和跗節無聽毛。跗節Ⅰ、Ⅱ的跗節器位於遠端1/3處,跗節Ⅲ、Ⅳ的跗節器位於近中部。步足測量:Ⅰ22.95(6.48+6.75+7.74+1.98),Ⅱ21.06(6.03+6.03+7.11+1.89),Ⅲ10.71(3.24+2.79+3.42+1.26),Ⅳ20.43(6.39+5.40+7.02+1.62)。
足式:1,2,4,3。腹部背腹扁平,輕微骨質化。背面淺黃褐色,具很多紅褐色小斑點,後半部的兩側緣各具4~5個小裂片,從前向後依次漸小排列。腹部腹面中央為一兩端窄中間稍寬的白色縱帶,其正中央有一卵圓形的暗色斑,尚有4對暗色的肌痕。紡器淺紅褐色。書肺蓋黃褐色,具很多淺褐色橫溝。外雌器黑褐色,前半部中央具1對較大的圓形凹陷,插入孔位於每一凹陷內的外側。
雄蛛
體長3.34~6.00。一雄蛛體長3.34:頭胸部長1.68,寬1.46;腹部長1.87,寬1.60。體小,約為雌蛛體長的1/4左右。背甲黃褐色,無暗色斑,邊緣和胸部中央的兩側無顆粒狀突起。前中眼間距大於前中側眼間距(0.09:0.03),後中眼間距稍大於後中側眼間距(0.14:0.13)。螯肢、下唇、顎葉和胸板黃褐色。螯肢弱小,前、後齒堤各有3齒。胸板無突起,僅前緣兩側各有一不明顯的隆起。步足較細長,並具少量粗而長的刺。
觸肢和步足測量:觸肢1.23(0.38+0.20+0.15+0.50);步足Ⅰ7.04(1.84+2.07+2.21+0.92),Ⅱ6.29(1.73+1.84+1.90+0.82),Ⅲ3.23(1.05+0.82+0.88+0.48),Ⅳ5.49(1.63+1.53+1.67+0.66)。足式同雌蛛。腹部背腹扁平,卵圓形,淺黃褐色。背面輕微骨質化,中央具3對淺褐色肌痕,周圍接近邊緣有淺褐色斑點。觸肢膝節具1根粗剛毛,脛節有4根聽毛。觸肢器的盾板內含盤曲的精導管,亞盾板位於盾板的後方,引導器彎曲成“S”形,插入器的基半部被引導器包裹。
地理分布
國外分布:越南,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泰國,斯里蘭卡,巴布亞紐幾內亞。
國內分布:海南、雲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