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狸

袋狸

袋狸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類後獸亞綱有袋目。袋狸分布比較廣泛,包括澳洲大陸,塔斯馬尼亞,紐幾內亞以及印度尼西亞東部的一些島嶼。生活於從荒漠到熱帶雨林的不同生活環境中,但是由於人類的活動,袋狸的分布區已經大大減少,有些種類特別是一些荒漠種類已經滅絕。典型的袋狸體型似鼩鼱,毛短而硬,耳、尾和四肢均短,四足跳躍行走。

基本信息

豚足袋狸

袋狸袋狸
豚足袋狸和其他有袋類動物一樣,袋狸是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而豚足袋狸又是袋狸家族中的珍稀品種。世界上所有的有袋類動物全部生活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及紐幾內亞和鄰近島嶼。東袋狸也不例外,東袋狸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的昆士蘭州至維多利亞州。東袋狸僅存活在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州。塔斯馬尼亞州的數量略多一些,而在維多利亞州唯一所知的東袋狸出沒地點只是在westernbasalt平原。

特徵

豚足袋狸的體長23~25厘米,尾長8~10厘米:它的面部特徵非常像老鼠,具有一對比一般老鼠要大些的大耳朵,吻部又尖又長。豚足袋狸外觀比野兔要瘦小些,四肢長而纖細,前肢具2趾,後肢具4趾。通體的毛色呈灰褐色,腹部以下顏色略淺,非常漂亮。它的育兒袋和樹袋熊、袋熊的一樣,是向後張開的。與其他種類的袋狸相比,它的前肢顯得特別,很像豬蹄,豚足袋狸的名稱由此而來。

習性

豚足袋狸以植物為食。在離水源較近的地方築巢。常常選擇靠近水源且比較溫暖而乾燥的地方打洞穴居,洞穴一般深約0.3米,白天就在洞中睡覺,晚上外出覓食。豚足袋狸的領土意識非常強,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雄性袋狸往往與入侵者作殊死的戰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儘管如此,由於豚足袋狸形體嬌小,勢單力薄,常常成為其他動物的犧牲品,慘遭殺害的事經常發生。

天敵

幾乎所有的食肉動物都是豚足袋狸的天敵,其中以狐狸和澳洲野犬為甚。但豚足袋狸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人類永無止境的墾荒運動。由於澳大利亞人口的增長。墾荒、放牧等不斷發展,再加上外來動物,如狐、犬等的引入,使豚足袋狸逐漸喪失了棲息地,種群數量銳減。1970年12月,澳大利亞政府宣布豚足袋狸為瀕危動物。但事實上自1926年以來,就沒有任何有關它們的報導了,動物學家認為豚足袋狸在那時就已經滅絕了。動物學家推測野生的豚足袋狸的滅絕時間為1907年。

形態特徵

東袋狸體長0.24-0.35米,尾巴短,只有0.06米左右,臉尖耳闊,眼睛小而圓,從頭部看很象老鼠,它們後肢發達,與其他有袋類一樣是靠後肢跳躍前行。它們的毛色棕褐,在身體後半部有數量不等的白色條紋,從條紋上看很容易與其他袋狸進行區分。它們的雌性有8個乳頭,每胎產2-6仔。

生活習性

東袋狸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從低地雨林和耕地至沙漠和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都可生存。它們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活動覓食。主要以蟲子為食,也吃一些比它們還小的鼠類動物和一些植物的根莖、塊莖。

生殖特徵

東袋狸
繁殖期一般整年都有,但在夏季的月份中比較少一點。
而在乾旱的季節繁殖便會停止,直到環境回復到比較舒適的時候才繼續開始。
東袋狸的懷孕期約為12天,一窩約生下3隻幼仔。小東袋狸出生後,它們會待在育兒袋中大約8個星期,並在其中斷奶。
一旦一窩的幼子全部斷奶,雌東袋狸可以立即再產下一個新的窩。
一隻雌性東袋狸一年中可能會產下3到4窩。東袋狸的平均壽命約為2.5年。

滅絕原因

東袋狸曾經是澳大利亞數量最多的一種袋狸,但因為它們尋找食物時往往會毀壞農田和花園。因此長期以來一直被人們當作害獸而進行捕殺,人們不但用夾子捕殺它們,還在食物中伴進毒藥投放到它們生活的地方,致使大量東袋狸被毒死。19世紀後期,人們大量砍伐雨林和墾荒種田同樣給它們帶來了厄運,人們的行為使東袋狸到20世紀後數量驟減,但人們的捕殺行動及破壞它們棲息地的行為並沒有停止。在人類的干預下東袋狸在1940年全部滅絕。

區別

東袋狸和袋狼的區別

東袋狸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的昆士蘭州至維多利亞州。東袋狸體長0.24-0.35米,尾巴短,只有0.06米左右,臉尖耳闊,眼睛小而圓,從頭部看很象老鼠,它們後肢發達,與其他有袋類一樣是靠後肢跳躍前行.它們的毛色棕褐,在身體後半部有數量不等的白色條紋,從條紋上看很容易與其他袋狸進行區分.它們的雌性有8個乳頭,每胎產2-6仔。
而袋狼形體高大, 體形似狗,頭似狼。肩高600毫米,體長100~130厘米,尾長50~65厘米。毛色土灰或黃棕色,背部生有14-18條黑色帶狀斑。毛髮短密並十分堅硬。口裂很長。前足5趾,後足4趾。腹部有向後開口的育兒袋,袋內有2對乳頭。尾巴細而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