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庚傳:1978―1984改革現場

袁庚傳:1978―1984改革現場

《袁庚傳:1978―1984改革現場》的作者是塗俏,出版時間是2008.3.1。

圖書簡介

作者: 塗俏 著
出 版 社: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3-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526
  • 印刷時間:
  • 開本: 16開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506342469
  • 包裝: 平裝
定 價:¥56.00

編輯推薦

不經意間,活的歷史,那些在改革開放發軔之初堅持破冰之旅、劈風斬浪奮然前行的有名或無名的英雄們正悄然而迅速地消散在時間的風煙雨霧之中。

內容簡介

袁庚,改革開放的馬前卒。1961年任中央調查部一局副局長,曾破獲轟動世界的國民黨謀劃暗殺劉少奇的“湘江案”。1975年10月,他調任交通部外事局副局長,受部長葉飛委派調查招商局經營狀況。完成調查後,他寫了一份請示報告,他在報告中所提的建議成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具體內容。1978年底,時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在李先念劃撥的寶安縣蛇口半島(現深圳市南山區轄內)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堅持破冰之旅,創建蛇口工業區,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實際運作第一人。在蛇口,他以“大不了回秦城監獄去”的大無畏精神,敢於衝破思想牢籠,在荊棘叢中殺出了一條血路,響亮地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影響了全中國。

作者簡介:

塗俏,女,記者,作家。先後供職於《深圳晚報》與香港《文匯報》,新聞生涯十八載。現為深圳海天出版社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協會會員。《新周刊》在“2000年太盤點”中將塗俏列為該年度“中國八大漢子”。2003年塗俏被中央電視台《半邊天》欄目評選為“中國最精彩女性”。2005年《苦婚》獲第四屆正泰杯優秀報告文學獎。
出版著作:報告文學:《生存體驗――中國當代底層生存狀態實錄》(新華出版社),《世紀之痛――中國首份愛滋病人完全紀錄》(南方日報出版社),《苦婚――“臥底女俠”60天隱性採訪實錄》(作家出版社);長篇小說:《你無法阻止》(作家出版社)。

目錄

激情澎湃的改革歲月(序)
第一章 臨老受命掛帥香江
 一、“他什麼都想知道!”
 二、想在香港買塊地
 三、中央批准《請示》
 四、跳出香港到寶安求發展
 五、袁庚登台亮相
 六、香港第一課
第二章 蛇口驚雷
 一、蛇口鎮上的“港客”
 二、李先念:“就給你這個半島吧!”
 三、夜訪羅青長
 四、讓野鬼都能魂歸故里
 五、改革開放第一聲“開山炮”
 六、對不起,我的大鵬!
第三章 讓老夫衝鋒陷陣
 一、“荒山野嶺有什麼看頭?”
 二、都是“伊莉莎白”惹的禍
 三、袁庚買船抓航運
 四、張振聲為何請辭?
 五、袁庚的“試用期”
 六、四分錢獎金風波
 七、200米長的瘡疤
 八、皇城根下舌戰群儒
 九、江澤民幫助蛇口解困
 十、胡耀邦問袁庚要多大權力
第四章 “蛇口方式”或“蛇口模式”
 一、“請問你搞什麼主義?”
 二、副部長被拒“國門”外
 三、北歐“海盜”問:101年呢?
 四、超級精明、拚命的日本人
 五、船王包玉剛的話題
 六、南景樹的回訪
 七、“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八、堅辭深圳市長之職
 九、報端始見“蛇口方式”
 十、江澤民替蛇口小店寫報告
 十一、“超級富豪團”不是扶貧團
 十二、“大不了再回到秦城去!”
 十三、“港督替你們做宣傳!”
第五章 建設時代的“黃埔軍校”
 一、有錢有地,就是沒人!
 二、“把內地那一邊的東西統統拋棄掉!
 三、“劍橋大學建造多大的橋?”
 四、“問問紅線女唱的是什麼戲?”
 五、捅開“幹部私有制”
 六、“我把大家騙來了!”
 七、“你放毒,我消毒!”
 八、乍暖還寒
 九、大力支持不加干預
 十、騎著腳踏車上清華
第六章 赤灣之癢
 一、赤灣是幸運的
 二、與梁湘的短暫“蜜月”
 三、“要袁庚同志用蛇口的辦法搞。”
 四、股份制“放飛”赤灣
 五、省錢,對股東負責!
 六、谷牧:“到北京找國務院解決。”
 七、萬里說:你大膽去闖吧!
 八、中央說“按袁庚的思路辦”
 九、“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
第七章 誰在動幹部的“權杖”?
 一、部級調查大員
 二、胡耀邦視察與袁庚借東風
 三、一場特殊的民意測驗
 四、五灣碼頭塌方事件
 五、許智明:“我不退位誰退呢?”
 六、就職典禮
第八章 桃花源里可耕田?
 一、新桃花源
 二、凝聚人心的地方
 三、蛇口可以先行一步!
 四、赤灣深水港夢幻成真
 五、“出了問題再來找我!”
 六、工人們的“保護神”
 七、谷牧再助蛇口
 八、“我願以晚年的政治生命孤注一擲!”
 九、“我跟你沒有共同語言!”
 十、“我們到現場去!”
 十一、一九八三年的年終禮物
第九章 明星時代
 一、鄧小平肯定爭議性“口號”
 二、告他對鄧大人不敬
 三、王震:“你每句話都是尖銳的!”
 四、請五老及家人吃飯
 五、黃宗英:“袁庚是米開朗琪羅!”
 六、首次信任投票
 七、辦張小報,用輿論監督幹部!
 八、“袁庚才是真正的霸道啊!”
 九、包玉剛送十二字訣
 十、谷牧:“我請袁庚做顧問!”
 十一、章含之:“袁庚頂著三道金牌挽留我!”
第十章 山雨欲來
 一、袁庚,跳那么高幹什麼?
 二、玫瑰與猴子
 三、袁顧問訪閩
 四、彩車經過天安門
 五、在趙紫陽面前與梁湘冷戰
 六、“我們願意接受實踐法庭的審判!”
 七、四處“化緣”
 八、袁庚VS胡啟立:“你保上半段,我保下半段!”
感謝辭(代後記)
附錄一 袁庚個人年表
附錄二 我們所走過的路
附錄三 本書參考的圖書、資料與報刊

目錄

媒體評論 袁庚獨步於社會大變革的風口浪尖,他和他的蛇口“試管”必然孤獨地承受鮮花與榮光。
 ――張勝友(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
袁董是一位富有遠見的先行者,也是一位勇於開拓的探索者。他創辦的招商銀行體現了他這種改革精神和人格魅力。我始終為有這樣一位首任董事長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馬蔚華(招商銀行行長)
像他這樣的年紀,他的人品、為人、前瞻性、寬容、對事物判斷的敏銳性,很偉大也很難得,是我們最尊敬的領導。
  ――馬明哲(平安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袁老的膽略造就了“蛇口”,並深深地影響著誕生在“蛇口”的新一代企業,我們以他為中集的第一任董事長為榮。
  ――麥伯良(中集集團總裁)
我在1983年大學畢業自願來蛇口,就是為了投奔袁庚開拓的事業。我們現在推進的綠色地產也是袁庚當年理想的延續和發展。
  ――林少斌(招商地產董事總經理)
如果說趙丹是令人動盪不安的大海,馮亦代就是一座高山。而袁庚呢,袁庚是雕刻家,是米開朗琪羅,不是理論上的,而是實實在在地雕刻了一個嶄新的蛇口工業區。
  ――黃宗英(著名演員作家)

書摘

第一章 臨老受命掛帥香江
要講述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實際運作第一人袁庚的故事,不能不說到“蛇口工業開發區”這一支中國改革的“試管”,也就不能不提到主持實施“蛇口工業開發區”規劃建設任務的香港招商局。
在尖沙咀天星碼頭隔著維多利亞港眺望港島的中環,緊靠海濱矗立著兩幢一模一樣的天藍色大廈。大廈的頂部、腰部和底座的框架為紅色。東頭一幢大廈的頂端,橫著一塊藍底白字的巨大招牌,“招商局”三個白色大字在藍天、白雲、陽光下,格外醒目。
這就是坐落在中環乾諾道200號信德中心的招商局大廈。1998年5月中旬,也就是袁庚從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的職務上退下來的五年後,香港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總部遷至這座大廈的37層至40層內。招商局大廈南望港島,北瞰九龍,一年四季美不勝收。
在香港有不少中資企業,目前以中銀、華潤、招商局、中旅實力最為雄厚,號稱四大駐港中資企業。
招商局董事長秦曉博士在2002年12月紀念招商局創立130周年時說:招商局在創立初期創造了第一次輝煌,開創了近代民族航運業及諸多新興經濟領域,成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先驅。改革開放以來,招商局創造了第二次輝煌,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探索並提供了許多有益經驗,並使招商局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進入新的世紀,招商局有信心再創第三次輝煌。
從2004年冬季到2006年冬季,我除了在蛇口追尋改革者的足跡,還多次經羅湖、皇崗等口岸從深圳市區進入香港,走訪散居在香港各處的袁庚的戰友或同事,在香港招商局、香港中央圖書館查找、複印、抄錄資料。在頭尾三年的季節輪迴里,在香港,紫荊花開滿了一條又一條街,接著,一樹繁花變成滿地落英,隨後,再一次蓄芳待來年,開滿枝頭。在花開花落又花開中,在人事更迭、世事滄桑里,為了印證、補充袁庚本人的自述,我多次尋訪當年與袁庚一道創造招商局第二次輝煌,開創“蛇口模式”,提供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經驗的參與者、實踐者,那些當代改革歷史的書寫者及其見證人。
一、“他什麼都想知道!”
二十多年前在招商局及蛇口工業區與袁庚並肩作戰的同事及其員工,大多已經離休或者退休,也有的先走了。聽說袁庚接受了我的採訪並同意為他寫本傳記,他們一個個都表示歡迎,欣然接受我的約見和採訪,幫助我廣泛蒐集袁庚的素材。
招商局原辦公室副主任朱士秀老人,在向我介紹袁庚初到招商局情況以後,還用顫抖的手寫了三頁紙的材料回憶袁庚,送給我作為參考。
當然也有例外。今年73歲的梁鴻坤是廣東新會人,上世紀六十年代為廣州鐵路局幹部,“文革”時期下放到基層工作。1973年,鐵道部與交通部合併為交通部,交通部從原鐵道部中抽調了梁鴻坤和另一位幹部外駐香港招商局工作,不久,任命梁為招商局辦公室副主任。這是一個和善、精明而又謹慎的小老頭,我去拜訪他的時候,剛說明來意,他極不信任地詢問道:“請問,你是寫真實的袁庚,還是因為宣傳的需要拔高他?”
我告訴他,我除了多次採訪袁庚本人及其家人之外,在找你之前,已經採訪了36個袁庚同事,包括至今還在反對他的人,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我的“回到現場,力求真實,客觀公正,有血有肉”十六個字的為人立傳方針。我特彆強調蛇口老同志都很幫我。蛇口工業區管委會委員、總工孫紹先叮囑我到香港找你們這些老人談談。已定居上海的原《蛇口通訊》總編輯韓耀根特意飛回深圳,接受我的採訪。
“那好,”梁鴻坤說完又沉默了一會,接著突然反問我,“他帶我看三級片,你寫不寫?”
我大吃一驚,猛地站起來追問:“說什麼?”
“他在香港看三級片。”梁鴻坤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
1973年9月30日,被康生羅織罪名而關押在秦城監獄長達五年半的袁庚,終於被釋放回家,總算是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袁庚心裡清楚,如果不是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過問,說不定會把他關押到地老天荒。他不想回原單位中央調查部工作,在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的幫助下,他找到交通部部長葉飛,被安排到交通部任職,先是外事局負責人,不久被正式任命為外事局副局長。他珍惜新職位,以“拚命三郎”的精神工作。在這段時間裡,中英海事協定、中巴海事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有關國家的11個海事協定,都是袁庚組織簽署的。他多次陪同葉飛或者單獨出國考察,善於在比較中進行鑑別,對中國經濟體制的弊端有所認識,對當時中國經濟秩序存在的問題有著深刻的思考。1976年到交通部工作的孫紹先不僅認為他思想開放,思路開闊,還認為他開明而有膽識。
他的膽識和開放意識,得到葉飛賞識。
1978年,已經61歲的袁庚,正思謀著“船到碼頭車到站”回家養老,突然受命被交通部黨組委派赴港參與招商局的領導工作。
那天,葉飛找他談話,問他願不願到香港招商局去打開局面。袁庚是個喜歡挑戰的人,對“打開局面”幾個字怦然心動,當即答應可以,但要先過去看看,做點調查研究,有了發言權再說。葉飛即派他赴港調研,要求他在招商局調查兩三個月後,拿出一套讓招商局走出困境的辦法來,供部黨組研究定奪。
1978年6月,袁庚趕到香港招商局那天,沒有立即走進位於香港乾諾道西15號那幢14層高的大廈,他在樓前看了看,一時默然無語。以往,每回出國公幹途經香港,他會到交通部屬下的這個招商局來歇歇腳。那時,他只是一名過客。現在,他可能要常駐這裡了。“文革”期間,京劇《紅燈記》中,李鐵梅有一段“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的唱腔,香港人因而把進入香港的內地幹部,統稱為“表叔”。部里來的“表叔”不走了,他無法預料,這對他意味著什麼?也無法預測,他的人生在60歲以後會來一個大轉折;更沒有想到,他推行的眾多變革竟然會對渴望革故鼎新的當代中國產生一道道衝擊波。
袁庚在招商局集體宿舍安頓下來之後,立即找幹部談話,一天安排兩個,上午一個,下午一個。辦公室副主任梁鴻坤想不到安排談話的第一個人竟然是他。梁鴻坤走進袁庚的臨時辦公室,沒有在袁庚身邊的椅子坐下來,選了稍遠一點的位子,半欠著身子坐下去。看上去,袁庚要比實際年齡年輕二十歲,身板硬朗,說話中氣很足,沉穩而幹練。梁鴻坤不清楚這個人的底細,更不明白他來調研的目的,也就沒有多說什麼。現在“欽差大臣”滿天飛,你滿懷改變現狀的熱情對他說了一大堆情況,他也很認真地記錄了一大本筆記,然後呢,他說回去匯報、研究,拍拍屁股就走了,然後就“泥牛入海”沒有下文。更可怕的是,這種人把你反映的情況泄露出去,他走了,你只能留在原地“吃不了兜著走”。
袁庚淺淺一笑,看穿了他的矛盾心理,知道他有話要說,卻沒有催他,適時地結束了談話。其實,他走進來的時候,袁庚也在打量他,覺察出這位小個子幹部是個精明而又謹慎的角色。
袁庚工作講究效率,你願談,他很歡迎;你不說,他也不勉強。你不要以為你不說,他就掌握不到情況。最讓人鬧不明白的是,和他相處的時間一長,你就對他心服口服,願意把心裡話通通告訴他。
袁庚第一次找張振聲談話的時候,快人快語的張振聲就來了個“竹筒倒豆子”。張振聲是香港遠洋公司總經理。交通部在香港的益豐公司與遠洋公司不屬招商局,卻由招商局代管,屬一個黨委。張振聲是黨委委員。他說,不論是招商局,還是遠洋,業務都沒有什麼發展,基本上是看守性質。招商局更慘,清朝洋務運動中靠船隊起家的船務公司,現在連一條船都沒有!袁庚大吃一驚。還有這等事?真是不可思議,請你再詳細說說。張振聲帶點牢騷地說:國家對派來香港工作的幹部限制很多,出門也必須有兩個人同行。不僅思想上限制,業務上也管得死死的,凡是業務上的事,必須報北京批准,幾千元的開支都必須北京同意才行。部里對派駐香港企業不放心,不放權。記得六十年代,招商局的辦公室非常小,只有一座四層小木樓,旁邊的房主想把自己1000平方米的房子賣掉,招商局想買下來,但是沒有自主權,必須報請部里審批,我去北京跑了兩次,結果沒有獲批。我請示的時候,領導說,香港都是我們的,為什麼要買呢?好像香港就要解放似的。眼看著香港飛速發展,我們啥事都不能做,大家都覺得非常壓抑。我在這樣的情況下幹了20年,心裡憋了一股氣。
幾天以後,袁庚找到梁鴻坤:“老梁,你帶我到各處走走。”
梁鴻坤以為袁庚要到各個科室轉一轉,哪知道他要上街。梁鴻坤試探著問:“還找人談話嗎?”袁庚說:“要啊,也想實地看一看。”
袁庚走起路來,嗵嗵作響,步幅很大,比他矮一個頭的梁鴻坤往往會跟不上。
袁庚一到香港,像一頭靈敏的獵豹一樣,翕動著鼻翼,廣泛地蒐集各種資訊,儘可能多地掌握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動態。讓朱士秀他們大吃一驚的是,總部樓底下的士多店(雜貨店)、水果攤老闆的姓名、經營狀況、每月盈利情況,袁庚都能一一說出來,甚至還與招商局幹部的收入進行對比分析。朱士秀在這幢樓內進出好幾年了,他就不知道這些情況,對袁庚很佩服。袁庚聽人家誇他“厲害”,心裡有幾分得意,臉上漾出笑意,說:“你們忘了我是搞什麼出身的嗎?”
多年的情報工作,還讓袁庚養成了讀報的習慣,從報紙的字裡行間獲取信息。
香港招商局訂了三份報紙,全是左翼的《文匯報》、《大公報》、《新晚報》。其他報紙不是沒有經費訂閱,而是按照相關紀律,禁止外派幹部閱讀非左派報刊,以免上當、受騙、中毒。袁庚翻閱這三份報紙,總體印象是比北京報紙要開放、開明很多,但訊息面還是比較狹窄,總覺得不過癮、不解渴。他立即跑下樓去,在街頭報攤上買回來一大堆各式各樣的報紙,既有親大陸的,也有右翼勢力的,甚至還有反華報紙。在這段時期,袁庚特別重視港澳台以及外電對5月間《光明日報》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的分析和評論,以便及時了解國內政治動向。
幾天下來,袁庚在閱讀中比較,在比較中鑑別,開始喜歡上了《信報》,覺得這家報紙的言論及新聞,相對來說比較客觀、公允,也就是維持了一個“信”字。若要人信,實事求是是基本原則。後來,當他正式掌控招商局以後,以及他在深圳蛇口掛帥改革甚至離休賦閒在家的時候,都是《信報》的忠實讀者。
這一天,袁庚戴著老花鏡,手指頭在《明報》分類廣告欄內獻映影片上一一划過。在“功夫片”、“槍戰片”、“喜劇片”中,最多的是起源於六十年代的“風月片”,什麼《洞房趣聞》、《金瓶雙艷》、《七擒七縱七色狼》,標明“風月無邊,少兒不宜”、“怨婦思春,不容錯過”等等字樣。他便放下報紙,走出辦公室。
他找到梁鴻坤,劈頭就問:“你看過風月片嗎?”
梁鴻坤心跳驟然加快。他想,我就像南京路上的好八連,我人在香港,不論資產階級刮什麼香風都不會讓我迷失無產階級政治方向,我怎么會去看黃色下流影片?這一定是有什麼人亂告狀,誣陷我!
他剛要分辯,袁庚接著說道:“老梁,你帶我看看風月片好不好?”
原來如此!梁鴻坤放下心來,但是,他根本不敢挪動一步。梁鴻坤內心的恐懼立即讓袁庚感覺到了,一股無名火躥上腦門,將他訓了一頓:“有什麼問題?我帶你去!”袁庚轉頭就走,梁鴻坤不得不跟出門去。
走在街上,梁鴻坤還不時回頭,唯恐有人跟蹤,更怕在影院內被熟人發現。他七彎八繞領著袁庚鑽進灣仔利舞台電影院坐了下來。
這是一部拳頭加枕頭的爛片,還沒看到一半,袁庚拉起梁鴻坤就走,在電影院門外,衝著梁鴻坤說:“有什麼了不起的,結婚也就是這樣子!”
在香港太古城廣場五樓太平洋咖啡廳,背景音樂柔柔的、軟軟的,是一首談情說愛的粵語歌曲。我與梁鴻坤坐在落地花架背後的僻靜處。梁鴻坤說到這裡,大概回憶起袁庚走出電影院時那種“不過如此”的神態,竟然開懷大樂。
很快,老人收起笑容,嚴肅地告訴我:“袁庚後來對我說,有些東西,要敢於接觸,你才敢於批評嘛,老是說那個東西壞,你不了解,你怎么知道那個東西壞?”
因為暴露出老領導的一樁秘事,梁鴻坤顯得有些不安甚至歉疚,緊張地注視著我,看我有什麼表情。然後,又補充了一句:“他什麼都想知道。”
目前,中國內地還沒有電影分級制度。黨政幹部因看三級片(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香港稱之為“風月片”,國內籠統地定性為“黃片”)而受到處分甚至丟官的,大有人在。袁庚膽子也太大了!回到深圳,我就到袁庚家核實這件事,老頭子笑而不答,一副裝聾作啞的樣子。被我問急了,他反問我的思維是不是還是小時候聽大人所教的那樣,不是好人就是壞人?難道世間的事只有非對即錯、非好即壞的兩個極端?
袁庚走出電影院,回想電影院內的觀眾,發現上了年紀的人居多。這些老人為什麼想看風月片呢?錢鍾書先生說過,年輕時找對象,喜歡找年紀大一些的,是希望自己儘快地成熟;上了年紀時找對象,喜歡找比自己年輕的,是渴望回復青春。風月片除了迎合少部分觀眾不健康心理之外,也符合老年觀眾的生理需要,這是這類影片存在的一種理由。
一年後,邵氏電影公司老闆邀請袁庚去看電影,從片名上看就是三級片,袁庚不僅自己去,還帶上招商局幾個老頭一同去觀看。
散場後,袁庚發現這幾位老同志臉上漾起少有的紅暈。袁庚樂了。
老傢伙,是不是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了?
袁庚奉命到招商局調研,不僅對招商局本身的工作和人事進行調查了解,還對招商局所處的社會環境進行了廣泛而多方面的考察。考察中,袁庚開始對“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不是社會主義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革命就是反動”的理論產生了懷疑,認為這種說法絕對化了,是不符合實事求是原則的。他在香港感受到,資本主義社會裡的一些東西,對其他社會制度的國家來說,也是有用有益的,也是可供借鑑的。他不是說三級片,本著好奇心看了不到半部三級片以後,他就不喜歡這種類型的影片。他的視覺、觸覺所指向的是香港的工商貿易、典章制度,主要是經濟管理體制和經濟管理方法,還有勤政廉政、新聞媒體的自由運作等等,興趣十分廣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