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勝利山明墓考古發掘
墓為豎穴土坑,南北向,平行排列,棺木周圍以石灰、糯米泥和少量河砂攪拌夯實成保護層。1號墓早年被盜,棺蓋上有一盜洞。墓主男性,骨架完整,長1.7米。棺內置鐫星象紋靈床。隨葬器物有墓主穿在身上的10餘件衣服,疊放在頭下作墊枕的3件衣袍以及金耳勺、金扣環各1件。2號棺木紅漆剝落,棺蓋平。棺木長2.23米,寬0.73米,高0.86米,厚0.14米,顯得十分厚重。棺內底部殘存少量防腐藥液,置靈床。墓主著連衣長裙5件,裙子4件,長棉褲1件及長襪;墊被、蓋被各2床,另有包被1床。隨葬的衣服分件摺疊,放在墓主身上,用包被覆蓋。墓主為女性,體態豐腴,肌肉尚有彈性,頭髮有光澤,身長1.54米。據專家分析推測,墓主生前身高當在1.60米以上,年齡在45-50歲之間。
2號墓出土的近40件服飾,質地分絲、棉、麻三種,單、夾、棉衣四季俱全。飾紋均為提花,有雲紋、鳳鳥紋、菊花、牡丹、纏枝花卉、回文、萬字紋等。服裝分上襦和裙子兩大類。此外,還有2件施鎏金銅扣的無袖對襟背心,質地一為棉,一為絲,為國內首次出土。墓主穿戴的鞋、襪、裹腳布、帽、髮帶、遮臉布、包手布以及放在手上的絲質長手帕乃至被單都保存相當完好。棉衣棉被裡的絲棉依然柔軟白淨。勝利山明墓出土的棉織品及一些服飾如無袖對襟背心、前胸後背綴有“獅子補”的上襦等填補了省內甚至國內明代服飾的空白。
勝利山2號明墓還出土了3件金器,即耳勺1個、扣環2個;3件紙質品,其中有一件類似超度亡靈的度牒,還有2幅畫,一為水墨七級浮屠條幅,一為畫面為佛像輔以經文的印刷品。從紙質品上的文字可知,墓主姓吳,信奉佛教,卒於明正德七年(1512),距出土時488年。
衡棗高速公路祁東歸陽互通考古發掘 2001年2月至4月,衡陽市文物管理處配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互通所處茅坪洲村後清理完整和較完整的磚室墓15座及古窯址6座。
該墓群墓磚製作精細,紋飾以魚紋和車輪紋為主,呈現出從東漢早期、中期到晚期演變相對完整的序列。出土陶瓷器有碗、缽、罐、壇、盆、鐎壺、甑、紡輪等。其中有五味盒一套,6件,器物底部分別刻有醬、鹽、豉、茶、曲等字樣。這種刻有自銘的調味品器物組合在我省屬首次出土。此外還有銀鐲、指環;鐵刀、剪;銅鏡、矛、五銖錢以及瑪瑙、玻璃飾物等。
6座窯址的時代分別為東漢、魏晉和隋唐。其中一座魏晉時期的馬蹄形窯出土了1件醬褐點彩青瓷缽,平底,口微斂,口沿外飾一周太陽紋和兩道凹弦紋。兩座唐代窯址分別出現餅形足碗和圈足碗、玉璧足碗和圈足碗同時燒制的現象,與將上述不同類型的足作為唐代不同時期碗類器的重要依據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