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法帖博物館

衡水法帖博物館

衡水法帖博物館為法帖主題博物館,隸屬衡水市桃城區文化體育旅遊局文物保護管理所。館舍系傳統古式建築,磚混牆體,木質梁、柱、椽、窗,彩繪雲紋,紅柱全支前廊,表藍頁瓦蓋頂,翹檐,水泥築底,青石覆鋪地面及台基。

基本信息

(圖)衡水法帖博物館衡水法帖博物館

衡水法帖博物館為法帖主題博物館,隸屬衡水市桃城區文化體育旅遊局文物保護管理所。1994年10月,衡水法帖博物館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1998年館舍漏雨多處,遂行維修,1999年10月重又開館。館址位於衡水市寶雲街1號寶雲寺院內,建築面積120平方米,其中展廳占90平方米,倉庫占20平方米,館前廣場與寶雲寺合用,總占地面積120平方米。館舍系傳統古式建築,磚混牆體,木質梁、柱、椽、窗,彩繪雲紋,紅柱全支前廊,表藍頁瓦蓋頂,翹檐,水泥築底,青石覆鋪地面及台基。

歷史沿革

“康窪的篦子,侯店的筆,閻莊的帖子拓得黑。”(當地俗語)衡水法帖即閻莊法帖,始於明朝永樂年間,興於清朝乾隆年間,盛時有30餘戶以刻製法帖為業。書法為主,輔以繪畫,真草隸篆楷俱全,猶以歷代書畫名家名篇為多,二王、歐、顏、柳、趙等字型的《道德經》、《蘭亭序》、《洛神賦》、《赤壁賦》及各朝代名家詩文帛書手跡皆俱,又有吳道子的字組畫,內容寬泛,雕刻細膩,線條飄逸,均現原作神韻,拓品遠銷京、津、冀、遼等北方地區。到清末民初,此業漸衰,已致絕跡,拓品只少量見於北京琉璃廠。1990年文物普查時發現並始挖掘閻莊法帖,遂著手整理、研究,收集散落民間法帖,現有明清帖板127塊,拓片200多張及部分雕刻、拓印工具。

詳細介紹

(圖)衡水法帖博物館白如廷向記者介紹帖板

衡水法帖博物館現有歷史沿革、發現挖掘、精品展示、研究成果、場景再現5個常設陳列。迎門影壁為玻璃蝕刻《蘭亭序》原文書法罩護魏晉文人雅士曲水流觴賦詩唱和壁畫。歷史沿革從中國法帖緣起於春秋竹木書簡,到明清興盛,體現了中國崇尚文化的傳統習俗,展示北京琉璃廠社會各界人士爭購的場面,及由衡水閻莊到京津冀遼各大商埠繪刻、拓印、裝裱、運銷等產供銷流程,各類書法名篇複製精品進入千家萬戶裝點生活的情景。發現挖掘以照片及文字說明,敘述了發現並挖掘法帖這一失傳民間藝術的全過程,集中體現文物的工作者遍訪鄉村坊間,收集整理,不分晝夜,風雨無阻,及時全面搶救,避免一門民間藝術消失埋沒。精品展示部分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法帖帖板、拓品,囊括真、草、隸、篆、楷各種字型帖板和拓品,陳列帖板13塊、拓片40張、燈箱圖片6個、展櫥1面、展櫃5個,基本體現了法帖的全部內涵。研究成果部分展示在挖掘整理的基礎上,所進行的研究過程和方向,以及成果,以著述為主,《中華拓印》、《中國法帖史》、《建館日記》都為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實物,並對法帖發展對書法藝術傳承、傳播的社會意義進行了深入研究。(附藏品照片)情景再現部分獨立於其它4個部分,單辟一室,進口頂部懸“怡墨堂”匾額,內以真人大小塑像形象地再現法帖製作過程,分別是繪、刻、拓、制環節。

除法帖常設陳列外,衡水法帖博物館還組織參加多種本地展覽,如建市設區5周年、10周年、衡水風俗文化活動,另外自行組織了20多次巡迴展覽,以書法名家為單元主題,如吳道子字組畫、柳公權書法、顏真卿書法等法帖,進行集中展示,足跡遍布本地2/3的鄉村和中國小校。既發揮了法帖博物館的功用,也深入進行了宣傳,起到了宣傳、保護文物的作用。

人員編制

歷任館長:李功

現任館長:白如廷

衡水法帖博物館現有在編人員4人,全部為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展示部1人,對外聯絡宣傳部2人,庫房管理部1人。建館至今,針對藏品的特質,研究實驗有效保存方法,做到了藏品無腐蝕風化損壞,同時對基層文物保護進行了學術研究,20多篇論文、宣傳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物工作》、省市級報刊,2007年協助編著了《衡水法帖集》。

開放信息

衡水法帖博物館全年對外開放,開館時間9:00—17:00,年接待觀眾萬餘人次,其中港、澳、台、日本、新加坡學者及各國文化參贊觀眾10年來已逾5萬人次。衡水法帖博物館地處衡水市南外環寶雲街1號,乘市內公車舊城村北口下車,

通訊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新建街160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