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該自然村有耕地總面積598畝,其中,田100畝,地498畝,人均耕地0.53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1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板栗經濟林果;其中,荒山荒地780畝,草地面積880畝,其他面積98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自然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有100戶通自來水,有68戶飲用井水,有6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6.32 %)。有22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0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47.3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2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分別占總數的27.19%和 21.93%。該自然村到行政村的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農用車3輛,機車4輛。到2006年底,全自然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0戶;該自然村有4個村民小組已通電;有4個村民小組已通路;有4個村民小組已通電視;有4個村民小組已通電話;有1個村民小組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自然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1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自然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8.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萬元,占總收入的36.28%;畜牧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31.7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3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5.67%;工資性收入23萬元,占總收入的26.08%。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0人(占勞動力的63.64%),在省內務工15人,到省外務工55人。
特色產業
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工業。其主產業為磚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28戶,有鄉村人口1136人,其中男性582人,女性554人。其中農業人口1136人,勞動力51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人口為1136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93,參合率78.61%;享受低保8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
文化教育
在校學生300人,距離羅坎中學0.4公里。目前整個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0人,其中小學生190人,中學生110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兩委"的收支情況、社會保障資金、糧食直補及農資綜合補貼的發放情況等,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4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板報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32人,其中男黨員29人、女黨員3人。
發展重點
一、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一是全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總量小,加快發展的基礎很薄弱,經濟形勢嚴峻,建設資金嚴重缺乏。二是基礎設施依然滯後,大部分村組人畜飲水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三是貧困面大、返貧率高,勞動者素質低,農民增收難,扶貧攻堅和小康社會建設任務艱巨。四是人口負荷重,教育辦學條件差,科技、文化、衛生事業發展滯後,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弱,就業、再就業壓力大,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任重道遠,社會事業發展任務十分艱巨。 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面對未來,該村將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加大力度,再鼓幹勁,確保全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一是全力做好農民增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教育培訓等工作,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抓好防汛、防火和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三是採取有力措施,全力抓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努力做好人口文章。四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協調服務力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努力為民辦實事。五是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六是切實實現幹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工作機制三個轉變,為促進農民增收搞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