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與記憶

行走與記憶

人的一生經歷,不管是物質的和精神層面的享受,還是種種哪怕是極為平庸的生活,都可以看作是“旅行”的“過程”。 生命的際遇,都可以在旅行中得到體驗,而且由於旅行是我們刻意所為,更能讓我們從容體驗快樂生命的真諦。 幾年前,我和幾個朋友為了這個共同的旅遊愛好,一起學車一起買車,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旅遊的方便。

〈行走與記憶〉封面
【書名】行走與記憶
【作者】夏輝映
【配圖】張澤
【叢書主編】王世龍
【頁數】228頁
【出版年月】2008年11月第一版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定價】35元
【ISBN】978-7-5059-6141-8
【內容簡介】本書是作者遊記的彙編,圖文並茂地記錄了作者在旅行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文詞優美,內容豐富,讀來景換情移,饒有趣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旅遊筆記散文集。
本書被國家新聞出版署列入全國大中學校專用書系列。書名錄入 新華書店總店信息中心、新華書目報-科技新書目、新華書目報-社科新書目、全國大中專教學用書彙編書目檔案。
【自序】旅行在人的一生中價值若何?我們直可以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次長途的“旅行”。人的一生經歷,不管是物質的和精神層面的享受,還是種種哪怕是極為平庸的生活,都可以看作是“旅行”的“過程”。“過程”揭示了人之生命最為本質的存在意義,“過程”的高下決定生命的品質。人皆好生而惡死,人生而快樂,那不單是“我所欲也”的所謂享受,還有類似於“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所謂磨難。旅行就是在突出經歷和過程,旅行是快樂的。如果添上心情和文化的色彩,像王陽明走在路上感岩花之寂,柳詒謀攀上高山有臨遠之嘆,即是旅遊。旅遊,把人之為人的生命意義典型和專門化了。生命的際遇,都可以在旅行中得到體驗,而且由於旅行是我們刻意所為,更能讓我們從容體驗快樂生命的真諦。嚮往旅行和在旅行中享受快樂就像我們珍惜生命和體驗生命的欲望一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但是,我們的生命環境決定了我們的旅行要在我們的人生長途“旅行”間見縫插針,特別是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生存的壓力太大,又處在我們各自具體的環境當中,旅行不可能是那種工作之餘甚至工作之中的連帶行為,固然有這么一類人,但我們不是,至少不主要是。我們的旅行需要提前安排,精心策劃,往往是利用節假日或者周末把一次旅行制定得絲絲入扣,謹小慎微。有時為了一次外出,甚至提前一年就要做相應的準備。坦白地說,這樣的旅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旅行的品質,甚至使旅行的放鬆和隨意的意義受到了損害,但也正因為此,我們這種方式的旅行更加講求效率,更加值得回味與留戀。此心與所游之景往往契合,以至沉浮起落,相互激揚,或神情暢達,或塊壘澆融。此中的快意,豈是語言文字所能傳遞?旅遊之後的記錄只是想留下一種意象,通過意象,可以達到和接近達到游主彼時彼地之感受,當然,有些效果不期而至,出乎意料。我很羨慕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旅行家,像徐弘祖遊歷了那么多名山大川,自然產生登高望遠的豪邁氣概;還有的文章高手把哪怕是最平凡的見聞也描繪得生動多趣,精緻細膩,如柳子厚那種“尋幽以送日月”的文人雅懷;以及談遷寫《北游錄》那樣沿途考證的學人本色。我的旅行說來慚愧,幾年前還是南不過瀟湘,北不過遼河,至於東面僅止於海陬,西去也就是黃土高原。但其間,也有山川之秀,風物之美,至於一樹一石,一花一草,也各具異態,絢麗多姿。如果要把旅遊也分作品級的話,少數人結伴而游或者更能一人獨游堪稱神遊,那種拋卻了一切俗世的羈絆而擁有的輕鬆,那種獨自面對自然山水和了解玩味附著其上的文化符號,好像一切都從遠古向你施施而來。高山悠然而出,綠水歡然而流,鮮花翕然而開,喬木森然而立,雲開霧霽,兔走烏飛,以至游魚俶爾遠逝,小船欸乃啟行,草蟲嘰嘰,樹鳥啁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是一種照面,一種對話,你會感覺一種心靈的洗滌和格調的升華,感覺你和大自然的界限畛域甚或對立消彌了,原來你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就是自然之子,你與自然相互依存,血脈相通。這種認識,吾友南海戒賢法師的詩差可近之:“舜在深山子在川,此中訊息不須傳。蘭蕙有德堪為侶,鷗鷺無機共一船。”此寫出家人的一任天機流轉,也可當作旅遊愛好者追求的至高境界。(作者於北京西郊石景山重興園,載《中華讀書報》2009/07/29)
【後記】沒有時間概念的人能自覺動筆是很好的彌補手段,動了筆可以把與自己有關的人和事記載下來,以免日後作必要回憶時出現茫然。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喜歡回憶,但最怕回憶時間,沒有時間的串連,就算你是博聞強記,記的那些東西都是一本亂賬。所以,每次旅遊之後,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一篇遊記,把當次經歷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以及自己的感受筆錄下來。因為要及時寫完,把過程儘可能地記準確,重點就自然落腳在這些方面了,至於對於所游之地的一些歷史文化的蒐集整理以及考證,往往疏略甚至付之闕如。有人讀多了我的這些塗鴉作品,產生厭倦情緒,批評說平直了些,簡短了些,瑣細了些,我就笑笑說,看看吾鄉袁伯修之《游西山》、《上方山》、《錦石灘》諸篇無不簡潔直白,而柳宗元之《鈷鉧潭西小邱記》、《至小邱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等篇不也是直述景物嗎?遊記不是治國方略,也不是教授們的學術論文,遊記講究的是一事一記,一物一記,力臻窮幽盡妙,淨潔精微,雖短幅小制,能游心騁目,即為難得。其實我心裡也清楚,有人會以為這樣說近乎詭辯,而且如此比附先賢,更是要讓人笑掉大牙的。可是我就是這么想的,只好讓人家去嘀咕去了。幾年前,我和幾個朋友為了這個共同的旅遊愛好,一起學車一起買車,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旅遊的方便。我們遍嘗爬涉苦樂,尤其是溯源而上,把一條拒馬河走完了。我們驚嘆於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人文的豐富與絢麗,邊走邊寫,一發而不可收。其中有些作品投到報刊發表了,有的來不及投稿,就貼在部落格上。如今將這些遊記蒐集整理,都為一集,名曰《行走與記憶》,以饗驢友。這裡特別要鳴謝的是我們的老朋友王寶義先生,王先生早年篳路藍褸,開發了拒馬河旅遊資源,是我國旅遊事業的功臣,我們在拒馬河的很多活動都得到了他的熱情支持;還有我們"三背包"中的世龍兄和張澤兄,世龍兄山東日照人,其地天風海雨,粹然詩種,他為此書出版提供了機會;張澤兄,河北淶水人,其地高山巨壑,獨標秀格,他為本書提供了所有的圖片。這些圖片都很精美,每一幅圖片都是我們共同旅遊中的真實景色,也是他的嘔心瀝血之作。一直以來,他的攝影與我的文字成了一種共生現象,也正因為有了他這些無與倫比的佳作,才使我的文字無法表現或沒有表現到的地方也能大放異彩。(作者於北京西郊石景山重興園 2008/09/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