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出自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蒼生大醫史懷哲之手的早期生活自傳,記敘的是一個世紀前(1913年-1917年)發生在非洲叢林裡的關於生命救助的故事。書中對於非洲中部的自然景觀、社會風俗、人文面貌以及當地原住民的生活、病痛及醫治情況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河馬是人們在非洲行船時最危險的敵人;非洲叢林樹木茂盛,但木材貿易卻因伐木和運輸的困難而受到阻礙;在“勤勞的”歐洲人眼中,非洲原住民是“懶惰的”,因為他們對勞動並不積極,而在作者看來,這只是由於非洲人有著獨特的價值觀……這本書既是史懷哲的生活記錄,也是非洲中部的民族志,它會帶領讀者探尋到非洲叢林中的奧秘。同時,它還是難 得的醫學史料,在20世紀初,缺醫少藥的非洲地區都有哪些常見疾病?當地人忍受著怎樣的病痛?什麼是治療這些疾病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讀者會在書中找到答案……
名人評價
像阿爾伯特·史懷哲這樣理想地集善和對美的渴望於一身的人,我幾乎還沒有發現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像史懷哲這樣)世上真正善意、獻身的人非常罕見。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不適於理解和無資格比擬這種人的。——伯特蘭·羅素
史懷哲是20世紀初全世界最具影響力、觸角最寬廣的知識分子之一。在這個傳播迅速的年代,獨立遺世者很難參透世界的變化;然而,非洲的史懷哲博士卻還能跟上時事的腳步,持續對倫理、戰爭、核武器以及環境惡化等議題提出寶貴的評論。他造福的不只是非洲,而是整個世界。——前美國總統 吉米·卡特
如今,史懷哲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科技昌明,財富充盈,網路發達,把人生的第一、第二個台階(感官和效用)大大地拓展開來,然而,向更高的人生位序進發(生命感悟、精神發育和靈魂安頓)仍然是每個現代人應當努力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了解史懷哲,閱讀史懷哲,將對我們的精神生活大有裨益。——北京大學教授 王一方
作品目錄
譯本序
致謝
1 我決定到遙遠的原始森林裡做一名醫生的緣由
以及奧果韋河流域的土地和人們
1.1 故事的開端
1.2 醫院的建立及奧果韋河流域的情況
1.3 歐洲人在奧果韋地區的生活史
2 旅程
2.1 從孚日山脈到洛佩斯角灣
2.2 航行在奧果韋河上
3 最初的印象與經歷
3.1 準備工作
3.2 在雞舍行醫
4 1913年7月至1914年1月
4.1 蘭巴雷內傳教站
4.2 獨木舟之旅
4.3 為修建醫院平整土地
4.4 心臟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和中毒者
4.5 捕魚節
4.6 拜物教
4.7 感冒和尼古丁中毒;煙
4.8 牙科疾病和第一次手術
4.9 河馬
4.10 日曬病
4.11 建立診所及我妻子的工作
4.12 傭人的緊缺與普遍的偷竊
4.13 手術與接受手術的患者
5 1914年1月至6月
5.1 塔拉谷哥之旅、奴隸制與狩獵
5.2 黑人的法律觀念
5.3 我的醫療助理約瑟夫
5.4 昏睡病
5.5 皮膚疥瘡
5.6 麻風病、熱帶瘧疾和痢疾
5.7 手術
6 叢林裡的伐木者和撐筏者
6.1 尋找合適的林場
6.2 林場的工作與生活
6.3 沿著奧果韋河順流而下的木筏
6.4 木材裝載和木材種類
7 非洲叢林的社會問題
7.1 勞動問題
7.2 強制勞動和官方許可
7.3 文化教育和酗酒問題
7.4 一夫多妻制與買妻
7.5 白人與黑人的關係
8 1914年聖誕節
8.1 黑人對一戰的印象
8.2 大象與食物供應短缺
9 1915年聖誕節
9.1 白蟻和遷徙蟻
9.2 醫院變故
9.3 原始森林、牙痛與精神活動
9.4 對戰爭的理解和感受
10 傳教
10.1 原住民與基督教
10.2 原住民的開化
10.3 傳教站的生活
10.4 傳教站的學校
10.5 洗禮、天主教與新教
11 尾聲
11.1 作為醫生的最後見聞
11.2 在非洲執醫四年半後的思考
11.3 叢林醫生的呼籲
11.4 擁有同樣痛苦記憶的人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
阿爾伯特·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20世紀重要思想家,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在神學、哲學、醫學、音樂等領域均有建樹,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思想。1913年他來到非洲中部(今加彭共和國),建立了叢林診所,從事醫療援助工作,直至去世。
關於譯者
羅玲,湖南衡陽人,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在翻譯及教育行業從業多年,擔任德國中小企業聯合會特邀顧問,並創辦了自己的德語教學機構。
同系列作品
《海風下》(蕾切爾·卡遜)
《環河》(阿爾多·利奧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