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風系

行星風系

在不計海陸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響下,大氣低層盛行風帶的總稱。行星風系表現為:在南北半球兩個副熱帶高壓帶之間的低緯度盛行信風,北半球為東北信風帶,南半球為東南信風帶,兩信風帶之間是赤道低壓帶;在副熱帶高壓帶和副極地低壓帶之間的中緯度為盛行西風帶;在副極地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帶之間的高緯度盛行極地偏東風,北半球為東北風帶,南半球為東南風帶。

行星風系

正文

在不計海陸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響下,大氣低層盛行風帶的總稱。行星風系表現為:在南北半球兩個副熱帶高壓帶之間的低緯度盛行信風,北半球為東北信風帶,南半球為東南信風帶,兩信風帶之間是赤道低壓帶;在副熱帶高壓帶和副極地低壓帶之間的中緯度為盛行西風帶;在副極地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帶之間的高緯度盛行極地偏東風,北半球為東北風帶,南半球為東南風帶。(見圖)

行星風系行星風系
行星風系是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太陽輻射能是大氣環流的動力,地球自轉和公轉是大氣環流運行的基本影響因素。赤道地區接受太陽輻射量最多,空氣受熱上升,地面氣壓降低形成赤道低壓帶。受熱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向高緯流去,由於地轉偏向力作用產生向東風速,緯度愈高向東分力愈大,造成空氣品質的水平輻合、堆積和向地面下沉,引起地面氣壓升高。在副熱帶緯度高空的水平輻合最強,地面形成高壓。副熱帶高壓的空氣在地面輻散,由於地轉偏向力作用,流向低緯度的氣流在北半球成為東北信風,南半球成為東南信風。這一經向垂直環流圈即為哈特萊環流圈,信風是其低層氣流。由於空氣連續的原因,地面副熱帶高壓向高緯度流去的氣流,因地球自轉,成為盛行西風帶,它與極地高壓蹦偏東氣流交綏成為極鋒(見氣候鋒),空氣輻合上升,在北緯60°和南緯60°附近形成低壓帶,即副極地低壓帶。上升空氣到一定高度後又向南北流去,向南流去的空氣品質在副熱帶緯度下沉。這一經向垂直環流圈即為費雷爾環流圈,地面盛行西風帶是其低層氣流。在極鋒上空向高緯度流去的氣流,因地轉偏向力作用成為西南風,在極地下沉形成極地高壓,同地面高壓流出的偏東氣流組成為極地環流圈,地面偏東氣流是這個經向環流圈的低層氣流。
上述行星風系是在平滑和性質均一表面的行星條件下和在自轉球形的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由於地球表面並不平滑,性質也不均一,特別是北半球,地勢起伏大,海陸相間對比明顯,同時由於在不同的季節存在於海洋和大陸上的大氣活動中心的性質及其位置不同,因而行星風系常遭破壞,使其不能連續圍繞地球,並具有季節變化和地方變化。
參考書目
 E.帕爾門、C.W.牛頓著,程純樞等譯:《大氣環流系統》,科學出版社,北京,1978。(E.Palmen,C.W.Newton,Atmospheric Circulation Systems, Academic Press,New York,1969.)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