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醫學亦稱本病為偏頭痛或偏頭風,多因肝氣鬱結,化風化火,循肝膽之經上撓頭面所引致。針灸治療偏頭痛有較長的歷史和較好的效果。通過臨床的不斷篩選比較,近十多年來,在選穴和刺激方法上都摸索到不少行之有效的經驗。一般主張套用傳統的透穴刺法,刺血拔罐也有較好的止痛作用。還有採用穴位埋線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具體選穴和操作手法上,有人以即時止痛為指標,通過對照觀察發現,偏頭痛以局部選穴較佳,而針刺得氣後快速捻針至針感強烈出針,其療效優於留針20分鐘[1]。目前,針灸治療偏頭痛的有效率(止痛率)在90%以上。其療效比較鞏固,少數獲效後有反覆的病例,繼續治療仍可見效。由於頭痛有時可為某些嚴重疾病的早期表現或突出症狀,因此治療前必須作系統檢查。而針灸治療也只有根據主客觀提出的依據,做出那怕是初步的診斷,才能考慮應急處理。也可採用中藥治療如馬 來眠可取得較為理想的療效。
日常治療措施
頭痛是臨床中最常的症狀,劇烈的頭痛往往攪得人坐立不安,痛苦不堪,然足部按摩卻可幾分鐘之內解除痛苦。頭痛,人們都習慣服用止痛片,而採用足部按摩既無副作用,而且作用確切。腳部按摩療法是一種古老而又新奇的康復療法。它起源於中國,流傳至國外。因為它具有安全、簡便、易學、有效、經濟等特點,倍受民眾歡迎。近幾年來,腳部按摩療法在瑞士、日本、新加坡、美國等三十多個國家廣泛流行。中醫養生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對應,常洗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可增強血運,疏通經絡。醫學專家認為,如果能經常按摩足部相應的反射區,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肌體抵抗力,足部反射保健的原理是以壓力刺激足部的皮膚,以至於對內部臟器及身體的其他部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足部有許多與臟器或身體部位相對應的反射區,經常按摩足部,更是鍛鍊腳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預防和治療頭痛失眠的一種好方法,腳心中央凹陷處是腎經湧泉穴,手掌心凹陷處是心包經絡勞宮穴,如果經常搓腳心,可以有效緩解頭痛失眠。具體方法是:睡覺前使用穩邁舒按摩輪,坐在高度適中的椅子上,全身放鬆,雙腳自然下垂,踩在運動按摩輪上前後移動雙腳即可,用力不要過猛,要逐漸加快速度和加大力度,使用時要注意交替選擇運動按摩方式。可單腳運動按摩;或一隻腳做運動按摩,另一隻腳做靜止穴位刺激按摩;或雙腿腳同向運動;或雙腿腳反向運動。 要堅持經常使用,最好每天按摩兩次,每次按摩20-30分鐘為宜。 在做足部按摩時可採用均勻滲透的療法,用指關節均力均速按摩,不是輕刮表面,也不要在一個地方反覆重按,力度不要過重。
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主穴:翳風、絕骨。
(二)治法
每次取1穴,效不顯時可兩穴同取。翳風穴針法:局部消毒後,右手持針沿下頜角與乳突之間進針,向對側乳突深刺1.5~2寸,以捻轉為主結合提插,使針感(多為酸、麻、重、脹)向咽喉或舌根部放射。針感不明顯者,可通以電針儀,連續波刺激。絕骨穴針法:進針2寸左右,以捻轉結合小幅度提插,使針感向上傳導。均留針20分鐘。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88例,總有效率在81.5~97.3%之間[9,10]。
體針(之二)
(一)取穴主穴:分兩組。1、懸顱(或太陽)透率谷;2、華佗夾脊5、7、9、11、14。
配穴:風池、太沖、金門、中渚、肩井、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一組,交替輪用,配穴酌加1~2穴(風池必用)。懸顱(或太陽)透率谷法:以28號3寸毫針,自懸顱穴或太陽穴刺入,向率谷方向捻轉進針(太陽穴可先直刺1.0~1.5寸,得氣後退至皮下,再行透刺),約1.5~2.5寸左右,採用捻轉加小幅度提插之法,運針1~2分鐘,留針。華佗夾脊針法:針尖對向椎體,針身與皮膚呈75度角,在距脊中線7分處刺入1.5~2寸,產生強烈針感後,以上法運針1~2分鐘留針。風池穴,針尖向對側目內眥刺入,以上法運針1~2分留針。余穴針法與上述類似。一般頭面部穴僅取患側,其他部位可取兩側。刺激強度,太沖宜用強刺激,余穴均用中強刺激。所有穴位都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運針1次。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231例,總有效率在93.5~95.7%[2~5]。
穴位埋植
(一)取穴主穴:太陽、頭維、印堂、風池、阿是穴、合谷、足三里。
阿是穴位置:痛點。
(二)治法
每次選用2~3穴。以普通靜脈注射用的8號或9號針頭作套管,1.5寸毫針作針芯。將0.2厘米長的4/0號腸線浸泡消毒並送入針尖孔內。施術時,醫者左手繃緊穴區周圍皮膚,右手持針頭,迅速刺入,至一定深度後,輕輕捻轉提插待有酸脹之感,即注入腸線,用小塊消毒紗布貼敷針孔。7~10天治療1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顯效:頭痛及各種症狀消失,1年內未見復發;2、有效:頭痛消失或顯著減輕,但1年內仍有發作(次數減少或程度減輕);3、無效:治療前後症狀無變化。
共觀察65例,顯效50例(76.9%),有效11例(16.9%),總有效率93.8%。且大部分在2~3次內即獲症狀改善[6]。
刺血
(一)取穴主穴:太陽。
配穴:太沖、印堂。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效不佳取配穴。太陽、印堂、均以三棱針點刺,刺破靜脈,血止拔罐2~3分鐘。太沖針刺,仰臥取穴,得氣後以大幅度頻率捻轉提插,行針3~5分鐘,留針15~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頑固性頭痛50例,有效率為88%[7]。
耳針
(一)取穴主穴:額、太陽、枕、神門。
配穴:頸、心、肝、耳尖、輪6。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酌加配穴,每次選4~5穴。急性發作期,可在其中2~3穴,以三棱針放血。余穴毫針刺後接通電針儀,採用疏密波,電刺激15~20分鐘。重者每日治療1次,一般隔日1次。
(三)療效評價
經觀察,耳針止偏頭痛有較好的效果。有實驗證實,耳針有調整腦血流量從而緩解疼痛的作用[8]。
穴位雷射照射
(一)取穴主穴:太陽、印堂、攢竹、率谷、阿是穴(痛點)、後溪。
配穴:上星、頭維、百會、瘂門、風池、外關、足三里、列缺、湧泉。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酌加配穴,每次取5~6穴。用氦氖雷射治療儀照射。波長6328埃,光斑直徑5毫米,光纖末端輸出功率≥5毫瓦,功率密度25.48毫瓦/平方厘米,用單晶石英纖維傳遞光束直接照射穴位,每穴3分鐘。每日1 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5~7日。
(三)療效評價
共治150例,結果治癒129例,顯效15例,有效6例,總有效率為100%[11]。
耳穴刺血
(一)取穴主穴:耳背上1/3近耳根部顯露的血管。
(二)治法
多僅取患側,如為雙側頭痛或全頭痛者,可取雙側耳穴。令患者取坐位,術者以拇食指在待刺之耳局部輕揉片刻,使之充血,血管顯露,一般可見3條,以中間一條為最佳刺血部位,常規消毒,用三棱針迅速刺破血管並放血5毫升左右。可於刺破血管後,任血自流。出血不暢,宜輕加擠壓;出血不止,用消毒紗布按壓止血。15日治療1次,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120例,結果,基本痊癒(症狀消失,一年內未發作)74例;顯效(症狀基本消失,一年內偶有發作)32例;有效(症狀明顯減輕,但仍有發作)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5.8%[12]。本法主要用於治療血管性偏頭痛。
穴位注射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風池。
阿是穴位置:風池穴直上5分。
(二)治法
藥液:維生素B12(含量0.5毫克/毫升)。如雙側注射加注射用水1毫升。
穴位每次僅用1穴,可固定選取,亦可交替使用。阿是穴在按壓時多感到疼痛難忍並向同側目眶或前額傳導。以5號齒科針頭吸入藥液,刺入穴位至有酸脹後,快速注入,每日或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86例,結果痊癒205例,顯效24例,有效49例,無效8例,其總有效率為97.2%[13,14]。
眼針加頭針
(一)取穴主穴:上焦區、感覺區(上1/5、下1/5),血管舒縮區(上1/5)。
配穴:足運感區。
(二)治法
先針眼穴,雙側均取。用5分毫針在距眼眶緣外方2分處,左眼順時針,右眼逆時針橫刺進針至皮下,得氣後留針15~20分鐘,不施手法。繼針頭穴,用1.5~2寸毫針由上向下分段快速刺入頭皮下,然後以>150次/分的頻率雙手快速持續捻轉3分鐘,每隔10分鐘重複1次,共3次。上法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日。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24例偏頭痛患者,結果痊癒66例,有效4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8%[15,18]。
穴位埋針
(一)取穴主穴:分2組。1、太陽、頭維;2、顳前線、顳後線(頭穴)。
配穴:上星、百會。
(二)治法
僅取1組穴,可固定選取,亦可交替使用。第1組麥粒形皮內針,常規消毒後,以鑷子夾持皮內針柄,使針體與經脈走向垂直,沿皮橫刺0.5~1.5厘米,用膠布固定(有頭髮者宜剃去),病輕留針1~2日,重者2~4日。第2組用普通2~2.5寸毫針,以拇、食挾持針柄,快速沿皮橫刺,按規定方向進針1.5~2寸,針柄靠頭皮固定,留針24~48小時或以上,至疼止後起針。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16例,結果臨床痊癒188例(均在48小時內停止疼痛),有效28例(>48小時疼痛停止,但仍有短暫發作),總有效率為100%[16,17]。
主要參考文獻
[1]張仲芳,等。針刺治療頭痛的某些規律初探。上海針灸雜誌 1983;(1):20。[2]何樹槐。華佗夾脊治療血管性偏頭痛。中醫雜誌 1982;23(11):52。
[3]甘珍媛。懸顱、太陽透率谷治療31例偏頭痛。中國針灸 1983;3(4):12。
[4]康中財。針刺太沖穴治療血管性頭痛30例。陝西中醫 1983;4(2):27。
[5]傅積忠。針刺治療血管性頭痛100例療效觀察。河南中醫 1985;(6):18。
[6]蔣秀湘。穴位注射法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65例。中國針灸 1984;4(3):7。
[7]崔景勝。刺絡拔罐法治療頑固性頭痛50例。陝西中醫 1983;4(4):33。
[8]陳鞏蓀,等。《耳針研究》。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225。
[9]魏風坡,等。針刺治療偏頭痛150例的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 中國針灸 1988;8(5):27。
[10]謝玉藍。針刺絕骨穴治偏頭痛38例小結。湖南中醫雜誌 1991;7(2):39。
[11]王靜雲,等。氦-氖雷射治療血管性頭痛150例。中華理療雜誌 1988;11(3):183。
[12]孫秀本,等。耳背靜脈放血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120例。上海針灸雜誌 1988;7(1):17。
[13]蔣映民。風池穴藥物注射治療頭痛82例。廣西中醫藥 1989,12(5):11。
[14]馬慧平。穴位注射治療偏頭痛204例。上海針灸雜誌 1990;9(2):46。
[15]孟慶良,等。眼針配合頭針治療偏頭痛94例。針灸學報 1990;6(3):20。
[16]任世玉。穴位皮內埋針治療偏頭痛50例。中醫雜誌 1988;29(7):51。
[17]聶漢雲,等。皮內埋針治療偏頭痛166例療效觀察。 新中醫 1990;22(10):32。
[18]錢睛蘭。血管舒縮區治療偏頭痛30例 上海針灸雜誌 1996;15(3):23。
日常護理方法
血管性頭痛患者多有神經緊張、情緒不穩、易生氣等情況,當頭痛症狀發生時,患者能明顯感覺頭部有
悶痛、壓迫、沉重的感覺。因此,在血管性頭痛患者日常的護理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合理的安排好工作與休息的時間,千萬不要長時間的工作,這只會加重頭痛症狀。另外,頭痛患者每天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在精神上要消除緊張、焦慮、煩悶的情緒。飲食上以清淡為主。
2、當血管性頭痛發作的時候,要自我觀察頭痛情況,最好是用個小本本記錄下每次頭痛的時間、程度、性質,同時,要注意神經性頭痛時是否有嘔吐、噁心、視力降低、肢體抽搐等情況。如有以上症狀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3、當有輕微血管性頭痛的時候,最好是能夠對症治療。像是有些人在食用了蛋類、肉類、海鮮類等出現過敏,從而引發偏頭痛的症狀,也是有的。當情況比較嚴重的時候,患者最好去醫院做個檢查,採用藥物等方法對症治療。
4、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勞役結合,避免不穩定情緒的出現,不要讓自己過度勞累,不要吸菸、喝酒,飲食也要有所節制。
5、注意個人衛生。有些疾病感染會引起頭痛症狀,像是牙科疾病。
6、如是長期抑鬱所引起血管性頭痛,不能夠忽視。當頭痛並伴有頭暈的症狀時,最好去做個CT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