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觸之爭

蠻觸之爭

【成語】蠻觸之爭【注音】mán chù zhī zhēng【解釋】蠻:蠻氏;觸:觸氏。《莊子》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用法】作賓語、定語;指非正義戰爭【結構】偏正式【年代】古代【相近詞】蠻觸相爭、蠻爭觸斗【押韻詞】昭如日星、水波不興、百廢待興、高節清風、餓虎飢鷹、憤不欲生、神智不清、詩禮簪纓、空谷傳聲、不死不生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成語】蠻觸之爭

【注音】mán chù zhī zhēng

【解釋】蠻:蠻氏;觸:觸氏。《莊子》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非正義戰爭

【結構】偏正式

【年代】古代

【相近詞】蠻觸相爭、蠻爭觸斗

【押韻詞】昭如日星、水波不興、百廢待興、高節清風、餓虎飢鷹、憤不欲生、神智不清、詩禮簪纓、空谷傳聲、不死不生

成語出處

有國於蝸之左角者①,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②。 戰國·宋·莊周《莊子·則陽》

注釋

①蝸:即蝸牛。

②逐北:追逐被打敗了的軍隊。旬有五日:即半個月。旬:十天。有:同“又”。

譯文

有一隻蝸牛,它的左角上有一個國家,叫做觸國;它的右角上也有一個國家,叫做蠻國。這兩個國家,為了爭奪土地,經常彼此廝殺,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追擊敗兵,至少要半個月,才肯收兵回國。

成語故事

傳說古代有一隻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為爭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爭,有時竟伏屍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

成語舉例

蠻觸之爭,要於興、觀、群、怨,絲毫未有當也。 清·王夫之《姜齋詩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