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蟹鉗微型機器人](/img/d/d3e/nBnauM3XxQzM5ETN3QjM0MDN0MTMyMTOzIDMwADMwAjMxAzL0I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原理
在進行胃癌切除手術時,這種微型機器人從病患嘴中進入腹腔,攝像頭能夠把內窺鏡顯示的內容傳送至外界的電腦螢幕上。外科醫生通過監控螢幕遙控機器人,用它的“蟹鉗”抓住病患體內的癌變組織,並用鉤子將該組織切除。
設計者
該機器人的設計者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的胃腸病學家勞倫斯·胡、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宇航學院的副教授路易斯·菲和香港高級外科醫師鍾尚志(音)。
設計初衷
對於設計這種微型機器人的初衷,勞倫斯·胡教授說:“我們(人類)的動作是非常大的,而且在做一些非常精細的動作時,手往往會有些顫抖……但機器人就能夠在不出現任何抖動的情況下進行非常細微的動作。”之所以設計成蟹鉗狀,是因為蟹鉗非常有力,而且比較靈活。
優勢
勞倫斯表示,這個機器人已經幫助來自印度和香港的5名胃癌早期病人完成了癌變組織切除手術。在這5次手術中,微型機器人花費的時間少於正常手術,而且能夠在不給病人留下疤痕的情況下,使其面臨更小的風險。
未來
胃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在東亞地區尤其常見,這主要是因為胃癌患者在發現得病的時候通常已經處於癌症晚期,難以治癒。據悉,這三名設計者從2004年開始研發這種機器人,並於2011年10月成立公司,希望在3年內將此機器人投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