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蜩(蟬蜩)
唐 駱賓王 《螢火賦》:“陋蟬蜩而習蛻,怵螻蟻之慕羶 。”
蟬蜩讀音為chán tiáo,釋義蟬,出處 《螢火賦》。
蟬蜩(蟬蜩)
唐 駱賓王 《螢火賦》:“陋蟬蜩而習蛻,怵螻蟻之慕羶 。”
蜩蟬,即蟬,另譯為宦官。
“蜩”屬於蟲字部,讀音為“tiáo”,古漢語較常見字,現代主要在一些古詩詞中常看到此字,獨立使用較少。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古籍解釋金蜩拼音:jīn tiáo解釋:1.金蟬。古代冠飾。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藹藹列侍,金蜩齊光。” 李善 註:“金蜩,金蟬。 蔡邕 《獨斷》曰:侍中、常侍皆冠惠文,加貂附蟬。” ...
承蜩原意為:承蜩:粘蟬,把蟬黏住。承:《說文》:“受也”。粘取。蜩:蟬。 成玄英疏:“承蜩,取蟬也。” 郭慶藩集釋:“承,讀為拯。拯,謂引取之也。”
解釋 出處 讀音 原文 通假字蟬的一種,亦稱秋蟬。體黑色,長一寸餘,翅色赭褐,脈黃色,胸腹部下被白粉,鳴器小而成卵圓形,秋間日沒時常長鳴不已。亦謂蟬鳴叫。
詞語讀音 引證解釋蟬(學名:;英文名:Cicada、Cicala 或 Cicale),動物界-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半翅目-頸喙亞目-蟬總科(同層次的有...
簡介 外形特徵 生活習性 發聲原理 生長繁殖蜩翼,一指蟬的翅膀。比喻微小的事物。《莊子·達生》有記載;也指蟬蛻殼。《莊子·齊物論》有記載。
tiáo 蜩蜋 蟬的別名。
蜩鷽(蜩鷽) 蟬和鷽鳩。 鷽鳩,小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