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鄉政府5公里,國土面積3.35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16 ℃,年降水量736毫米。有耕地230.82畝,其中人均耕地0.72畝;有林地3945.65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4戶,有鄉村人口321人,其中農業人口320人,占總人口的99.69%,勞動力223人,占總人口的69.47%,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7人,占總人口的61.37%。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85.67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0.82畝(其中:田146.13畝,地84.69畝),人均耕地0.7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945.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3畝,占林地面積的1.34%,人均經濟林果地0.17畝,主要種植櫻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5畝,荒山荒地448.36畝,其他面積348.2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水、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74戶通自來水,有74戶通電,有4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7戶,分別占總農戶數的100%,100%,62.16%,91.89%,90.54%。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4戶,占擁有固定電話或行動電話的80.6%。該村到鄉鎮道路、進村道路、村間主幹道都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3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摩托3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8戶,占總農戶數的24.32%;建有小水窖1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6.1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8.7畝,占水田面積的33.33%,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5 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27萬元,占總收入的39.98%,畜牧業收入8.56萬元,占總收入的23.9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3頭,肉牛18頭,肉羊117頭;林業收入3.95萬元,占總收入的11.07%,第二、三產業收入5.34萬元,占總收入的14.96%,工資性收入2.37萬元,占總收入的6.64%,農民人均純收入118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7萬元,占工資性收入的95.78%,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人,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8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11.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櫻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櫻桃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4戶,全村人口321人,其中男性164人,占總人口的51.09%,女性157人,占總人口的48.91%。其中農業人口320人,勞動力223人,占農業人口的69.69%。該村有漢族222人,占總人口的69.16%,彝族99人,占總人口的30.84%,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人,占總人口的5.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9人,占總人口的83.8%。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沒有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利市廠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蟠貓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4人,其中小學生27人,中學生17人。該村沒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0人,黨員中男黨員5 人,女黨員5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村委會,團員15人。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2、交通不方便,嚴重製約著本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改善農業基礎設施。2、建造入村公路橋樑。3、擴大林果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