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簡介
在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中,孫大聖到天上蟠桃園偷吃蟠桃的故事,
故事情節十分引人入勝。據山東著名泰山學者考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創作《西遊記》,並非空穴來風,胡編亂造,而是有深厚的生活基礎。泰山,在中國古代象徵天,所以,一進山,有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之說。遠古時代,泰山周圍是汪洋大海,只有中天門以上露出海平面,所以泰山曾經稱崑崙山,山裡的原始天尊廟,建築年代之久遠,可以追溯到史前。傳說,中國古書上講的西方崑崙仙山,實際上就是現在的泰山。因為只有泰山腳下有個王母池,王母池以西50華里處的肥城,恰巧就盛產佛桃,那桃的形象,與傳說中的蟠桃別無二致,實際上就是傳說中的蟠桃。俗話說:天上蟠桃,人間肥桃。肥桃又名佛桃、壽桃,被譽為群桃之冠,迄今已有1100多年栽培歷史,自唐朝起即為皇室貢品。肥桃以個大質優馳名中外,單果重一般在350克左右,最大900克以上,人稱桃王。肥桃不僅果實肥大,外形美觀、汁多味甘,而且氣味芬芳,營養豐富,曾獲國際博覽會金獎和大獎。清末最後一部《肥城鄉土志》中這樣記載:“惟桃最著名,近來東西洋諸國莫不知有肥桃者。”由此看來此時的肥城桃不僅馳名國內,而且已蜚聲國外了。所以,說肥城桃就是蟠桃的原型,並不過分。
民間傳說
中國的西王母,民間一般理解為玉皇大帝的夫人王母娘娘,是中國西方崑崙山居住的仙女,也是中國道家最高女神。每年農曆七月十八日為瑤池的西王母聖誕。相傳,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有三千六百株蟠桃樹,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間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細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傳說王母娘娘舉行每年一度的蟠桃盛會,神猴孫悟空偷吃仙桃的故事久為民間熟知,為人們品嘗肥桃倍添韻味。桃子,總與仙、壽連在一起,緣於它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傳說凡間享用過仙果蟠桃的,一位是周穆王,再有一位就是漢武帝。傳說周穆王路過崑崙山,曾經受到過西王母的仙果款待,並在瑤池上飲酒賦詩,盤桓多日。後來,周穆王再次途經崑崙山,四處尋找瑤池蟠桃園,卻怎么也找不見,只好戀戀不捨離去。據《漢武帝內傳》記載。元封六年四月,西王母曾與漢武帝相會,送給漢武帝四個蟠桃,漢武帝吃後只覺通體舒泰,齒根生香,便想在皇宮花園栽種。西王母告知:中夏地薄,蟠桃種之不生。此後,漢武帝貪戀蟠桃美味,曾三次派大臣東方朔長途跋涉,西上崑崙,偷來蟠桃。漢武帝還把吃過的桃核,一個個謹慎地收藏起來,一直傳到明代。據明代《宛委余編》記載:元洪武時,元代內庫所藏蟠桃核,長5寸,廣4寸7分,上刻西王母賜食武帝蟠桃於承華殿14字。民間傳說代代相傳,在中國神話傳奇故事當中稀奇少有,心中有佛,必有信仰,上帝這樣安排也有道理,成仙,成佛,可不是半點虛假,志者事竟成,再也不是人們空虛夢想,肯定會實現的,神靈的存在只是現代科技-科學至今仍然無法搜尋得到的,即便是宇宙是自然天體碰撞誕生,另一面是上帝塑造萬物,信者有,不信者無,在神話當中,無論是西遊記當中,必然會實現的,再也不是遙遠夢想,
相關記載
關於王母娘娘,其形象除了吳承恩的《西遊記》以外,在《漢武帝內傳》、《山海經》和《穆天子傳》等古籍中都有記載,以此形成的西王母文化可謂源遠流長,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傳說中,農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聖誕,這一天,
王母娘娘要在天上瑤池舉行盛大的蟠桃盛會,宴請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及五湖四海的諸路神仙,眾仙也將受邀赴宴,作為一種非常榮耀和神仙身份的象徵,因此,農曆三月初三也成了神仙們的一個重要的道教節日。而泰山腳下王母池的蟠桃盛會,因為《西遊記》故事的緣故,也就與眾不同,分外引人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