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說的是蜾蠃捕捉螟蛉,餵它的幼蟲。但古人卻錯認蜾蠃養螟蛉為子。經過歷代多家考證,誤說被訂正,早成定論。但程瑤田還是撰寫了《螟蛉蜾蠃異聞記》,記載了實地考察果蜾蠃捕蟲餵子的全過程,進一步證成其說。以前文獻記載,都說蜾蠃是細腰蜂。程瑤田根據親身觀察,對這種細腰蜂的形態,作了詳細的描述:“其蜂首腹分兩段,如小胡盧,中分處幾有欲斷之勢,蓋所謂細腰是也。頭腦及喙亦如小胡盧,通長太半寸,余於壬寅六月十六日,見其 [扌+連]土如黍子大,其足六,以前二足及口融其土而作之,須臾之間,蓋往返十餘巡,以成其房……然後往抱青蟲大者一,長寸許,又往連抱小者二,並納房中。”其後他又經過多次觀察,記下了細腰蜂繭孵化的經過,雖然非常瑣細,但極其具體。最後他總結為“陳言相因,不如目驗”。深入實踐,通過目驗,這是程瑤田名物考證的一大特色。
《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說的是蜾蠃捕捉螟蛉,餵它的幼蟲。但古人卻錯認蜾蠃養螟蛉為子。經過歷代多家考證,誤說被訂正,早成定論。但程瑤田還是撰寫了《螟蛉蜾蠃異聞記》,記載了實地考察果蜾蠃捕蟲餵子的全過程,進一步證成其說。以前文獻記載,都說蜾蠃是細腰蜂。程瑤田根據親身觀察,對這種細腰蜂的形態,作了詳細的描述:“其蜂首腹分兩段,如小胡盧,中分處幾有欲斷之勢,蓋所謂細腰是也。頭腦及喙亦如小胡盧,通長太半寸,余於壬寅六月十六日,見其 [扌+連]土如黍子大,其足六,以前二足及口融其土而作之,須臾之間,蓋往返十餘巡,以成其房……然後往抱青蟲大者一,長寸許,又往連抱小者二,並納房中。”其後他又經過多次觀察,記下了細腰蜂繭孵化的經過,雖然非常瑣細,但極其具體。最後他總結為“陳言相因,不如目驗”。深入實踐,通過目驗,這是程瑤田名物考證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