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機制

融資機制是指資金融通過程中各個構成要素之間的作用關係及其調控方式,包括融資主體的確立、融資主體在資金融通過程中的經濟行為、國民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方式以及確保促進資本形成良性循環的金融手段等諸多方面。

定義

融資機制是指資金融通過程中各個構成要素之間的作用關係及其調控方式,包括融資主體的確立、融資主體在資金融通過程中的經濟行為、國民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方式以及確保促進資本形成良性循環的金融手段等諸多方面。

分類

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將融資機制進行以下分類:按照儲蓄與投資是否在同一主體內完成,可分為內部融資機制和外部融資機制;按照融資過程中體現的信用關係不同,可分為財政融資機制與金融融資機制。

機制區別

內部融資機制和外部融資機制

內部融資機制,是指儲蓄主體將內部積累的儲蓄資源直接用於投資。這一融資機制,不涉及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儲蓄者與投資者是一位一體的。內部融資機制的優點是方便簡潔、融資成本低,缺點則是儲蓄規模與投資需求可能在時間上與空間上不一致,致使投資規模因儲蓄不足而受到限制。在現代經濟社會,這種內部融資機制不占主導。

外部融資機制,是儲蓄者的資金不用於自身的投資項目,而是通過購買股票、債券、存款憑證等金融產品的方式,將資金轉移到投資者手中,並由投資者完成投資過程。

由於我國中小企業的 “弱質性”,中小企業自身積累不足,單純依靠內部融資機制難以支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內部融資機制相比,外部融資機制雖然乎續相對繁瑣、融資成本較高,但它有利於儲蓄資源的充分動員和投資方向的正確選擇,可以提高全社會資金配置效率,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儲蓄向社會投資轉化的主導機制。

意義

融資機制的意義就在於疏通儲蓄向投資轉化的通道,更好地利用融資工具動員儲蓄並將之轉移到投資領域。因而,融資機制發揮作用的過程既是資金籌集、資金供給過程,同時也是資金配置的過程。

作用過程

融資機制發揮作用是通過參與融資活動的各經濟主體(即資金供求方),利用各種金融工具,採用一定的方式,通過金融市場或各種機構,操作融資客體雙向流動並使其增值的過程,也即各經濟主體通過行政機制與市場機制實現融資客體(資金)在全社會的最佳化配置,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融資主體、融資方式、融資環境是整個融資過程中的主要構成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的作用關係與調控方式構成了一定製度背景下的融資機制。

形成的建議

1.體制決定政策。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創造有效的市場經濟環境,在此基礎上企業財務政策決定企業融資方式、融資結構。

2.企業融資機制的形成,依賴於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制度創新。應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使融資活動融於企業產權運營和變革中。

3.培養和發展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增加市容量,完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結構。在完善主機板市場的同時,推動二板市場的設立,以滿足各企業融資需要。

4.只有當資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資本都必須支付其真實的社會成本,從而不存在免費成本時,企業的資本結構選擇才有意義。

5.企業根據收益與風險,自主選擇融資方式,合理確定融資結構,以資本成本最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融資機制形成的標誌。

企業融資機制的形成所涉及的問題遠不止本文所討論的這些,在實際操作中還有許多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由於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和以企業為主體的融資活動,還沒有真正的以市場為主導,理性地根據資本成本、風險和收益對稱原理選擇融資方式,確定資本結構。因此,企業融資機制的形成還需要通過研究其他已開發國家,尤其是研究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主導型融資模式來確定我國企業自己的融資方式,並能從中得到一些間接的、側面的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