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根
根褐色,垂直生,生有多數鬚根。
莖
莖自位於根近頂部的側芽生出,一年生莖纖細,有條紋,無毛。
乾燥藤莖,圓柱形,直徑2~10毫米。表面黃棕色至黑棕色,有明顯縱溝,節上有葉痕、側枝痕或芽痕;質堅硬,折斷面纖維性,皮部易剝落,木部導管呈孔洞狀,中央有白色髓。有時基部稍帶有圓柱狀的根莖,直徑12~24毫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具縱紋及支根痕;質堅硬,斷麵粉性,類白色,木質部導管孔洞明顯。氣無,味淡。以乾燥、青棕色、枝條均勻、粗如小指者為佳。
莖纏繞性,小枝帶綠色,有細縱條紋。
莖呈細長圓柱形,彎曲,有分枝,長可達50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彎曲的細根,並可見突起的根痕及縱皺紋,外皮易剝落。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纖維性,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髓。氣微,味苦。
葉
葉紙質或近膜質,輪廓通常為心狀扁圓形,長和寬均約3-12厘米,邊緣有3-9角或3-9裂,很少近全緣,基部心形至近截平,兩面無毛,下面有白粉;掌狀脈9-12條,其中向基部伸展的3-5條很纖細,均在背面凸起;葉柄長3-10厘米或稍長,有條紋。
花
花單性,雌雄異株
,圓錐花序單生或有時雙生,有細長的總梗,有花數朵至20餘朵,花密集成稍疏散,花梗纖細,長5-10毫米;
雄花:花序總梗長約3厘米,花梗長約5毫米,花黃綠色;萼片4-8,膜質,綠黃色,倒披針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1.4-3.5毫米,自外至內漸大;花瓣6-8或多至9-12片,肉質,凹成兜狀,有短爪,長1.5-2.5毫米;雄蕊通常12,有時稍多或較少,長1.5-3毫米;
雌花:雌花心皮3,花柱短,柱頭2裂。
退化雄蕊6-12,長約1毫米,雌蕊群具長約0.5-1毫米的柄。花期6-7月。
果實
果實核果狀,近球形,直徑8–10毫米,成熟時紫色。
核果紫黑色;果核寬約10毫米,高約8毫米,基部彎缺深約3毫米。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耐寒,多生於海拔200至1500山地林緣、灌叢溝谷或纏繞岩石上。
基本內容
學名:
英文名:Daur Batkudze,Daur Moonseed
別名:防己藤、漢防己、山豆藤、山豆根
科名: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蝙蝠葛屬)
異名:蝙蝠藤(《澹寮試效方》),金絲釣葫蘆(《國藥的藥理學》),黃條香、防己葛、黃根(《中國藥植志》),野雞豆子(《吉林中藥手冊》),爬山秧子、山地瓜秧(《東北藥植志》),小葛香、楊柳子棵(《山東中藥》),光光喳、狗葡萄秧(《遼寧經濟植物志》),小青藤、黃藤根、黃根藤、大葉馬兜鈴(《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狗屎豆(《吉林中草藥》),馬串鈴(《陝西中草藥》),金線吊蛤蟆、什子苗(江西《草藥手冊》),寧巴(蒙名),嘎馬得見農棍(朝名)。
來源: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藤莖。
採集:8~11月割取藤莖,曬乾。
植物形態
纏繞木質藤本,長達13米;根狀莖圓柱形,細長,皮棕褐色,常層狀脫落。小枝淡綠色,有細條紋。葉盾狀著生,圓腎形或卵圓形,長、寬約7—10厘米,基部近心形或截形,邊緣3—7淺裂或近全緣,背面談綠白色;葉柄長6—12厘米。圓錐花序腋生;花序梗長2—3厘米;花黃綠色;雄花尊片6或8,倒卵形, 2輪,花瓣’6—8,卵圓形,肉質,
稍內卷,較尊片小,雄蕊12或更多,花葯球形。核果近圓形,直徑8—10毫米,熟時黑紫色。花期;月,果期9月。
產江蘇各地,生長在山坡叢林中或攀援於岩石上;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均產。 根和莖入藥,有祛風、利尿、清熱和鎮痛的功效;含山豆根鹼、青藤鹼,漢防已鹼等多種生物鹼。
分布
興安北部和南部、科爾沁、燕山北部、陰山。我國東北、華北、華東;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
產地產量
產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烏蘭察布盟。產量較少。
藥材鑑別
性狀根莖呈細長圓柱形,彎曲,有分枝,長可達50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彎曲的細根,並可見突起的根痕及縱皺紋,外皮易剝落。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纖維性,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白色髓。有時基部稍帶有圓柱狀的根莖,直徑12~24毫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具縱紋及支根痕;質堅硬,斷麵粉性,類白色,木質部導管孔洞明顯。氣微,味苦。以乾燥、青棕色、枝條均勻、粗如小指者為佳。
鑑別
取本品粉末約5克,加氨試液5毫升,拌勻,放置20分鐘,加氯仿50毫升,振搖,放置1小時,過濾,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l0%鹽酸溶液5毫升,振搖提取。分取酸液,置兩支試管中,一管加碘化鉍鉀試液,發生橙紅色沉澱;另一管加碘試液,發生棕色沉澱。
中藥屬性
【功效】祛風清熱,理氣化濕。
【主治】治扁桃體炎,咽喉炎,風濕痹痛、麻木,水腫,腳氣,痢疾腸炎,胃痛腹脹。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寒,無毒;①《四川中藥志》:“味苦辛,性寒,無毒。”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苦,寒。”入脾、胃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3錢。
【資源分布】 產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四川等地。
藥理作用
蝙蝠葛有良好的肌松作用,其作用性質與箭毒同。漢防己鹼也有肌松作用。高劑量的漢防己鹼對貓支氣管有收縮作用,此作用與其釋放組織胺有關。山豆根鹼對腸平滑肌有解痙作用。漢防己鹼和青藤鹼均有降壓作用,此作用可能是其直接擴張血管所致。山豆根鹼也有降壓作用,其原理為中樞性的,同時也與直接擴張血管和阻斷神經節有關。蝙蝠葛鹼對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漢防己鹼和青藤具有抗結核作用,對志賀氏痢疾桿菌及阿米巴原蟲均有抑制作用;並在體內外均能抑制或殺死腹水癌的細胞。漢防己鹼和青藤鹼還具有抗炎、鎮痛及刺激小鼠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的作用。蝙蝠葛鹼具有抗炎及鎮咳祛痰作用。
性味功能
中藥味苦,性寒。有小毒。清熱解毒,利咽喉,消腫止痛,抗癌。
蒙藥味苦,性涼、鈍、柔,稀。清熱,祛“希日烏素”,止渴。
主治
中藥治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口瘡,齒齦腫痛,黃疸,腸炎,痢疾,腎盂腎炎,痄腮,癰瘡腫毒,蟲蛇咬傷,食道癌,胃癌。蒙藥治血熱,“協日”熱,骨熱,熱性“希日烏素”症,丹毒,口渴,噁心,嘔吐,皮膚病。
用量用法
中藥3~1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研末調敷患處。蒙藥多配方用。
主要價值
觀賞特性
園林用途:觀葉觀花,垂直綠化觀花類。
藥用價值
藥理作用:根和莖含山豆根鹼、漢防已鹼等多種生物鹼,有劇毒,供藥用。
入藥部分:蝙蝠葛的乾燥根莖。
採集加工:春、秋季採挖,除去殘莖及鬚根,洗淨泥土,曬乾。
鑑別:取本品粉末約5克,加氨試液5毫升,拌勻,放置20分鐘,加氯仿50毫升,振搖,放置1小時,過濾,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l0%鹽酸溶液5毫升,振搖提取。分取酸液,置兩支試管中,一管加碘化鉍鉀試液,發生橙紅色沉澱;另一管加碘試液,發生棕色沉澱。
主要成分
蝙蝠葛鹼:
一種季銨化合物,有良好的肌肉鬆弛作用(兔垂頭試驗),其作用性質與箭毒同。對犬、貓、兔也有降壓作用,並能阻斷貓頸上神經節的衝動傳導,故與六烴季銨(C6)相同。對離體兔腸可使張力升高,阿托品可阻斷之。
山豆根鹼:
在麻醉動物身上有降壓作用,脈搏波增大,呼吸有短暫之興奮。其降壓作用原理為中樞性的,同時對血管也有直接擴張作用(0.000001~0.00001濃度可擴張離體兔耳血管)。此外,對神經節的阻斷(5~10毫克/公斤可阻斷貓頸上神經節的衝動傳導)無疑也是引起降壓的一個原因。在臨床上,對輕症高血壓患者有效,使腎小球濾過功能好轉,但對嚴重患者無效。它能抑制兔離體小腸的收縮及降低在位腸的張力,有解痙作用。還可降低血膽甾醇。毒性很小,治療寬度較大,貓靜脈注射最小致死量為35毫克/公斤,給藥後,動物(特別是小鼠與蛙)表現全身興奮,而後有較長期之抑制。
性味
《四川中藥志》:味苦辛,性寒,無毒。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苦,寒。
功能:降血壓、解熱、鎮痛
主治
牙齦腫痛、咳嗽、急性咽喉炎、慢性扁桃腺炎、肺炎、支氣管炎。
扁桃體炎,咽喉炎,風濕痹痛、麻木,水腫,腳氣,痢疾腸炎,胃痛腹脹。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加酒熏洗。
內服:煎湯,0.5~3錢
使用注意
中藥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附方:治腰疼:蝙蝠藤二兩(老人用三兩),酒煎服二劑。(《澹寮試效方》)
臨床套用
治療扁桃體炎和咽喉炎:取蝙蝠葛根、鬼針草各2.5斤,磨粉過篩,製成浸膏片,每片0.5克。每次2~4片,日服3次。治療扁桃體炎16例,咽喉炎4例,除2例因高燒加用退熱藥外,均未用其它藥物。治程2~5天平均3.15天,皆愈。此外,用蝙蝠葛根各種製劑(針、片、煎劑)治療慢性氣管炎,亦有一定療效。
附方
①治痢疾,腸炎:蝙蝠葛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用蝙蝠葛根五錢,徐長卿三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四肢麻木:蝙蝠葛根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絛蟲病:蝙蝠葛乾根一至三錢。水煎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胃痛腹脹:蝙蝠葛根或莖藤二至三錢。水煎服。(《陝西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