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蠅

蜂蠅

蜂蠅,拉丁名為Eristalomyia tenax,是節肢動物門食蚜蠅科的一種動物。它的體型如蜜蜂,長約15mm;頭部觸角的觸角芒簡單無分枝。因為外形上頗似雄性蜜蜂,蜂蠅可以有效地嚇退入侵者,被譽為自然界11種"偽裝高手"之一。它的成蟲喜出入於花叢間,棲息於野外。它的幼蟲是一種中藥,用於健脾消食。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蜂蠅(Eristalomyia tenax)

拼音名:Fēnɡ Yínɡ

英文名:Muscae

別名:花虻、食蚜蠅

門:節肢動物門

綱:昆蟲綱

目:雙翅目

科:食蚜蠅科

形態特徵

蜂蠅,體型如蜜蜂,長約15mm。身體黑褐色,全身被有金黃色絨毛。腹部有光澤,具橙黃色的橫帶紋。翅脈多波曲,以第3縱脈的波貢最深。雄蠅的複眼在頭頂部,左右相近 。雌蠅兩眼遠離。每一複眼的中部有一由絨毛形成的明顯的縱帶紋。頭部觸角的觸角芒簡單無分枝,但基部分布短的細毛。幼蟲身體圓筒形可橢圓形,具有似鼠尾樣的長尾,尾長往往超過體長的數倍。

蜂蠅圖冊蜂蠅圖冊

偽裝技巧

蜂蠅體型很像雄性蜜蜂,體長約15毫米,身體呈黑褐色,全身復蓋著金黃色絨毛,腹部有光澤,帶有橙黃色的橫帶紋。從外形上頗似雄性蜜蜂,可以有效地嚇退入侵者。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成蟲喜出入於花叢間,棲息於野外。產卵於污水、糞坑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

醫學利用

蜂蠅蜂蠅

蜂蠅(Eristalomyia tenax)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食蚜蠅科

【成蟲】它是鼠尾蛆的成蟲,在北方俗名“臭蜜蜂”,舐吸式口器,兩對翅膀,後翅退化為平衡棒,觸角短,似雌蜂,常在尿桶、糞缸、污水和陰溝等處產卵。

【幼蟲】蠅蛆體短,圓柱形,末端有如鼠尾的長尾,比身體長,故名“鼠尾蛆”。能引起人體消化道的蠅蛆症。

【藥用部位】蜂蠅的乾燥幼蟲全體。

【性味歸經】甘、苦,平。脾經。

【功效主治】健脾消食。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嘔吐、泄瀉、噯腐嘔逆、體倦無力等證。【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5克。

【資源分布】本種廣泛分布我國的普通種類。

【古籍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化學成分】①蟲體皮膚的≥60%為可熔及殘餘蛋白,幼蟲皮膚20%由幾丁質組成,蛹的復蓋物的 25一35%為凡丁質,而含酚性複合體或臘僅占10%。②視色素有視紫紅(Rodopsin )、變視紫紅(metarodopsin)等。

【參考出處】《中國藥用動物志》

藥材基源:為狂蠅科動物蜂蠅的幼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ristalis tenax 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於污水糞坑中用抄網撈取,放入布袋內,在浪水中反覆漂洗,直到清潔時取出,拌以草木灰,再用清水洗淨,置沸水中略燙,取出,曬乾。

生活習性

成蟲體小型到大型。體寬或纖細,體色單一暗色或常具黃、橙、灰白等鮮艷色彩的斑紋,某些種類則有藍、綠、銅等金屬色,外觀似蜂。頭部大。雄性眼合生,雌性眼離生,也有兩性均離生。食蚜蠅(Scaeva pyrastri)卵一般產在蚜群中的為白色,長形,卵殼具網狀飾紋。

食蚜蠅成蟲早春出現,春夏季盛發,性喜陽光,常飛舞花間草叢或芳香植物上,取食花粉、花蜜,並傳播花粉,時或吸取樹汁。成蟲飛翔力強,常翱翔空中,或振動雙翅在空中停留不動,或突然作直線高速飛行而後盤鏇徘徊。食蚜蠅本身無螫刺或叮咬能力,但常有各種擬態,在體型、色澤上常摹仿黃蜂或蜜蜂,且能仿效蜂類作螫刺動作。如體大、被毛、具黃黑斑紋的屬摹仿熊蜂,並能發出蜜蜂一樣的嗡嗡聲。蟻穴蚜蠅亞科的某些種類摹仿蜜蜂。

幼蟲生活習性複雜,因此,口器隨種類而異。例如:腐食性種類以腐敗的動植物為食,並在其中越冬;也有部分幼蟲生活於污水中。此外,某些類群的幼蟲生活在其他昆蟲的巢內,吞食已死的幼蟲和蛹以及某些動物的排泄物。植食性種類鑽入植物木質部中生活,有的為害植物的球莖。捕食性種類則以捕食蚜蟲為主,是蚜蟲、介殼蟲、粉虱、葉蟬、薊馬、鱗翅目小幼蟲等的有效天敵。

成蟲羽化後必須取食花粉才能發育繁殖,否則卵巢不能發育。許多種類的成蟲在露天或樹林中飛翔交配,交配時間僅1~2秒鐘。雌蟲產卵於蚜群中或其附近,以便幼蟲孵化後即能得到充足的食料。有時也產卵於葉上或莖部。幼蟲孵出後立即能捕食周圍的蚜蟲。某些種類的成熟幼蟲有遷移現象。一般以幼蟲或蛹在土中、石下、枯枝落葉下越冬,少數以成蟲越冬。

盤點動物界的偽裝高手

據英國衛報報導,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擅長偽裝之術,它們通過易變的外形,可有效地躲避掠食者、引誘獵物或是吸引傳粉者,神奇的自然選擇使得它們具備獨特的外觀。
葉尾壁虎| 枯葉蝶| 貓頭鷹蝶| 食蚜蠅| 蜂蠅| 擬態章魚| 灰蝶| 石頭魚| 海洋金環蛇| 大鱷龜| 蒼蠅蘭| 厚尾海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