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口村[江西泰和馬市鎮蜀口村]

蜀口村[江西泰和馬市鎮蜀口村]
蜀口村[江西泰和馬市鎮蜀口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蜀口村(俗稱蜀口洲),為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馬市鎮下轄村,地處縣城西南郊區,總面積12.85平方公里,四面環水,東南臨贛江,西北靠蜀水,地勢低洼,全村936戶,3480人,耕地面積2567畝,13個村民小組。由於在贛江河邊,地形低,每年都要遭受到程度不同的洪水侵襲,是有名的“洪災村”,經濟落後,道路難行,村民收入較低,思想觀念落後,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蜀口村是2003年由大洲、蜀口、大江三個行政村合併而成,合併時遺留的村級債務達47萬多元,幹群關係緊張,村幹部事業心、責任心不強,思想作風不紮實,是有名的“貧困村”。為了徹底改變蜀口村的貧窮落後的面貌,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蜀口村黨支部、村委會根據本村實際,徵求黨員、民眾意見,制定了“十一五”發展規劃,既圍繞“壯大茶產業,發展生態村,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帶領村民紮實工作,埋頭苦戰,全村面貌得到改觀,民眾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基本信息

簡介

蜀口全貌 蜀口全貌

泰和縣馬市鎮蜀口村(俗稱蜀口洲),地處縣城西南郊區,總面積12.85平方公里,四面環水,東南臨贛江,西北靠蜀水,地勢低洼,全村936戶,3480人,耕地面積2567畝,13個村民小組。由於在贛江河邊,地形低,每年都要遭受到程度不同的洪水侵襲,是有名的“洪災村”,經濟落後,道路難行,村民收入較低,思想觀念落後,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蜀口村是2003年由大洲、蜀口、大江三個行政村合併而成,合併時遺留的村級債務達47萬多元,幹群關係緊張,村幹部事業心、責任心不強,思想作風不紮實,是有名的“貧困村”。為了徹底改變蜀口村的貧窮落後的面貌,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蜀口村黨支部、村委會根據本村實際,徵求黨員、民眾意見,制定了“十一五”發展規劃,既圍繞“壯大茶產業,發展生態村,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帶領村民紮實工作,埋頭苦戰,全村面貌得到改觀,民眾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

全村產業發展

農業產業

蜀口村是一個純經濟作物區,主要的傳統產業甘蔗和茶葉,也是民眾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由於泰和糖廠倒閉,甘蔗也不能種植了,全村只剩下茶葉是主導產業。茶葉是蜀口村民的傳統產業,清乾隆年間曾為貢品,有過輝煌的歷史,由於茶葉品種不優,茶園面貌老,加工技術落後,手工製作,衛生情況差,茶葉產品仍停留在靠擺地攤銷售,使得茶農種茶積極性大大地降低,蜀口洲茶葉產業面臨衰落,甚至垮掉的危險。

2007年,村黨支部請出了省勞模、高級農藝師、蜀口籍原縣農業局退休幹部歐陽克鑫,由其會同部分村幹部、黨員、致富能人、種茶能手、流通能人組建成立了泰和縣蜀口茶葉生產專業合作社,申請註冊了“蜀口”綠茶商標,投資100餘萬元新上了一條清潔化優質茶生產線,從根本上改寫了蜀口村靠手工制茶的歷史,堅持以生產有機食品為目標,從茶園建設到管理,茶葉採摘、加工等各個環節統一標準,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的使用,確保茶葉成品的農殘食留量及有毒有害物質達標,獲得了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茶葉產品和產地認證。

2008年獲得了吉安市“示範合作社”、“十佳合作社”,2009年獲得省級“示範社”、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設立、規範管理“樣板社”。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村一品”十強村等榮譽稱號,2010年6月第三屆江西茶博會優質茶評比中“蜀口享香”獲銀獎;2010年8月“蜀口毛峰”獲首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一等獎;2010年8月上海博覽會名茶評比獲“綠色類”銀獎。目前,全村茶葉種植面積由原來的1300畝擴種達到1600畝,年產茶葉100噸,現在最好的蜀口毛尖綠茶每斤能賣到1000多元,使得村民收入大大提高了。

旅遊產業

泰和蜀口古村 泰和蜀口古村

蜀江古村有過文風鼎盛、人才輩出的歷史,在明清時期出過二十一個進士,特別是蜀江古村是廬陵八大文化古村之一。曾創造出歐陽氏“一門二十一進士”的奇蹟,現在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墓和明清時期的古祠堂、古民居,皇帝賜予的紫荊樹等。村“兩委”多次召集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廣泛討論,使村民清醒地認識“蜀口的希望在旅遊,發展的潛力也在旅遊”。

在上級的關懷下,2010年蜀口村成立了黨總支,並專門成立了蜀口旅遊風景區管理協會黨支部,聘請市、縣旅遊部門和江西師範大學的專家科學規劃,依託蜀口洲的獨特交通區位,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蜀江古村的文化底蘊,全面整合蜀口洲的旅遊資源,有計畫地打造蜀口洲農業生態旅遊與古村旅遊的精品線路。目前,已修建了景區大門,建立了旅遊接待中心,停車場等設施,規範了“農家樂”項目,從而逐步形成食、宿、行、娛、購、游等配套的服務體系,並成為國家級AAA級景區。累計已接待遊客2.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0餘萬元。

2011年底,蜀口洲風景區通過了國家級AAA景區評審,成為江西省36個國家級3A景區之一。作為江西省內獨一無二的人文島嶼風景區,蜀口洲集古老的文化古村與新時期新農村建設典範於一身,資源獨特,物產豐物,風景秀美。

蜀口洲風景區主要有復亨堂古祠、墨缽、宋代皇冠形古墓、朱缽、探花碑、解元碑、崇德堂古祠等21個景點。其中蜀江古村從南宋年間立基至今,經過近千年的繁衍生息,孕育了許多英雄典故、歷史名流、自然風景及風格獨特的各種古建築和古代文化,在明朝時期被譽為江南的“小南京”。古村內的古祠、古墓、古碑、古匾及名木古樹至今保存完好,宗祠內“五經科第”、“朝天八龍”、“二十一進士”、“父子進士”、“兄弟尚書”、“三世憲台”等古老的輝煌歷史至今令世人敬仰和傳頌。此外,景區特產蜀口茶享譽全國,為清朝皇室貢品,曾榮獲上海世博會、首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江西省名優茶評比銀獎、金獎。

蜀口洲是個集古村文化、生態觀光、度假休閒、水上娛樂、農家體驗、島上垂釣於一身的旅遊勝地,她神奇古老的建築、悠久厚重的文化、千年綠蔭的古樟、清秀明澈的江水、樸實淳厚的鄉情讓遊客流連忘返。

在確保主導產業茶葉生產和發展生態旅遊的同時,拓寬其他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目前生豬養殖專業戶有十多戶,年出欄生豬2000餘頭,水產養殖專業戶十多戶,流通戶十多戶,柑桔、板栗、花木、蔬菜專業戶不斷擴大規模,增加了村民的就業渠道,同時鼓勵青壯年創業者,外出經商、辦廠、務工、拓寬視野、增加收入,使全村的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的調整和最佳化。

基礎設施建設

2005年前,全村存在路難行的問題,村民的生產、生活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民眾怨聲很大。“要想富、先修路”,在上級各級部門的大力幫助和關心下,首先解決了全村唯一出行的通道—水潮洲防洪路的修建,防洪路的修成,解決了洪水來臨怕出行的難題。結合“村村通”的實施,全村共修水泥路15.6公里,把全村19個自然村(其中1個自然村因居一個小洲上未通)全部連線起來了,現在至縣城的公車已能達家門口了,徹底解決了村民生產、生活出行難的問題。蜀口村是個“洪災村”,受洪水的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在縣政府的親切關懷下,縣水務局投資18萬元把蜀口洲頂端被洪水衝垮的河岸堤坡用石板鋪建好,解決了一部防洪工程設施,為今後實施全村的河岸堤防工程打下了基礎。

“十一五”期間,在積極惠農支農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全村村民收入快速增長,2005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為3689元,到2010年增加到5986元,增幅達到62 %,與此同時,村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住宅條件進下改善,2010年村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1.6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3.6平方米,各種耐用消費品更多地進入村民家庭中,2010年來,每百戶村民家庭中擁手機156部,比2005年增加136部,擁有固定電話38部,比2005年增加8部,擁有彩色電視機110台,比2005年增加了16台,擁有機車、電動車116輛,比2005年增加60輛,同時汽車開始進入村民家庭,全村有各類生活用車60多輛,2005年只有5輛。由此可見,村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生態文明建設

明顯加強,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

蜀口村還注重生態養護,全村退耕還林面積達到620多畝,結合“一大四小”工程和新農村建設,全村荒地、路兩旁植樹300多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3%,生態狀況顯著改善,被評為江西省“生態村”。

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村新農村建設步伐速度加快,從2006年至2010年,全村20個自然村,有12個自然村完成了新農村建設整治,完成改水改廁560戶,目前正在向著整村推進的步伐邁進。

在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不斷的完善農村社會事業,2007年,在上級組織部門的幫助下,新建了一幢三層600平方米村級活動場所,內設黨員遠程教育、農家書屋、人口計生學校、黨員活動室、民兵青年之家、殘疾人協會、警務室等集辦公,活動為一體的建築,徹底改善了村級辦公場所破舊、不便的現狀和民眾文化活動無場所的現象,得到了村民稱讚和滿意。全村擁有2所規範、設備較好的農村衛生醫療點,村小的文化場所、教師宿舍也得到了改善。

村中存在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水利設施仍顯薄弱。通過“十一五”期間的努力,全村農業、水利化程度有所提高,但由於蜀口村地處贛江河邊,受洪水的危害嚴重,沿河岸被水沖毀崩塌的現象相當嚴重,按目前的設施,難以抵禦大洪水的災害,加之全村自然條件差,地形低洼,農業基本建設和水利設施的現狀,難以抗擊極端氣候對農業生產發展,旅遊業和農民增收造成的巨大影響。

(二)農資價格持續上漲,經濟作物價格偏低,農業生產效益相對減少。“十一五”期間與農村種養業相關的各種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農業生產的成本不斷提高,由於蜀口村純屬經濟作物區,有些補貼(糧食、農藥、化肥等)享受不到,村民種地、茶葉的積極性不高,都紛紛外出打工,造成大部分耕地拋荒。

(三)村級經濟薄弱,資源缺乏,集體經濟壯大困難。近來蜀口村充分利用各種渠道,修村道投入資金330萬元,建村級活動場所30多萬元,加上三個行政村合併時遺留債務37萬多,給村集體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雖然通過村幹部、村民的共同努力,目前仍然有債務63萬多元,嚴重的制約了村其他公益事業的投入和發展。

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水利設施的扶持力度,徹底解決蜀口村因洪水災害造成的河岸崩塌問題,使村民有一個安心樂業的家園。

(二)對純經濟作物區加大惠農政策的優惠條件,解決經濟作物區的生產成本提高,收入低下的情況,提高民眾種地的積極性。

(三)新農村建設每個點的資金16萬元偏低,對農村的垃圾處理的投入更少,要村民籌資進行新農村建設整治更難,因此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建議上級提高對新農村建設的幫扶力度。

(四)對村級道路資金短缺的情況以及村級債務的化解應加大扶持力度,使村幹部安心工作,發揮積極性。

(五)培植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農業產業鏈

培植髮展農產品加工企業,要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對蜀口村茶葉企業加大扶持,使之做大做強,創出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使“蜀口”牌茶葉在“十二五”期間有一個大的發展,使茶農增收、企業增效,村民的種茶積極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