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誰操縱了全球資金市場

蛛網:誰操縱了全球資金市場

每一天,你的金融活動都被利率所左右,包括你的信用卡、車貸、房貸及你的學生貸款。人們很自然地認為這些利率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還會受到中央銀行干預的一定影響。但這個故事裡的人卻知道,這根本不是實際情況。

2006年,一撥來自國際頂尖金融機構的銀行家和交易員吃驚地發現,Libor居然是由少數操作層面的銀行員工每天決定的,並且它很容易被操縱,甚至這些員工通過控制其變化來使其交易頭寸受益。而正是Libor決定了全球數以萬億計美元的貸款利率。湯姆·海耶斯是一位非常聰明而又愛惹麻煩的數學奇才,他成為這個小團伙的“軸心”人物,其他成員還包括綽號“咕嚕”的法國籍交易員,哈薩克斯坦養雞場長大、缺乏金融智慧的小伙子,經常醉熏熏地在酒吧撩妹的瑞士銀行家,曾經組建樂隊現在酷愛K歌的高管,以及熱愛飆機車的笨經紀人。海耶斯的這個圈子創造了這個時代影響最大的金融醜聞。

來自《華爾街日報》的獲獎記者戴維·恩里奇對這一醜聞進行深度調查形成的本書,不僅揭露了騙局,還對扭曲的金融系統加以批判性審查。書中更多的是對財富和日常所及之間潛在聯繫的揭示,而不是羅列其罪行和法律條文。

目錄

譯者序

本書人物簡介

前言

第1部分 騙局 / 1

第1章 女皇的加冕儀式 / 2

第2章 鏡廳 / 13

第3章 優雅的人 / 22

第4章 巔峰表現 / 41

第5章 幸運轉門 / 53

第6章 賄賂 / 68

第7章 名字登報 / 89

第8章 摩納哥的遊艇 / 104

第2部分 權勢 / 119

第9章 陰謀是什麼 / 120

第10章 你知我知 / 140

第11章 海神 / 150

第12章 在旗幟間 / 164

第13章 打手心 / 185

第3部分 第二個騙局 / 211

第14章 他就是那個人 / 212

第15章 蜘蛛 / 232

第16章 最高級別騙子 / 248

第17章 牛排的單位成本 / 269

第18章 字謎遊戲 / 287

第4部分 勝利 / 303

第19章 在方舟里 / 304

關於信息來源的說明 / 316

致謝 / 319

注釋 / 323

作者簡介 / 330

前言

輕井澤市郊的山上,坐落著一個以小型滑雪度假村聞名的小鎮。小鎮也是日本家庭一日游的熱門目的地。一日喧囂之後,大片的烏雲遮住了月光,這個星期六的晚上顯得特別靜謐。

一輛豪華大巴在酒吧前停下來。這時天空中開始落下小雪。一群跌跌撞撞的銀行家從車上下來,有的還舉著當地特產的朝日或麒麟啤酒,闖進了這個小鎮平靜的夜晚。他們多數已經半醉,很快占領了這個小酒吧。

這些人都是美國花旗銀行的員工。花旗銀行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和問題最多的金融機構之一。就在此前一年,2009年年初,美國納稅人投入了450億美元以救助這頭瀕臨崩潰的金融巨獸。而這天,這家銀行安排了幾十名投資銀行家周末度假。他們當晚就住在附近的一個大型豪華酒店裡,房間是典型的日本簡約風格。

這種投資銀行的活動一般不會太節儉,因為它們追求的是在自然而然的集體活動中培養出團隊成員間的友誼。實際上,這個狂歡派對從100英里外東京出發的子彈頭列車上就已經開始了。這群銀行家來到保齡球館,一邊喝酒,一邊打球。最後,豪華大巴才帶著這群已經半醉的銀行家來到小酒吧繼續狂歡。

美國人克里斯·切切里(Chris Cecere)是這個周末狂歡活動的發起人。他身材瘦高、頭髮自然捲曲,你從他現在的行為舉止上絕對看不出他平時是東京國際金融市場上最精明的人之一。切切里來自著名的破產倒閉公司雷曼兄弟,他滿嘴黑話,是華爾街上的老人。他剛到日本工作一年左右,就很快拉起了一支明星交易團隊,全力以赴地將已經面臨風險的花旗集團帶向更具挑戰的新金融領域。

不僅僅是切切里在全力以赴。在這個下雪的夜晚,他的下屬,湯姆·海耶斯(Tom Hayes),一位30歲的英國人也在全力以赴地拼酒。湯姆·海耶斯身材纖細,將近6英尺高,是一位絕頂聰明的數學家。即使不是全球,海耶斯至少也是東京交易員中最具攻擊能力的交易員。他和切切里並不是一類人。他平時的行頭裡從沒有定製西服和昂貴皮鞋,肩膀上總是有斑斑點點的頭皮屑。他寧可喝一杯橙汁或一杯熱朱古力,也不認為喝一杯啤酒更舒服。這種偏好一度讓他獲得了“托米朱古力”的外號。

如果要列出社交活動中不舒服到痛苦的部分,海耶斯肯定會把喝酒放入其中。在離開東京之前,他就向未婚妻抱怨說不想去。而他的未婚妻告訴他,他別無選擇。海耶斯的生活幾乎全是圍繞著工作進行的,他幾個月前才加入花旗集團,這就是他的新家,給同事們留下一個好印象非常重要。到目前為止,他開了一個好頭:他的新老闆、花旗集團的高管布萊恩·麥卡金(Brian Mccappin)在向花旗集團全球各個機構介紹他時,毫不吝惜溢美之詞,稱他為集團最新贏得的戰略資產。僅僅幾個小時之前,麥卡金還將海耶斯描述為明星,代表了銀行在東京巨大業務的未來。麥卡金宣布,他們的部門將進一步轉變交易方式,讓這位新進入的天才交易員發揮好作用。海耶斯的收入也是明星級別的。經過多年的努力,他以前在瑞士銀行的薪水就已經達到了六位數,他在加入花旗集團時,僅僅簽約獎就拿到了大約300萬美元。

麥卡金是花旗集團在日本的投資銀行部門的執行長,當天晚上也和切切里、海耶斯一起來到酒吧。麥卡金身材魁梧,有一張胖乎乎的圓臉,他媽媽住在英國伯明罕。麥卡金在13歲時就顯露了歌唱天賦,和朋友組成了一支名叫“最後期限”(Deadline)的樂隊。樂隊有時去酒吧演出,觀眾多是附近羅爾斯·羅伊斯工廠下班的工人,麥卡金的爸爸也在其中。樂隊解散以後,樂隊部分成員繼續音樂之路,幾年後組建了一支小有名氣的搖滾樂隊Ocean Colour Scene。那時候麥卡金的興趣已經轉移,不過仍然以是這隻樂隊的創始成員而洋洋自得。

當海耶斯進入花旗集團時,卡拉OK是麥卡金對音樂的狂熱的主要發泄口。這晚,正當麥卡金引吭高歌之時,海耶斯一杯接一杯地喝著切切里敬來的德國野格酒。他努力吞咽這種甜味、藥味十足的酒精混合物,對抗著越來越強烈的嘔吐反應。但海耶斯不想讓他的老闆失望,不願也不能反抗這種壓力,因此也不斷回敬切切里。其實,這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對他來說非常開心:海耶斯是專家級的滑雪高手,就像他在緊張的交易大廳中的表現一樣,他迫不及待地擁抱風險。但現在,他頭上開始淌汗,房間也開始旋轉。海耶斯腳步蹣跚地衝進浴室嘔吐,出來又加入派對。

三年後,2013年1月,我正坐在倫敦克拉肯威爾街區狹窄公寓的沙發上。幾個世紀前,這個地方是聖戰騎士的集結地,他們從這裡加入十字軍東征的隊伍。為了紀念這段歷史,一條狹窄巷子被命名為耶路撒冷通道(Jerusalem Passage)。我和妻子經常去其間一個比利時啤酒屋消磨時間。現在,這個社區已經被時尚的設計工作室、壽司吧和藝術畫廊所占據。

晚上8:00剛過,我的蘋果手機傳來一陣震動聲,收到了一條來自不認識電話號碼的簡訊:“明天我想去見您,但我需要確定您是可以相信的。”“我知道很多就連美國法務部都完全不知道的事情。”

這條簡訊來自一位受到巨大驚嚇但仍保持清醒的人——湯姆·海耶斯。

就在海耶斯聯繫我的一個多月前,美國法務部部長在華盛頓特區宣布對海耶斯提起刑事欺詐指控,將他稱為一名貪婪、欺騙的交易員,指責他從無數無辜的受害者中掠奪財富。這樣,地球上最強大的警察將海耶斯確定為一個涉及數十億美元的騙局的主謀。

一小群銀行家、經紀人和交易員跨越時差和大陸,試圖扭曲一種利率——這種利率不僅是數萬億美元貸款的基礎,也是整個金融體系的核心支持。這就是Libor,即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的首字母縮寫,它常常被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數字。世界各地的金融工具都取決於Libor的微小變化——其涉及數量如此之大,估計超過數十萬億美元,且很難準確量化。在美國,大多數可變利率抵押貸款的利率都基於Libor,包括許多汽車貸款、學生貸款、信用卡貸款,以及絕大多數沒有固定利率的金融產品。大型公司為數十億美元貸款支付的利息額通常由Libor決定。數以萬億美元計的金融衍生品也與此掛鈎,並進一步與幾乎每個人相關聯——養老基金,大學的捐贈基金、大城市和小村鎮、小企業和巨型公司都使用Libor來投機或防止其遭受利率波動的危害。如果你用信用卡買了本書,你很可能引入了Libor——如果你開著一輛尚未償清貸款的汽車去書店,或者你還有住房抵押貸款或學生貸款,或者你所在的城鎮借錢來修路,抑或你工作的公司有借債。這樣,一旦Libor出問題,潛在的受害者群體都將是巨大的。事實證明,Libor出了大問題!

海耶斯從沒想過操縱Libor以增加交易利潤。但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確實採取了行動,參與了不道德的業務,並傷害到真實和潛在的無知受害者。這些做法的確幫助這個書呆子氣十足的交易員擠進了地球上最賺錢行業的上層。當我遇見他的時候,這份工作已經讓他被三大洲的監管機構和檢察官所瞄準,執法者迫切希望找到一位銀行家能對經濟危機負責。

在最近十年中,我一直為《華爾街日報》和其他出版物撰寫關於銀行及其引發危機的報導。但這一危機前所未見。表面上,它不是最搶眼的醜聞,共謀者在幾乎沒有人注意到的地方動手腳。但是涉及的利益又是如此之廣泛,以至於很小的偏離也能產生幾十萬甚至幾億美元的豐厚利潤,而相等的金額就是受害者的損失。

但是,在對海耶斯及其同盟者的獵捕中,暴露的不僅僅是這個所謂“蛛網”團伙對現代金融運行基礎的操縱,而這個傳奇故事呈現出來的問題的根源,是一個腐敗的、破碎的金融系統及其監管體系。海耶斯的道德觀肯定是有問題的,這也許部分是由於他最終被診斷出患有輕微自閉症,這有助於解釋他在人際關係方面的不足以及他對數字的親和力。但是,我在這個領域遇到的每個人都有同樣的缺陷:痴迷於數字和利潤,渴望利用他人作為自我進步的工具。我越挖掘事實真相,就越發現,至少在某些方面,海耶斯這個倒霉蛋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無政府主義和魯莽行為的典型代表。他的故事,不論是作為機構的一分子還是他本人,都揭示了為什麼銀行業已成為醜聞的同義詞,以及為什麼直到今天銀行業的聲譽仍未恢復。

作者簡介

戴維·恩里奇(David Enrich)是《華爾街日報》社負責金融機構主題的編輯,領導一個精英調查團隊。他曾在該社倫敦分社做歐洲銀行業主題的編輯。他對Libor醜聞的跟蹤研究很大程度上基於多年來與海耶斯及其家庭的秘密交流。這也使他在2016年獲得了在財經新聞界象徵最高榮譽的傑拉爾德·勒伯獎。他目前與妻子和兩個兒子居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雷曜 現在中國人民銀行從事金融政策研究工作。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獲學士、碩士 、博士學位。曾在中國人民銀行駐美洲代表處(美國紐約)工作,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芬蘭中央銀行訪學,掛任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出版《次貸危機》《利率市場化的全球經驗》《網際網路時代:追尋金融的新起點》《金融基準》等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