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求百獸而食之

虎求百獸而食之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後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狸憑藉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決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現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借著別人的勢力,或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原文內容

荊(楚)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①使我長百獸,今子食②我,是逆天帝命也③。子以我為不信④,吾為子先行⑤,子隨吾後,觀百獸之⑥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⑦,故⑧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出處

《戰國策·楚策》。《戰國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注,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注。吳原師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煒有《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注》。

注釋

1.天帝:古代神話仙界最高統治者

2. 長:動詞,做首領。

3.子:你。食:名詞作動詞,吃。

4.命:意旨,命令。

5.不信:不誠實。

6.先行:在前頭走為後面人開路。

7.之:主謂之間,無實意。

8.然:正確,有道理。

9.故:所以。

10.求:搜尋,尋求。

11.長:掌管。

12.遂:於是,就。

13.走:逃跑。

14、以:認為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無人回答。
江乙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找到了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奔。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道理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借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是借著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人,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一切狡猾、奸詐的人,總是喜歡吹牛皮、說謊話,靠欺騙過日子。這種人雖借外力能逞雄一時,但其本質卻是最虛弱不過,不堪一擊的。同時也說明凡事應開動腦筋,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樣盲目信從狐狸。否則,自然會鬧出笑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