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什集鎮北王召村南北大街中段。
【歷史考證】
蘇述,明濮州(今鄄城北王召)人,萬曆年間進士,歷任都察院浙江道監御史、山西巡府,加封資政大夫,因治民有功,崇禎下旨修建牌坊以揚其名。北王召御史牌坊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朝廷為褒揚曾任浙江道御史的北王召蘇家第九代傳人蘇述而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牌坊建制】
牌坊橫跨14米,高15米,橫架大石樑3個,上有橫立石板,上書"山西巡撫浙江監察御史進士蘇述"。角上是石檐、石瓦、石脊,有立石方柱4根,高約4米,兩側有雕刻石牆。雕刻以人物為主,間有車馬,皆為浮雕,線條細緻鮮明,栩栩如生。雕刻精美而壯觀,人物、山水、花鳥、魚蟲栩栩如生,立體感極強。由於黃河泥沙淤積,牌坊大部分被埋在地下;又因遭遇地震等自然災害及日寇破壞,三梁石雕大部分被破壞。1935年上截被毀,1938年中層又被日軍破壞,今唯存下部,原淤於地下,今已掘出,重新立於原處。
【保護狀況】
近日,北王召村因開街修路,將有可能對埋在地下的牌坊造成損害,為保護現有文物,當地村民自發集資6萬多元,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經過4天的發掘,這個長眠於地下一個多世紀的御史牌坊重現於世人面前。據介紹,蘇述御史牌坊屬我市現有牌坊中年代最古老的一個,它的出土,對研究明代歷史、藝術、民俗具有重要的意義。
【重修碑記】
蘇述,字紹尼,萬曆丙午年舉人,丁未年進士。歷任尉氏縣知縣,浙江道監察御史。天啟二年赴雲貴嘗邊,長途跋涉,積勞成疾,是年回鄉伺疾,朝廷褒揚其功,欽賜敕建石坊一座,榮耀族裡。石坊始建於天啟三年,延請嘉祥名工巧匠,精雕細琢,歷二載而成。石坊古樸渾厚,威嚴莊重,氣勢恢弘,或蟾宮折桂、或桑梓漁獵、或官宦宴樂,花鳥蟲魚,猛禽走獸,無不微妙微肖,栩栩如生,為世所僅見,轟動鄉里,百里扶老攜幼負食往觀者絡繹不絕。 北臨司馬橋,古橋流水,煙雨霏霏,魚翁獨釣,扁舟斜橫,遂成古鄄八景其一。
牌坊歷經風雨剝蝕,地震、兵燹、水患,巍巍然幾三百餘年也。政通人和,居民殷實,人才輩出,鄉里以此而揚名,族裡因之而得耀,非牌坊故,何也?
民國初年,黃河屢決,百里汪洋,嗚呼!石坊遂沉積於地下,又百餘年矣。
癸未暮春之際,村民集資修路,始得其蹤。族人奔走相告,籌資數萬元,得文物部門助,發掘石坊於十五米深處。雕梁畫柱,斷損慘重,端頂不知彌向。見者無不扼腕而嘆。
族中里長數人,為石坊修復計,往來城鄉不可計數,文管部門呈請當可尺量,得縣鎮鼎助,族人解囊,復籌資金數萬元,又年余也。甲申孟冬,擇吉日而修,歷月余始成,雖非完坊,然盡顯石坊之舊貌,盡得古坊之神韻,則足可為鄄城文化增色,足可慰蘇氏族人之心也。嗟夫!非此拳拳之心,何得石坊重見天日,故奔走者功不可沒,理當刻石以記之。
歲次甲申十月某日記於牌坊修復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