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最早為1954年2月創辦的上海鐵路管理局職工學校,1962年8月更名為蘇州鐵路司機學校。1983年10月,更名為蘇州鐵路機械學校,長期隸屬於鐵道部管理。2004年4月,學校成建制由鐵道部上海鐵路局劃轉江蘇省教育廳管理。同年5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學校改稱為蘇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07年8月與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合併,成立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2012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及其基礎設施併入蘇州大學,成立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歷史沿革

1950年5月,上海鐵路管理局在上海市新疆路南林里(現上海市海寧路1132弄26號)創辦鐵路管理局業務幹部學校(簡稱鐵路幹部學校)。

1953年12月,鐵路業務幹部學校搬遷至蘇州市金獅東河沿5號,改稱為上海鐵路管理局職工學校。1958年9月,改稱為上海鐵路管理局技工學校。

1962年8月,根據鐵道部的命令,決定撤消技工學校,成立上海鐵路總局機車司機學校(後稱為蘇州鐵路司機學校)。

1979年4月,鐵道部決定將學校調整為中等專業學校,隸屬鐵道部由上海鐵路局管理,初期校名為蘇州鐵路技術學校,1983年10月,改稱為蘇州鐵路機械學校。

2004年4月,學校整體移交給江蘇省管理。同年5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學校改稱為蘇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機電分院)。

2007年8月,江蘇省政府決定蘇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為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2008年暑假,校區因蘇州火車站地區綜合改造被拆遷,整體搬入了陽澄湖畔的相城教育區(蘇州市相城區華元路往東到底,濟學路8號)。

2012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併入蘇州大學,成立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蘇州鐵路機械學校

校區簡介

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前身為1954年2月創辦的上海鐵路管理局職工學校,1962年8月更名為蘇州鐵路司機學校。1983年10月,更名為蘇州鐵路機械學校,長期隸屬於鐵道部管理。2004年4月,學校成建制由鐵道部上海鐵路局劃轉江蘇省教育廳管理。同年5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學校改稱為蘇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07年8月與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合併,成立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2012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併入蘇州大學,成立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辦學50餘年,學校先後為鐵路運輸生產和地方經濟建設輸送近三萬名人才,為全國鐵路企業、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08年暑假,校區因蘇州火車站地區綜合改造被拆遷,整體搬入了陽澄湖畔的相城教育區(蘇州市相城區華元路往東到底,濟學路8號)。校區占地面積近90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24.5萬平方米,近8000人辦學規模。校區現有教職工340人,副高級及以上職稱66人,專任教師196人,“雙師”素質教師占85%。校區現設6系1部,即城市軌道交通系、機械工程系、自動控制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建築設備工程系、基礎教學部,已開設21個高職專業(含專業方向)、15個五年制高職專業,在校學生近7000人。校區重視最佳化整合專業資源,建有六大專業群。校區與各鐵路局、城市軌道交通龍頭企業以及許多地方大型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擁有60餘家穩定的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校區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江蘇省計算機、外語等級考試授權培訓考試機構、全國CAD考試培訓中心培訓站;擁有現代機加工、空調製冷、樓宇智慧型化、電氣自動化、現代物流等5個實訓中心;擁有柴油機綜合實驗台、機車模擬仿真、電力機車、空調客車、數控等50餘個實驗實訓室,其中“節能型空調與製冷實訓基地”為國家級實訓基地,“數控技術實訓基地”為省級實訓基地。校區圖文信息中心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現有藏書30多萬冊,可提供多個資料庫的檢索和網路信息服務,配置閱覽和自修座位2200個,校區還被授予江蘇省“數位化示範基地”高校。辦學50餘年,學校先後為鐵路運輸生產和地方經濟建設輸送近三萬名人才,為全國鐵路企業、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08年暑假,校區因蘇州火車站地區綜合改造被拆遷,整體搬入了陽澄湖畔的相城教育區(蘇州市相城區華元路往東到底,濟學路8號)。校區占地面積近90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24.5萬平方米,近8000人辦學規模。校區現有教職工340人,副高級及以上職稱66人,專任教師196人,“雙師”素質教師占85%。校區現設6系1部,即城市軌道交通系、機械工程系、自動控制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建築設備工程系、基礎教學部,已開設21個高職專業(含專業方向)、15個五年制高職專業,在校學生近7000人。校區重視最佳化整合專業資源,建有六大專業群。校區與各鐵路局、城市軌道交通龍頭企業以及許多地方大型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擁有60餘家穩定的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校區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江蘇省計算機、外語等級考試授權培訓考試機構、全國CAD考試培訓中心培訓站;擁有現代機加工、空調製冷、樓宇智慧型化、電氣自動化、現代物流等5個實訓中心;擁有柴油機綜合實驗台、機車模擬仿真、電力機車、空調客車、數控等50餘個實驗實訓室,其中“節能型空調與製冷實訓基地”為國家級實訓基地,“數控技術實訓基地”為省級實訓基地。校區圖文信息中心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現有藏書30多萬冊,可提供多個資料庫的檢索和網路信息服務,配置閱覽和自修座位2200個,校區還被授予江蘇省“數位化示範基地”高校。

學校簡介

蘇州大學校徽蘇州大學校徽

蘇州大學坐落於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古城蘇州,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其主要前身為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作為全國最早創建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蘇州大學曾創造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個第一: 第一家以西式教育方式辦學、第一家創辦學報、第一家開設法學教育、現存高校中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等。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東吳大學文理學院與蘇南文化教育學院(建國初由省立教育學院、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和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合併組建而成)、江南大學數理系合併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定名為江蘇師範學院,在原東吳大學校址辦學。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改辦為蘇州大學。經教育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蘇州醫學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先後於1995年、1997年、2000年、2012年併入蘇州大學。到目前為止,蘇州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二大學科門類,具有相當規模,基礎較為雄厚,辦學效益顯著,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綜合性大學。

校園鳥瞰校園鳥瞰

一百一十一年來,蘇州大學先後向社會輸送了各級各類人才30多萬名,其中許多人已經成為了科學、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中的著名學者和知名人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德珩、周谷城、費孝通、雷潔瓊、孫起孟,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趙朴初、錢偉長、董寅初,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著名法學家倪征 、著名蠶桑教育家鄭辟疆、著名腦外科專家和醫學教育家杜子威、香港知名人士楊鐵梁、查良鏞(金庸),現任全國人大常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現任江蘇省副省長張衛國;中共江蘇省委原副書記顧浩、副省長吳錫軍、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傅、周桑漪、陸軍,以及談家楨、劉建康、宋鴻釗等三十多位兩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

夜幕下的圖書館夜幕下的圖書館
食堂食堂

蘇州大學現有20個博士後流動站、2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包含自設專業)、1個一級學科專業學位博士點、4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4個碩士點(含自設專業)以及2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111個本科專業,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9個省級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含2個培育學科),22個省級重點學科,7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3個國家級公共服務平台、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部級工程中心、5個省部級公共服務平台,1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擁有各類在校生5萬餘人,其中在校各類研究生14149人,本科生24753人,成人學歷教育9922人;教職工4700餘人,院士4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具有副高職稱及以上人員1799人,一支力量比較雄厚、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已初步形成。

學校大門學校大門

蘇州大學堅持教學與科研兩個中心,在加強基礎、拓寬口徑、強化套用、重視實踐的思想指導下,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年均有40名左右的學生獲得國家級及以上獎項。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我校選手獲得了"兩金一銅"的佳績。在第16屆廣州亞運會上,我校共有十多位同學入選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跆拳道、田徑、手球等項目的比賽,共獲得4枚金牌,1枚銀牌。2011年,學校堅定不移地實施"頂天立地"的科技創新戰略,創新工作思路,創新體制機制,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碩果。在自然科學領域,獲批我校主持的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19項,其中:863計畫重大項目1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重點重大項目5項,獲得我校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08項,國家級項目總數達到232項,獲批國家級項目資助經費14711萬元;在人文社科領域,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其中重點課題2項,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1項,獲國家級項目資助經費共293萬元;全年共申報專利514件,授權專利240件;SCI索引排名位列全國高校第29名,SCI學科影響因子前1/10的期刊論文位列全國高校第24名。

蘇州大學現有天賜莊校區(本部)、蠶桑地校區(東校區)、相門外校區(北校區)、可園校區(南校區)、獨墅湖校區(新校區)、陽澄湖校區6個校區,占地面積4953.19畝,建築面積180餘萬平方米(181.8375萬平方米);學校圖書資料豐富,藏書400餘萬冊,中外期刊2600餘種;分析測試中心、計算機網路中心等設備先進;擁有為教學科研服務的蘇州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學校還編輯出版人文、理科、工科、醫學4種版本學報及《國外絲綢》等學術刊物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交流。

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為學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開闢了廣闊途徑。蘇州大學積 極擴大開放,與日本、法國、韓國、新加坡、德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的1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每年接收外國留學生、進修生近2000人次來校學習漢語言文學和其他有關專業。

蘇州大學注重依託本省、特別是蘇南地區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優越的人文、地域條件,積極探索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有效途徑,並以此作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動力。天堂學府--蘇州大學正以前所未有的氣魄與膽識 ,緊密圍繞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這一既定目標奮勇前進。

城市軌道交通學院

城市軌道交通學院是目前唯一設在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的學院。

現任領導

姓 名 職 務 辦公電話 辦公地點
朱忠奎 院長 67161526 行政樓408
楊 清 黨委書記 67501758 行政樓405
戴佩良 調研員 副院長 67505881 行政樓404
陰 浩 副院長 副書記 67501978 行政樓406
肖為周 副院長 67501928 行政樓407
李曉村 副院長 69395621 軌道樓415
田 雷 副書記 69395620 軌道樓413
蔣志良 副院長 69395091 建工樓429
丁新紅 副書記 69395090 建工樓427
高偉江 調研員 67163190 行政樓409
張立軍 院長助理 研究員 行政樓425
金菊華 副調研員 綜合辦主任 67601052 行政樓403
吳可暘 行政秘書 67601052 行政樓402
吳 倩 教務辦主任 67501742 行政樓422
蔣 宇 科研秘書 67501742 行政樓423
邵建國 對外合作辦 主 任 67504917 行政樓417
趙 紅 科 員 69395627 行政樓417
顧雁飛 學工辦主任 67504389 行政樓415
錢成一 團委書記 67504389 行政樓413
崔蘇妍 團委副書記 67504389 行政樓411
李偉 69395093 建工樓433

土木系與環境調控工程系

現有教職工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講師13人,助教3人。

系下設有兩個專業,分別是工程管理和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環境調控)。

交通運輸工程系

現有教職工9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人,副教授3人,講師5人。

系下設有交通運輸專業。

車輛工程系

現有教職工2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高級工程師2人,講師9人。

系下設有車輛工程專業。

信號與控制工程系

現有教職工2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高級工程師1人,研究員1人,講師9人。

系下設有兩個專業,分別是通信信號(交通通信信號)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交通控制工程)。

總實驗室

現有教職工9人,其中高級實驗師1人,實驗師3人,助理實驗師1人,高級講師2人,講師2人。

院系設定

電子信息系

電子信息系主要為社會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信息技術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開設有計算機網路技術、軟體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等三個高職專業。

本系擁有一支理論功底紮實、專業技能突出、具有創新精神、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本系有副教授3名,工程師1名,講師多名,80%以上的教師具有碩士學位,科研能力較強,承擔了國家課題、省級、市級課題、校級課題達十多項,發表論文多篇,有論文參加國際會議評比並獲"最佳論文獎",公開出版教材十多套。

本系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擁有較先進的實驗實訓設施和設備,有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Cisco網路技術實訓室、網路安全實訓室、綜合布線實訓室、java技術實訓室、.net技術實訓、軟體測試實訓室、作業系統實訓室、電腦動畫製作室、畫室、10個高配置電腦機房,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教學方面,本系一直在積極探索"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課程設計基礎,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所有專業核心課程都採用模組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工商管理系

工商管理繫於2006年9月開始籌建,2007年1月27日正式成立。設有資產評估域管理、物流管理、國際貿易實務、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等四個專業(方向),師資力量雄厚,擁有高級職稱教師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講師3人,博士3人。2009年學校正在加緊實施人才引進及培養計畫,師資力量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工商管理系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校內設有用友ERP模擬沙盤、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網路行銷、會計電算化、外貿單證、倉儲等實訓室。在教學上採用"以能力為本位,以實踐為主線、以項目教學為主題"的課程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工商管理系正大力推進基於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技術人才。

工商管理系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通過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在推進學風建設行動中不斷強化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套用水平,努力為企業和用人單位提供知識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優秀人才。

工商管理系始終將學生就業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以往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專業對口率80%以上。

自動控制系

自動控制系自1979年招生以來,先後為鐵路和地方企業輸送了數以千計專門技術人才,許多畢業生已成為鐵路行業和地方企業的技術及管理骨幹,聲譽揚名鐵路內外。

自動控制系開設的主要專業有電氣自動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光伏發電技術及套用方向)、檢測技術及套用、檢測技術及套用(新能源設備檢測方向)、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工業機器人方向),電氣化鐵道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方向)等三年制專業和專業方向。

自動控制系師資力量雄厚,有教職工38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占45%,,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占85%。蘇州市考工考評員有9人(其中高級考評員5人),占24%。自動控制系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教師業務能力強,在省市各類大賽中均名列前茅。教學團隊承擔了國家級、省級、市級、院級課題達二十多項,與企業共同開展科技研發6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 項,市級科技進步獎多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論文150多篇、出版專著及校本教材十餘部。每年都派出多位教師參加國際、省、市各類培訓。

自動控制系十分重視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形成了"以能力為本位"、以"實際套用為特徵"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自動控制系致力於以"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為目標的課程改革,建立起以職業能力(包括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為基礎的職業項目式課程體系。全系共建設了精品課2門,優質課9門。

自動控制系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與四十多家公司建立了緊密型的校企合作關係,與三家企業和單位簽訂訂單培養協定,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人才培養工作的主要環節,為企業量身打造和培養所需要的人才,凝練成了"政校企研"四位一體,共育高素質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特色,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思想。按照突出"先進性,生產性,綜合性,開放性"的建設思路,自動控制系建成了建築面積為7000平米的校內實訓基地,從企業引進的四條價值四百萬的流水線可提供100個穩定的生產性實訓崗位,通過引企入校,建成了太陽能光伏技術的生產性實習工廠,成立了校企合作的LED研究所和太陽能光伏研發中心,真正實現"產學一體,學做合一",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基礎保障。

自動控制系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產學教研效果顯著,"政校企研"合作緊密,就業率連續三年都在98%以上。

建築設備工程系

建築設備工程系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實踐教學能力較強的專職教師隊伍,其中副教授6人、高級工程師1人、講師13人、工程師1人;有國家勞動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製冷工高級考評員1名、製冷工考評員6名、製冷工技師6人;另還有一批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中青年教師。本系各專業還聘請了企業或行業的多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或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本系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總數1090人。

建築設備工程系專業實驗實訓設備齊全,建有國家級"節能型空調與製冷技術套用實訓基地",擁有兩大類實驗實訓室。空調和製冷類專業的綜合實驗實訓室包括:節能型空調系統綜合實訓室、潔淨空調實訓室、VRV變頻空調實訓室、電機電氣控制實訓室、管道加工與焊接實訓室、壓縮機與閥件實訓室、中央空調實訓室、土壤源熱泵空調操作實訓室、冷庫實訓室、空調器實訓室、冰櫃實訓室、製冷裝置實訓室、列車空調實訓室、汽車空調實訓室;樓宇類專業的綜合實驗實訓室包括:安防消防實訓室、綜合布線實訓室、建築設備CAD實訓室、照明配電實訓室、智慧型家居實訓室、一卡通實訓室、PLC與變頻器實訓室、智慧型樓宇模擬工程綜合實訓室等。這些實驗實訓室還為設在本市的勞動部職業技能鑑定站提供了可靠的實訓設備支持。

機械工程系

機械工程系主要為社會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機械工程類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開設專業有數控技術、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模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高職專業學生1200多人。

我系擁有一支理論功底紮實、實踐經驗豐富、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工程師4人,技師6人。並聘有在行業中有一定聲譽、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專家擔任專業顧問,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訓基地建設。我系擁有門類較全、設施完備的各類實踐實訓室,建有力學、機械設計、金相、熱處理等實驗室,建有數控加工、鉗工、普通車床、工具機拆裝檢修、液壓實訓室、CAD/CAM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基地。已建成的"數控技術"省級實訓基地面積達7500平方米,該"教學工廠"擁有六個功能中心,可容納700名學生實訓。

基礎教學部

基礎教學部主要承擔兩課、數學、英語、體育等課程教學。現有教職工46人,其中副教授8人,講師23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8人。

基礎教學部以服務學生、服務專業為宗旨,注重教學的方法和教學模式改革,推行"教、學、練"一體化教學活動,提升服務專業教學的能力。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指導學生社團活動,努力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基礎教學部始終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參加各類進修、培訓和學術會議,提升教師學歷層次及教學能力;鼓勵教師參與教科研活動,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鼓勵教師下企業、進社區,擴大教師的視野和知識面,致力於打造一支職業道德高尚、思想政治過硬、創新意識強烈、教學技藝精湛的老師隊伍。

現任領導

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管委會

校區管委會主任(兼)

陳一星

校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浦文倜

校區管委會副主任(兼)

劉 標

校區管委會副主任

王 力

校區管委會副主任

馬祥興

校區管委會副主任

王加華

校區管委會主任助理

邵劍平

校區管委會主任助理

徐建中

中國共產黨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委員會

黨委書記

浦文倜

黨委副書記

王 力

黨委委員

馬祥興

黨委委員

王加華

黨委委員

邵劍平

周邊交通

日前,從蘇大官方論壇我愛蘇大論壇了解到,2012年7月25日,蘇州817路公交正式開通,成為連線蘇州大學市區校區(蘇大本部、蘇大東區)的直達公交,該公交為蘇州大學後勤集團與蘇州公交公司協商開設的專門線路。

為更好溝通蘇大陽澄湖校區和蘇大東校區,公交817路將自2012年7月25日起開行。

其中:蘇大陽澄湖校區首末班時間:06:00-21:00,

葑門首末站首末班時間:06:00-21:00;

行車間隔:高峰10分鐘,平峰15分鐘。

停靠站點:蘇大陽澄湖校區、相城職教中心、陸慕高級中學北、眾涇村、里塘村、徐莊小區、眾涇社區、依雲水岸、中興橋、澄陽路南、相城區行政中心南、中翔家電小商品市場、蘇州國際外語學校、上高路、官瀆里立交橋東、印象城西、中新路、蘇大東校區、葑門首末站。

其他線路:

從捷運一號線到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乘坐捷運一號線到東環路下乘817直達學校門口

從蘇州火車北站(滬寧高鐵)到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 乘坐快線8號、80路、819路到中翔(過馬路)換81路直達學校門口


從火車站、汽車北站到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 乘坐公交81路直達學校門口。


從汽車南站到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 乘坐公交55路到"相城區行政中心南"換810或816路到學校門口。


>> 乘坐公交3路到"相城區行政中心西"換81路到學校門口。


從汽車西站(綠寶廣場、蘇州樂園)到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 乘坐公交816路直達學校門口(從起點坐到終點)


從吳中汽車站到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


>> 乘坐公交3路到"相城區行政中心西"換81路到學校門口。


>> 乘坐公交快線6號到火車站換81路到學校門口。


從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到達蘇州大學本部


>> 乘坐公交81路到"相城區行政中心西"換89路到相門站。


從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到達蘇州大學東校區


>> 乘坐公交81路到"上高路"換3路或78路。


從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到達蘇州大學獨墅湖校區


>> 乘坐公交81路到"火車站"換快線2號或178路到中科大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