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形勢
中國是世界蠶業生產壟斷國家、江蘇歷來是國內外重點和代表蠶區。目前中國的桑田總面積約75萬公頃(1125萬畝),年生產蠶繭近60萬噸,年生產蠶絲約5萬噸,蠶農2000萬戶,專業技術人員近3萬人(江蘇省約6000人)。蠶業仍然有很大規模,是涉及2000萬農戶、5000萬以上農村較貧困人口的脫貧行業。蠶絲業是中國的傳統優勢行業,也是中國加入WTO以後少數幾個具有世界競爭優勢的農業產業。特別是蘇州大學參與的家蠶基因組研究工作的重大進展,使中國蠶業基礎研究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為此,國家十分重視蠶業發展,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也加大的對蠶業的關注和投入,蠶業研究已經進入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
研究所概況
經過學科和專業調整,目前蘇州大學的蠶桑學只有蠶桑研究所是一個直接與行業對接的視窗,也是100多年歷史的蘇州大學蠶桑學科的代表。發揮原有優勢,在套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等方面廣泛開展對外合作交流,並以此為載體,加強校友與校友、校友與母校間的聯繫是蘇州大學蠶桑研究所義不容辭的任務和作用。
科研人員
蘇州大學蠶桑研究所下屬蠶學和桑學二個學科,分屬種植業和養殖業,目前實際在崗的蠶學研究人員17人,編制在生命科學學院;桑學研究人員6人,編制在城市科學學院。合計23名研究人員中教授9人(其中博導4人),副教授或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人,專業技術人員中博士9人,另有7人博士在讀,有留學回國人員11人。
科研成果
蠶桑研究所歷來重視與生產實踐的結合,為蠶桑生產解決了一大批難題,取得了包括省部級科技進步2等獎1項、3等獎3項和國家發明7項,蠶桑新品種4個(對),研究論文500多篇的成績。近年來,科研工作更取得長足進步,目前,完成和在研的有一批包括國家973項目、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經貿委項目和省部級重點項目在內的20多項重點科研項目,獲得了包括動植物基因工程與分子遺傳育種、農業生物技術、套用分子生物學等有影響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成果,以及一大批包括動植物品種、國際合作與技術輸出、現代蠶業和生物技術等套用科研成果,有堅實的蠶桑學研究條件、隊伍和成果。
蠶桑研究所在隊伍培養、學科和學位點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二級學科“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綜合實力已經擠入全國前三名,師資隊伍的年齡和學歷結構已超出蘇州大學平均水平,科研項目檔次和成果水平也進入蘇州大學先進行列。
近年來,在211重點學科和江蘇省重點學科建設及學校對本學科的建設過程中,共投資近1000萬元,已建設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開放型研究所。可用於研究生培養的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三菱多媒體投影設備、光照培養箱、高效液相色譜儀、萬能顯微鏡、顯微注射系統、凱氏定氮儀、定量PCR擴增儀、基因擴增儀、成像顯微攝影儀、凝膠成像系統、真空冷凍乾燥器、噴霧乾燥器、高速冷凍離心機、可見-紫外分光光度計、電泳及層析裝置、DNA擴增儀、核酸雜交儀、超淨水製備系統、多種培養箱、無菌操作台以及其他中小型儀器等,可以開展諸如蠶絲蛋白質抽提及純化、蠶桑分子生物學實驗、蠶桑生理生化、蠶桑病原微生物培養、桑樹組織培養及遺傳轉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