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蘇州大學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畫”首批入選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蘇州大學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東吳大學,1900年創辦),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大學學科體系舉辦的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東吳大學最先開展法學(英美法)專業教育、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也是第一家創辦學報的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由東吳大學之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之數理系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範學院。1982年,學校更復名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其後,蘇州蠶桑專科學校(1995年)、蘇州絲綢工學院(1997年)和蘇州醫學院(2000年)等相繼併入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二大學科門類。學校設有26個學院(部),擁有全日制本科生27136人,全日制碩士生11959人,在職專業學位碩士1726人,全日制博士生1788人,臨床博士2146人,各類留學生2207人。學校設有131個本科專業;5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專業學位博士點,29個博士後流動站;學校有1個國家一流學科,4個國家重點學科,20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9個“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學科。學校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藥學與毒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共9個學科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標(ESI)前1%,化學、材料科學2個學科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標(ESI)前1‰。
學校有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級國際合作聯合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公共服務平台,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江蘇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4個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9個省部級哲社重點研究基地,3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1個省部級公共服務平台,4個省部級工程中心。
全校教職工5197人,具有副高職稱及以上人員2489人,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中國科學院及工程院院士7人,已開發國家院士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7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6人,“萬人計畫”傑出人才1人、“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8人、“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3人,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6人。
學校納米科學技術學院被列為全國首批17所國家試點學院之一,成為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特區;學校設立了2個書院,其中敬文書院定位於專業教育之外的“第二課堂”,唐文治書院在“第一課堂”開展博雅教育。近年來,學校學生每年獲得國家級獎項200餘人次。2013年學校成功舉辦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並以團體總分全國第二的成績再捧優勝杯;2018年,學校在“創青春”創業大賽專項賽中獲得金獎1項,銅獎2項。在近四屆奧運會上,陳艷青、吳靜鈺、孫楊和周春秀四位同學共獲得了“五金一銀一銅”的佳績,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謝。
人文社科領域獲得國家級項目34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3項;5項成果獲得江蘇優秀理論成果獎,18項成果獲得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1項成果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自然科學領域,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1項,立項數位列全國高校第19位,蟬聯地方高校第1位,連續七年穩居全國高校20強。2017年1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7項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其中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10項成果獲江蘇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4項。三大檢索收錄論文4089篇,其中SCIE收錄論文2485篇,“中國卓越國際科技論文”1234篇,分別位列全國高校第23位和第20位;2017年我校共申報智慧財產權1336件,授權智慧財產權1033件(其中國際專利申請80件,授權8件)。2017年Nature Index 及lens平台數據顯示,在全球具有創新力的科研機構和高校中,蘇州大學排名大陸高校首位。
學校先後與30多個國家、地區的180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學校每年招收來自60餘個國家或地區的留學生3000多人次。2007年起學校與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合作建立波特蘭州立大學孔子學院。2010年,入選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畫”,援建奈及利亞拉各斯大學。2011年,在寮國成功創辦中國第一家境外高校——“寮國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有天賜莊校區、獨墅湖校區、陽澄湖校區三大校區,占地面積3586畝,建築面積158餘萬平方米;學校藏書近500萬冊,中外文期刊40餘萬冊,中外文電子書刊110餘萬冊,中外文資料庫82個。學校主辦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教育科學版和法學版三本學報及《代數集刊》、《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中國血液流變學》和《語言與符號學研究》等專業學術期刊。其中,《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作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刊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權威二次文獻轉載摘編83篇次,其轉載量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排名中居第6位,在全國近2200種被轉載的社科理論期刊中居第32位。(以上數據截止至2018年12月)
機構職能
部門及各科室職能
研究生院
負責全校研究生層次的招生、培養、畢業、學位等各項環節的管理工作;
領導本部門在政治思想、業務管理、人事、科學研究等各方面的日常事務工作;
研究生指導教師上崗招生管理工作;
學位點建設和管理工作。
黨委研究生工作部
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在研究生中加強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研工部自身建設;
指導研究生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研究生了解社會,為社會服務;
指導研究生團工委、研究生會的工作,配合各單位黨委抓好研究生黨建工作;
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及派遣工作,做好研究生的獎懲、助貸等管理工作;
協助研究生院行政負責人在其職責範圍內開展工作。
綜合辦公室
辦公室行政事務,包括日常行政聯繫、公務接待、對外聯絡工作,校內外經費結算;
文秘工作,包括公文轉達、起草工作,通知、通告工作,網路辦公,檔案整理及轉送工作;
成績證明、學習證明、畢業證明、介紹信、出國出境審核等各種證明材料及公函;
辦公室內部設施建設、硬體設備添置和維護、辦公用品管理;
研究生綜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設、運行、維護、更新,研究生院網站的建設管理、
信息發布;
研究生教育綜合信息匯總上報,以及對外宣傳報導工作;
教育資料、報刊雜誌征訂,報刊信件的簽收、分發;
本部門職工的人事、工資、福利及全體人員的基本安全保衛工作;
協調各辦公室其它業務工作。
招生辦公室
負責全校各類博士、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生和屬於研究生層次非學歷生的招生工作;
編制研究生、學位生和研究生層次非學歷生的招生計畫、招生簡章、專業目錄;
研究生招生宣傳、諮詢和信訪接待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生源質量;
各類研究生招生報名、命題、考試、閱卷、錄取工作;
制定研究生指導教師上崗招生辦法及招生指標分配辦法。
培養辦公室
各類研究生的報到註冊、學籍及成績管理,培養過程的管理、培養質量的監控;
培養計畫、培養方案的制定、修改、完善,進行教學和培養模式改革,提高培養質量;
研究生學歷、學位英語及各類證書資格考試的組織實施;
高訪學者的管理及檢查指導;
研究生教育督查與指導委員會日常工作的開展;
研究生國際交流獎學金評審及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工作;
各類研究生的畢業資格審核。
學位管理辦公室
各類研究生學位論文盲審、抽檢和學位申請、審核、授予工作;
同等學力申請學位的報名、註冊、審核及學位申請工作;
導師學院的日常培訓和管理工作。
研究生管理辦公室
指導學院開展各類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學教育及科學道德和學風宣講教育工作;
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評獎評優及違紀違規處理;研究生獎學金、助學金的評定、審核與發放工作;
研究生勤工助學工作,助學貸款的審核、管理、發放;
就業招聘聯絡;就業招聘會組織;就業指導與諮詢;畢業生生源統計上報;
就業派遣與服務;就業數據統計上報;就業幫扶;智慧就業平台建設
畢業生生源統計及信息上報;
負責指導研究生團工委、研究生會開展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