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定位
本刊以“慎思教育歷史,創新教育理論,繁榮教育科學,助力教育實踐”為宗旨,立志於打造成一份高起點、高品位、高質量的教育類學術期刊,成為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者發表新理念、新思想、新成果的學術園地,成為教育科學領域探索新知、交流爭鳴的高端平台。編委會
主 任:田曉明副主任:周 川
編委:(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 鋼 石中英 白學軍 田曉明
史靜寰 鄔大光 劉海峰 江 波
李 紅 李其維 嚴文蕃(美國)
吳康寧 張應強 張斌賢 沈模衛
陳玉琨 陳學飛 陳洪捷 陳伯璋(中國台灣)
周 川 周曉林 項賢明 姜添輝(中國台灣)
黃福濤(日本) 程 星(中國香港) 靳玉樂
主 編:周 川
副主編:江 波
主要欄目
本刊開設的主要欄目包括“高端訪談”“理論前沿”“實證研究”“史海鉤沉”“域外比較”“政策分析”“學術爭鳴”“熱點評論”“經典譯介”等。投稿須知
一、徵稿內容歡迎教育科學各領域(包括教育基本理論、教育史、比較教育、高等教育、心理學基本理論與歷史、教育心理學等)能夠反映學科發展前沿、具有敏銳問題意識、運用嚴謹研究方法、體現學術思想深度的理論研究論文和實證研究報告。
二、投稿說明
1.來稿請通過本刊投稿系統http://szjk.cbpt.cnki.net,無須投遞紙質稿。
2.稿件篇幅一般在1萬~2.5萬字之間。
3.本刊採用雙向匿名審稿制度,審稿周期為三個月。如錄用,即發出錄用通知。三個月內未收到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4.稿件收到錄用通知後,作者需簽署獨家代理授權書並郵寄至編輯部。
5.稿件一經採用,本刊將奉寄兩本樣刊,並支付適當稿酬。
6.來稿文責自負,勿一稿多投。
三、撰稿須知
1.篇名
簡潔、精練、準確,一般不超過 20 字。
2.作者署名
理論研究論文不鼓勵多人署名。文末需提供作者詳細信息,包括出生年份、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出生地)、單位、學歷、職稱、研究方向,以及通訊地址、郵編、電話號碼、聯繫信箱等。實證研究報告請註明通訊作者。
3.摘要
以200~300個漢字為宜,應以第三人稱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和提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主要觀點等,避免以“本文”“論文”“作者”或“本研究”等作者語,避免以“認為”“指出”等類詞語表述,也無須對文中觀點進行評價。
4.關鍵字
摘要之下列出3~5個關鍵字。
5.基金項目
如為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請註明項目名稱、編號等。
6.正文
來稿應使用規範的漢字和標點符號;數字書寫和插圖、表格的編排應當符合有關的國家標準和規範。
7.參考文獻
採用順序編碼制,每一項需列出文獻主要責任人、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處、出版信息等,具體著錄格式參照國家標準《GB/T 7714—2005 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對正文中的術語、概念、觀點和資料進行解釋、辨析或評論,以頁下注的形式進行標註,正文中使用右上標“、……”的形式;對直接或間接引證的文獻說明出處,以章節附注的形式作為參考文獻標註,正文中對應處使用“、……”的右上標形式。
發展歷史
原蘇州大學學報由《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和《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4本期刊組成。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批覆(新出審字〔2013〕1001號),《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更名為《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發刊詞
教育是人類偉大而神聖的實踐,指向的是卓絕的人性和美善的生活。這種實踐不僅需要理論的眷顧和觀照,更需要對人心、人性和時代追求的沉思與探詢。今天,教育所面臨的境遇和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都使得我們必須對其進行更為複雜而細緻、多元且整體地探究。教育理論的創新須臾離不開教育科學研究;當下教育問題的解決更不可或缺教育科學研究。梁任公先生語:“夫學術者,天下之公器也。”誠哉斯言!然而,“公”之前提在於有一個發表、交流與探索教育科學之公共平台。《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正是依此應運而生。本刊秉承中國第一份大學學報——1906年東吳大學創辦之《學桴》之遺訓,立志於將自身打造成一份高起點、高品位、高質量的教育類學術期刊,成為業界專家學者發表新理論、新思想、新成果的學術園地與高端平台。
本刊將以“慎思教育歷史,創新教育理論,繁榮教育科學,助力教育實踐”為宗旨,以“開放、創新、特色”為理念。既尊重傳統,鼓勵對教育歷史與傳統的理性審視與叩問;又注重基礎理論研究,探悉教育之真義,反映教育科學發展之趨勢;特別歡迎契合現實的理性分析,促進對教育實踐熱點、難點問題的深入討論;始終秉持開放的胸襟,努力與域外學者對話,在傳遞域外教育科學最新成果的同時,反思我國的教育實踐,凝練思想,創新理論,將中國的教育科學推向世界。
本刊歡迎有著共同學術志向與熱情的專家學者會集於此。我們最盼望的論文是,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創新的理論構想、嚴謹的研究方法和深度的學術思考。當然,我們也期待不同觀點、思想能在這裡交鋒與論戰,“百家爭鳴”“和而不同”,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維根斯坦說:思想活動,它的道路通向希望。我們堅信在廣大讀者、作者的傾力支持與精心呵護下,《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這株幼苗定會枝繁葉茂,碩果纍纍,芬芳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