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吳中區

蘇州吳中區

吳中區隸屬江蘇省蘇州市,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地理中心,東經119°55´-120°54´,北緯30°56´-31°21´,北與蘇州古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接壤,南臨蘇州吳江區,東接崑山市,西銜太湖,與無錫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 吳中區於2001年由原吳縣市撤市分設成區,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孫子兵法》的誕生地,故宮設計營造者、“香山幫”鼻祖蒯祥的故鄉。 吳中區總面積223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3.1萬人(2015年末),下轄1個國家級太湖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農業園區、7鎮6街道和吳中城區、穹窿山風景管理區,先後榮獲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2016-2020年度第一批江蘇省科普示範縣(市、區) 等稱號。境內有雕花樓、陸巷古村、三山島、林屋洞、穹窿山、旺山農莊、嚴家花園等景點。

蘇州吳中區
1.地理位置
 吳中區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南部,北與蘇州古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接壤,西銜太湖,與無錫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5-120°54,北緯30°56-31°21。全境東西長92.95公里,南北寬48.1公里。
2.區劃人口
全區陸地面積742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積2425平方公里,其中屬吳中區的水域約1459平方公里。吳中區下轄1個國家級太湖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級農業示範區、1個省級吳中經濟開發區、1個穹窿山風景管理區、7個鎮和8個街道。2008年末,全區戶籍人口57萬人。
3.歷史文化
吳中區歷史悠久,是吳文化的發源地。約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吳地已有先民生息繁衍。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創造了先進的“良渚文化”。三千多年前泰伯在吳地建“勾吳”國,始有歷史紀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定“吳縣”,縣名沿用至20世紀;1995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吳縣,建立吳縣市(縣級);2000年12月31日,撤消吳縣市,原吳縣市轄區分設為吳中區與相城區,2001年2月28日正式宣布。在這塊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歷來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兵聖孫武、草聖張旭、塑聖楊惠之、繡聖沈壽、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主持營造北京故宮的明代建築大師蒯祥等一大批歷史名人曾生活在吳中大地,譜寫了吳中歷史千古流芳的華美篇章。
4.特色資源
吳中區位於太湖之濱,自然資源豐富,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吳中區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產地,主要農副產品有優質稻米、枇杷、楊梅、銀杏、板栗、桂花、席草、茭白、蓮藕、水芹、芡實、茨菇、荸薺、蓴菜、紅菱、花卉、苗木、太湖大閘蟹、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魚)、青蝦、鱖魚、鰻魚、河蜆、鱉和藏書山羊、東山湖羊、生態草雞等。其中水產畜牧產品均通過綠色食品或無公害產品認定,“太湖”牌清水大閘蟹被列入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十大名蟹,“玉品”牌碧螺春茶成為我區第2隻中國名牌農產品,“吳儂”牌碧螺春茶成為中國南北極考察特供產品。
吳中區民間工藝發達,傳承了刺繡、雕刻、緙絲、建築工藝、青銅鑄造、古琴製作、書畫裝裱等行業。這些匠心獨具的精巧技藝,深受歷朝歷代皇室和平民的喜愛,成為中國蘇派藝術的代表。
吳中區民間工藝發達,傳承了刺繡、雕刻、緙絲、建築工藝、青銅鑄造、古琴製作、書畫裝裱等行業。這些匠心獨具的精巧技藝,深受歷朝歷代皇室和平民的喜愛,成為中國蘇派藝術的代表。
5.風景名勝
吳“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吳中區擁有廣闊的太湖水面和蜿蜒綺麗的峰巒島嶼。三萬六千頃太湖水域,吳中擁有五分之三;太湖72峰,吳中獨攬58峰;太湖風景名勝區13個景區中有6大景區在吳中境內。吳中區擁有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個國家地質公園,2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國家AAAA級景區,7個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開放景點多達60個。木瀆、甪直等水鄉古鎮,陸巷、明月灣等太湖古村,仍保留著江南獨有的水鄉風貌。
吳中區既有秀美的湖光山色,又有豐富的人文古蹟。全區現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3個;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91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
1.綜合實力
 近年來,吳中區著力打造蘇州城南工業帶,環太湖旅遊經濟帶和吳中新城商圈三大板塊,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8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468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其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81391元,按現行匯率折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886美元,同比增加2506美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37.69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4.8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68.7%和24.2%。地區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比例為2.4:60.0:37.6。
2.農業
深化農產品“六個一”工程,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旅遊農業、品牌農業和“三資農業”。2008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83億元,同比增長6.4%。實現農產品銷售收入32.5億元,增長18.4%,引進“三資”農業項目34隻,總投資11.5億元。全區擁有省、市名牌農產品69隻,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180隻。
3.工業
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戰略,形成了生物醫藥、電子資訊、精密機械、新型建材、現代家電等五大主導產業。2008年,全區工業總產值1050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6.5%,銷售額超千萬元的規模以上企業902家,完成總產值836億元,增長16.8%。全區擁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72家、高新產品169隻,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9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5%,提高1個百分點。 
 4.服務業
依託獨特的“太湖山水”資源,藉助“長三角中心花園”的區位優勢,全區服務業發展迅猛。2008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176億元,比上年增長25.3%,占GDP的比重提高1.7個百分點。
(1)國內貿易業
國內貿易加快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汽車交易市場、汽配市場、糧食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花卉苗木市場、裝修裝飾市場、羊肉交易市場、水產批發市場、書畫市場、旅遊紀念品市場等為重點的十大市場。2008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5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21.6億元,同比增長19.3%。
(2)金融業
金融業運營保持持續、快速、穩健的發展態勢。區內設有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東吳農村商業銀行,首家外資銀行“日本池田銀行”成功入駐,構建起門類齊全、功能完備的金融服務網路體系。2008年末,全區金融機構貸款餘額472億元,較年初增長15.3%。金融機構存款餘額589億元,較年初增長16.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72億元,較年初增長30.0%。
(3)房地產業
房地產業合理有序發展。依託太湖山水著力打造“山水蘇州•居住吳中”品牌,積極構建人居天堂。全區房地產業發展形成了中心城區、東太湖越溪濱湖新城、木瀆和甪直古鎮、太湖度假區等四大板塊。2008年,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63.8億元,同比增長11.8%。全年銷售住宅類商品房86.63萬平方米,銷售額62.5億元。
(4)旅遊業
旅遊產業穩健發展。大力實施旅遊強區戰略,著力打造“山水蘇州•人文吳中”旅遊亮點,形成了以環太湖山水文化和生態文化游、古鎮古村游為重點的特色旅遊格局。2008年,全區共接待國內遊客113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5.9%,其中境外遊客5.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3億元,比上年增長24.4%。 
5.對外開放
外向型經濟優勢明顯。近年來,不斷完善各種投資環境,著力構築高水平、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強度不斷增大、質量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區共有外資企業2000多家,契約利用外資95億美元,區內世界500強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百世德太陽能、尚德庫特勒藥明康德等一大批企業入駐。2008年,全區進出口總額58.7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37.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8%和16.5%。
6.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全區經濟發展新的生力軍。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規模型企業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一批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廣闊、市場形象良好的企業快速成長,對全區經濟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區民資內資企業總數達14000多家,註冊資本528.5億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