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領導機關合併,成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執行開闢蘇中和蘇北地區根據地的任務。1940年7月,江南指揮部挺進蘇中,皖南事變發生後,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所屬各師重新整編,同年3月,蘇中區黨委成立,不久,蘇中軍區成立,蘇中抗日根據地開始形成。1942年底,蘇中區撤銷各級軍政委員會,建立各級黨委。
1944年初,蘇中根據地軍民相繼攻克大官莊等17處據點,不久,新四軍對敵軍重鎮車橋發起進攻,取得完全勝利,並趁勢解放淮安、寶應以東地區,打通了蘇中與蘇北、淮北、淮南各抗日根據地的連線。1944年底,葉飛繼任中共蘇中區委書記、蘇中軍區司令員。抗戰勝利時,蘇中抗日根據地已發展到東到黃海,西臨京杭大運河,北到興化、東台一線,南至長江,面積達2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
相關詞條
-
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
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在江蘇揚州、泰州、南通等地區堅持抗日鬥爭的基地,新四軍第1師和中共地方組織。
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抗日根據地
抗日根據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 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台山創立...
中國 政權政策 -
淮南抗日根據地
淮南抗日根據地由原皖東抗日根據地演變而來,它位於安徽省東部和江蘇省西部,東起運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瀕長江,津浦路縱貫其間。中淮南抗日根據...
簡介 發展歷程 -
蘇南抗日民主根據地
蘇南抗日民主根據地 正文新四軍的第1、第2支隊和第 6師及中共地方...2支隊在陳毅、張鼎丞、粟裕、傅秋濤率領下挺進蘇南,建立茅山抗日游擊根據地...。10月,按照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蘇南根據地的部隊和黨政幹部北撤至蘇中...
蘇南抗日民主根據地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浙東抗日根據地
浙東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抗日根據地之一。位於浙江東部杭州灣兩岸,滬杭甬(寧波)之間,東臨東海,南達東陽、寧波公路一線,西跨浙贛路金蕭...
開端 發展 改編 記事 業績 -
抗日民主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在敵後建立的以抗日民主政權為依託的戰略基地。
抗日民主根據地 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組建與劃分 抗日民主根據地取得的成效 -
華中抗日根據地
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區域主要包括江蘇絕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從1938年4月開始,新四軍各支隊相繼挺進華中各個地區開展游擊戰,建立根...
歷史背景 建立根據地 -
華中抗日根據地1945年攻勢作戰
華中抗日根據地1945年攻勢作戰主要講述的是抗戰末期,八路軍新四軍對日作戰的情況。
華中抗日根據地1945年攻勢作戰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