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毛建草,學名岩青蘭,唇形科,青蘭屬。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莖斜生,從短根莖生出,然後斜升,四棱,有細毛。基生葉柄細長,葉片闊卵圓形或心狀長橢圓形,先端圓鈍,邊緣有規則的圓齒,兩面有毛,上面綠色,下面白色,葉下面網狀脈明顯;莖生葉對生,具短柄。總狀花序,數朵生於莖頂;花萼近唇形,5齒,具短尖,其中上唇一片最大;花冠2唇形,藍紫色;苞片具大齒牙。葉三角狀卵形,長1.4-5.5厘米;輪傘花序密集成頭狀生枝頂;花冠紫藍色,二唇形,上唇先端微裂;小堅果長卵圓形。全體具香氣味,芳香植物。
醫書記載
《本草綱目》、《中藥大辭典》記有蘆芽仙草的藥性:“辛、涼,入肺、胃,脾三經,清熱燥濕,涼肝止血。治頭痛,黃疸,吐血,衄血,咽痛,痢疾。”“解熱消炎,治風熱頭痛,喉痛咳嗽,外感夾食,胸脘脹滿。”
藥用價值
其葉炮製成茶,開水沖泡代茶飲,具有清熱排污、延緩衰老的保健功效,產品富含黃酮、胺基酸、磷、鎂、錳、氟、鍶、鈣、鈉、鐵、銅、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對預防治療心血管疾病,緩解心絞痛症狀,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抗脂質過氧化損傷及輕度降低膽固醇極具功效。此外,草藥所含的揮髮油,不僅鎮咳、止喘,對多種病菌有抑制作用,且能降低小鼠整體耗氧量,改善家兔實驗性心肌缺血。
保健功效
與普通單一茶品相比,蘆芽仙草茶不僅具備鮮、香、純的特點,而且更具養生保健功能,是一款集滋補保健、強身健體、抗衰養顏和對疾病治療有輔助作用的健康綠色飲品。
1、抗衰老
蘆芽仙草茶中櫟皮黃酮、楊梅黃酮和山奈素含量高於其他茶種,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和抗腫瘤功效。現實環境中產生的自由基可以觸發連鎖反應從而導致對敏感的生物結構如DNA或細胞膜的氧化傷害,其結果導致癌症、心臟病、多種硬化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抗氧化劑可以明顯的減少活性氧、活性氮或二者對正常生理功能的有害影響。大量實驗證明這種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十倍以上,有效阻止細胞的退化、衰老,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仙草茶中兒茶素類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在加工過程中,大分子多糖類物質轉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單糖和寡糖,維生素C成倍增加。這些物質對提高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咖啡鹼控制下視丘的體溫中樞,調節體溫,通過刺激腎臟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生長在蘆芽山村落中的長者年老體健,癌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極低,平均壽命82歲,年逾百歲者多達20人。
2、適合三高人群
蘆芽仙草具有較好的消食作用,改善微循環。能使膽固醇及甘油脂減少,長期飲用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和腦部血流量理效應,所以對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療作。
3、清熱消炎、涼血止血
蘆芽仙草主治外感風熱,頭痛寒熱,,有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之效。涼而不寒,清熱而不傷脾胃。仙草茶中富含的茶多酚具有消炎、殺菌、治痢的等功效。
4、促進消化、潤腸通便
蘆芽仙草中含有大量胺基酸、有機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促進胃酸的生物合成,刺激胃液分泌,因而具有消食化滯、健脾養胃、疏肝利氣的作用。對於消化不良、胃炎、腸炎、慢性便秘等都有一定作用。茶中含有維生素B族及芳香油,也有增強食慾、促進消化的功能
5、提神消疲
蘆芽仙草茶中的咖啡鹼藉由刺激大腦皮質來興奮神經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加敏銳,記憶力增強;它也對血管系統和心臟具興奮作用,強化心搏,從而加快血液循環以利新陳代謝,同時又促進發汗和利尿,由此雙管齊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及其他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6、生津清熱
夏天飲蘆芽仙草茶能止渴消暑,茶中的多酚類、醣類、胺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清熱益氣、滋陰潛陽,起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7,排水利尿,健康消脂
蘆芽仙草茶中的芳香族化合物能有效溶解脂肪,化濁去膩,防止脂肪積滯體內;維他命B1、C和咖啡因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消化與消脂。對於久坐少動,水腫、脾虛,慢性疲勞,氣滯型肥胖人群更能起到雙重瘦身效果。
茶區環境
蘆芽山脈
仙草茶產地蘆芽山,是管涔山的主峰,位於山西省五寨縣境內,距五寨縣城約25公里處,因形似一”蘆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描述,蘆芽山“崔巍挺拔,高出雲霄,尖似蘆芽而磅礴迂迴,雄跨中原。“每當雲遮霧障之日,峰尖突出於翻伏騰湧的雲霧之上,仿佛蔥蘢茁壯的蘆葦嫩芽破冰而出,生機勃勃,鮮嫩欲滴。蘆芽山風景區是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蘆芽山峰巒重疊,森林廣茂,區內有700多種植物、240多種動物,100多種名貴中草藥,是世界罕見的生態基因庫。不僅擁有珍貴樹種落葉松、雲杉,而且是世界珍禽、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山西省鳥——褐馬雞的主要保護地。景區簇擁大小200多座山峰,溝壑縱橫,崖溝跌宕,溪水淙淙,有大小瀑布30餘處。
蘆芽山自然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據吳家溝(海拔1555m)氣象資料,年均氣溫6℃~10℃,一月份平均氣溫-8℃~12℃,七月份平均氣溫21℃~36℃。年降水量在384mm~679mm, 平均相對濕度在55%~60%。蘆芽山山峭巍峨,怪石嶙峋,岩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繚繞。林中密布雲杉、落葉松,枯枝敗葉常年積累,土壤肥厚,富含豐富的腐殖質。這為生長於林中深處的蘆芽仙草,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汾源天池
“水為茶之母”,水品貴源活。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論煮茶方法時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亦有談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從原葉生長到加工煮製,茶與水要經過數十次的結合,水的品質對茶的色香味都有極大影響。
蘆芽山東麓是黃河第二大支流、三晉母親河——汾河的發源地。我國最古老的地理書《山海經》記載:“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黃河)。”漢代史學家班固在他的《漢書·地理志》中說道,“汾陽北山,汾水所出。”1500年前酈道元著名地理專著《水經注》也曾記載:“汾水出太原汾陽之北管涔山。”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源流充足,上古時期,顓頊帝命台駘在此治理水患。清徐繼畲在《重修汾源廟樓記》中還與晉祠懸瓮寺做過比較,讚嘆汾源,“殆不啻懸瓮山之晉水勢焉,而源頭更大矣。”汾源兩岸群山環繞,古樹林立。“烈日涼風汾水波,別時暮雨落橋岸”,白居易在《送盧郎中赴河東裴令公幕》一詩中道出了汾源的旖旎風光。汾水正源——汾源靈沼,又名雷鳴寺泉,從樓子山下噴涌而出,冬溫夏涼,甘冽清澈,股股清泉,終年流淌不絕。
寧武天池為桑乾河源頭,清代名為永定河,是皇家必祭之地。天池被古人列為寧武古八景之首,題名“天池錦鱗”、“天池霞映”,保存著中國最完整的第四紀冰川地貌,與長白山天池、天山天池並稱中國三大高山天池,《山海經》中記載的兩處天池之一就是寧武天池。《水經注》有載:“燕京山上有大池,世謂之天池”。千百年來,天池有如一潭聖水“陽旱不涸,陰霖不溢,澄清如鏡”。天池四周九山環繞,溝壑之間溪流淙淙,聚山之精華匯於此間。相傳每遇樹葉雜草飄落湖面,便有靈鳥飛臨噙去,故湖水清澈可鑑。天池風光秀麗,池中盛產鯉魚。炎夏鯉魚騰躍水面,泛起層層漣漪,波光粼粼。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游天池朝元閣》一詩中寫道:“天池一雨洗氛埃,全晉堂堂四望開。不上朝元峰北頂,真成不到此山來。”
像歷代皇帝“封禪”一樣,天池多次進入祭文、碑文中。世祖憲皇帝順治祭文曰:“唯神源浚天池,派分馬邑,匯雁雲之眾水,為京畿之洪流。”聖祖康熙御製碑文曰:“念茲永定河,其初也無定,蓋緣河所從來,遠發太原之天池,經朔州馬邑,會雁、雲諸水,過懷來夾山而下,至都城南土疏衝激,數徙善潰,頗壞田廬,為吾民患苦,朕甚愍之。”高宗乾隆御製永定河廟碑文曰:“永定河,古桑乾河也。發源於天池,伏流馬邑,匯雲中、雁門諸水,穿西山而注盧溝,亦曰盧溝河。”汾源天池之水硬度極低,屬弱鹼性、低鈉低礦化度鍶型水。鍶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可以促進人體鈣的吸收,增加鈉的排泄。長期飲用和洗浴,有平衡酸鹼、溶脂化栓、補氣養血、祛風除濕、滋潤肌膚的功效。
六大特點
高采自海拔1800米高山雲霧
蘆芽山海拔2379米,森林廣茂,雲霧繚繞,區內有700多種植物、240多種動物,100多種名貴中草藥,是世界罕見的生態基因庫。蘆芽仙草生長於海拔1800米的山林深處。林中密布珍稀物種雲杉、落葉松,枯枝敗葉常年積累,土壤肥厚,富含豐富的腐殖質,這為生長於林中深處的蘆芽仙草,提供了豐富的養料。此外,受海拔高度1954米的天池水福蔭惠澤,從地下深層湧上的水滲透到山腰泥土中,釋放大量微量元素,有利於蘆芽仙草的生長合成。
稀產量稀少,極其珍貴
原料少生長於海拔1800米的山林深處,深受雲霧滋潤天池福蔭,葉片肥厚,品質最為優異。
時間短蘆芽仙草一年一產。茶農中伏入山,嚴守“晨不採,雨不採,日炎不採”的原則。當天制茶,立秋後停止採摘,歷時不到20天。
採摘難原葉生長不集中,不能大面積採摘。山中怪石嶙峋,溝澗縱橫,為保證茶品質量,茶農負筐入山,遍尋草茶。
加工精細心剔除殘葉、破葉。五斤原葉精製一斤成茶。特等茶品3~5萬片原葉僅能製得500克。
古沿襲古法制茶工藝。
歷經採摘、焯水、瓮燜、晾曬等古法,堅守世傳獨特工藝。其中瓮燜是影響成茶品質最核心的工藝,經歷代傳人精心研製,翁罐是青茶發酵最為理想的設備。由粘土製做,在1000度以上的高溫中燒制而成的翁罐富含礦物質,透氣性好,被譽為“會呼吸的器皿”。在原葉焯水後,將瀝乾水分的葉片置於瓮中,加石壓緊,上蓋濕麻布放在背陰處下,待燜至葉色發黃,翻起瓮中的葉片,使其呈半通風狀態;至葉片轉為深紅,有粘膩感,青草味完全喪失。經瓮燜發酵製成的茶品,湯色金黃透亮,香氣醇厚,馥郁持久。
水在清洗和焯水的過程中,精取汾源之水。
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在詩中寫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見,如果在自然環境下取水,最好在源頭汲取,這樣的水質為最優,最能品出茶、水的原汁原味,最能合理髮揮茶、水的綜合功效。汾源之水屬弱鹼性、低鈉低礦化度鍶型水。在加工過程中,水與茶高度融合,不僅帶出蘆芽仙草中不易溢出的多種成分,還能提升茶中活性物質的功效。
藥野生中藥材.,擁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中藥大辭典》等藥典巨著均有其功效的記載,“辛、涼,入肺、胃、脾三經,解熱消炎,清熱燥濕,涼肝止血。”“主治風熱頭痛,喉痛咳嗽,外感夾食,胸脘脹滿,黃疸,吐血,衄血,咽痛,痢疾。”
蘆芽仙草中富含總黃酮、黃酮苷、咖啡鹼等藥用成分。近代藥理研究證明總黃酮、黃酮苷有降低血脂,抑制動脈硬化,減少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清除自由基,調節微循環,防止衰老等藥理作用。
煮經久耐煮,添水五、六次,湯色不變。沖泡一天,仍有餘香。
茶聖陸羽在總結前人飲茶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親身體驗,提出了煮茶的理論並付諸實踐,開創了飲茶一新風尚。“煮茶喝”雖好,但並非哪種茶都可以煮飲。普通茶葉放入水中煮沸,不但會因溫度過高喪失其原有的色、香、味,還會破壞內涵營養成分,所以煮茶也需有定條件。由於日夜溫差大及常年午後雲霧遮蔽,蘆芽仙草生長緩慢,葉片柔軟厚實,極耐沖煮。經烹煮的蘆芽仙草茶,香氣比沖泡時更為濃郁,色澤更加鮮亮,口感幽韻綿柔。科學家提出,和用沸水泡茶相比,用鐵壺煮茶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抗癌物質。
品質鑑賞
外形呈片狀,茶身較大,色澤紅褐,葉片有金色茸毛。
湯色開湯湯色呈琥珀色,澄澈透亮,煮製添水八、九次湯色仍不變淡。
香氣乾茶香氣清香,熱湯清香醇厚,馥郁持久。
滋味入口香氣濃郁芬芳,入喉甘爽滑順,回味持久,口齒留 香。
世傳工藝
蘆芽仙草茶優異的品質,離不開世傳古法。採摘、焯水、瓮燜、發酵、晾曬、等工藝均手工製作。
1、採摘:采自蘆芽山海拔1700米山林深處,茶農中伏入山,當天采,當天制,立秋後停止採摘,歷時半月。
2、焯水:葉片揀剔洗淨,將汾源天池之水倒入鐵鍋,用山中松木起火,待水翻滾,放入鮮葉,過水五分鐘,脫其青味,破壞細胞結構,增強酶的活性,為發酵環節做準備。
3、瓮燜:瀝乾水分的葉片置於瓮中,加石壓緊,上蓋濕麻布放在背陰處下燜至葉及葉柄呈古銅色並散發香氣。
4、發酵:將毛茶濕坯裝在籃中,籃的四周裝葉稍高,中間稍低,便於通氣,上蓋濕布以保溫增濕,在籃中進行發酵。
5、晾曬:蘆芽山區秋季多雨,晴天較少,一般正午日光充足。在空地鋪上草蓆將茶葉均勻攤開,視陽光的強弱和茶葉本身,晴天厚攤,雨天薄攤,一般攤葉為2.5~3厘米。晾曬過程中每小時翻動一次,同時篩分揀剔,茶將中的輕片、破葉、茶梗和雜物等手揀剔除。
品質辨別
優質:葉片完整均勻,無梗桿,色澤紅褐,上附金色毫毛較多,沖泡後湯色透亮,碗壁與茶湯接觸處有一圈金黃色的光圈,香氣濃郁,滋味甜醇鮮爽。
劣質:葉片破損,梗桿粗長,葉片稍有金色毫毛。沖泡後湯色渾濁,金圈欠黃亮,氣味生青,入口平淡。
蘆芽仙草茶原葉產量極少,自然價格不菲。而對於那些標榜稀有,而又價格低廉茶品,需謹慎選購。
注意事項
1、由於蘆芽仙草茶能有效清除體內垃圾,分解膽固醇和中性脂肪,故開始飲用時可能有個別敏感型體質會出現微量便稀現象,清除體內部分垃圾適應後即正常。
2、要儘量存放於陰涼乾燥處。
古籍記載
蘆芽山
[清]李暲
奇峰瘦削高天雲,蘆芽仙草吹芳芬。
平山蜿蜒振陳秀,林溪蟠屈青氤氳。
游蘆芽山書所見
[清]岳觀瀾
扳險神逾王,憩涼意復匆。
烹茶敲石火,槖食飽雲蔥。
聳壑晴疑雨,虬濤翠瀉渢。
穿幽暑氣薄,持戒俗緣空。
蘆芽白銀盤
[清]傅山
蘆芽秋雨白銀盤,香蕈天花膩齒寒。
回味自聞當漱口,不知瑤柱美何般。
蘆芽山徑想酒遣劇
[清]傅山
天藍漏樹罅,藥苗穿紅雪。
採藥齧素雪,紅玉呵洞胸。
冷艷駿花眼,神上青芙蓉。
想酒勞犢鼻,焉得村醜酉蒙?
相關文化
1、禪茶一味
“天下名山僧多占”,寧武縣山多水多,必然受到佛教的青睞。蘆芽山是我國唯一的毗盧佛古道場,太子殿即為佛頂。《寧武府志》載:“清漣水出山下,水側有佛足跡,肉紋宛具,昔佛住世時,曾浴此水矣。”民間有傳“西有蘆芽山佛祖之尊,東有五台山禪室之從”,即先有蘆芽山,後有五台山之說。東晉高僧慧遠曾在此傳教,道安、曇鸞先後在雷鳴寺講授般若經;臨濟宗大師汾陽善照也專門來此說法,之後歷代都有臨濟宗影響較大的禪師來此傳經。到唐宋時期,寧武廟宇有三百多座,足以和五台山相媲美。從東晉到唐宋,佛教在此盛極一時。延至明清,文人墨客慕名,旅居此間。清代學者王繼祖寫道:“半嶺常逢雪,山高鳥絕跡.攀躋愧無能,枯岩有定僧。松深塵不到,天近月為燈。閬苑於今在,鶴飛自可勝。”禪師隱士在此參禪論法,修心養性,仙草香茗常伴左右。收天地之流,品味於口,會心一啜,人世間的樸實之美、自然之美、和諧之美、盡收心底。
2、御貢之飲
寧武天池水草豐盛,四季分明,因地勢較高,春夏氣候尤為宜人。唐初詩人杜審言在《嵐州行》一詩中寫道,“往來春不發,新舊雪仍殘。”宋代隱士潘閬也曾寫出親身體驗,“此地絕炎蒸,猶疑到不能。夜深如有雨,寺靜若無僧。枕潤連運石,窗明照佛燈。平生多賤骨,寒逼恐難勝。”這清雅幽涼的環境成為歷代帝王避暑觀光,遊覽狩獵的絕好去處。隋大業3年(公元607年),隋煬帝巡遊北疆,一覽蘆芽山天地之瑰麗秀美,次年下詔開始在寧武天池起築汾陽宮,先後4次在此雲遊行宮,巡獵避暑。因天池四周有大量的草甸牧坡,遂繼隋朝覆滅,李唐王朝於貞觀元年到儀鳳年間,先後在此設有天池、元池、樓煩三大牧監,三大牧監馴養軍馬70萬匹,一時“牧馬數萬,色別為群,望之如雲”,留下了“樓煩出駿馬”,“樓煩牧政甲天下”的佳話,當時的天池一帶出產的樓煩馬和西域出產的駿馬齊名天下,為唐王朝的強盛壯大立下了不朽之功。一眾人馬浩浩湯湯,蘆芽仙草成為帝王避暑觀光,朝廷設監養馬之餘消食解暑的絕佳飲品。
3、水神台駘
上古時期汾河源頭水流充足,加之山間泉瀑流至此間,每遇大雨,百姓屢遭禍患。據《左傳·昭公元年》記載,早在大禹治水之前,帝王顓頊命水官台駘治理汾水,台駘疏通汾河,修築堤防,降伏水患,從此百姓安居一方。因治水有功,顓頊將其封於汾洲。春秋時期鄭國政治家子產首推台駘為雨師、汾水之神。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台駘被追封為昌寧公,宋代又被追謚為靈感玄應公。當年台駘來到汾河上游地區治水,娶當地女為妻,長期定居。人們把他確定河道的地區取名“定河”至今,當地尚有定河村是爺爺(台駘),陽房村是奶奶(台駘妻)的傳說。台駘夫婦去世後,合葬於定河村邊。百姓為其修祠樹碑。農曆五月十八日,這裡舉行傳統廟會,盛況空前。茶農虔誠的上香祭拜,表達對天地的感激,對水神的敬仰,更是對未來的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