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牙齦肥大

藥物性牙齦肥大又稱藥物性齦增生(Drug induced gingival hyperplasia),是指由於全身套用某些藥物引起的牙齦完全或部分肥大。該病的發生與長期服用藥物有關,口腔衛生不良也可以促進疾病的發展。患者的臨床表現為牙齦增生肥大,可以呈現為球形或者分葉狀,嚴重者牙齦可以覆蓋部分牙面。牙齦的肥大會影響到牙齒表面的清潔,甚至妨礙咀嚼、發音等功能,有時還會因為影響美觀造成某些患者心理上的障礙。

發病原因

藥物性牙齦肥大的發病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藥物,其次是牙齒表面的菌斑堆積。
與牙齦肥大有關的的藥物主要有三類:
1、苯妥英鈉——抗驚厥藥,用於治療癲癇;
2、環孢菌素——免疫抑制劑,用於器官移植患者以避免宿主的排異反應,以及治療重度牛皮癬等;
3、鈣通道拮抗劑如硝苯地平——抗高血壓藥。
長期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易發生藥物性牙齦增生,其增生程度與年齡、服藥時間、劑量有關。
牙齒表面的菌斑堆積可以促進藥物性牙齦肥大的發生,有研究發現,單純通過以清除菌斑、牙石為主要目的的牙周基礎治療,大部分的藥物性牙齦肥大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牙齦肥大可以減輕甚至完全消退。

發病機制

藥物的作用

藥物引起牙齦增生的真正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體外研究表明,苯妥英鈉可刺激牙齦成纖維細胞的有絲分裂,使蛋白合成增加,合成膠原的能力增強,同時細胞分泌的膠原溶解酶喪失活性,使膠原的合成大於降解,導致牙齦組織中大量膠原纖維堆積,使得牙齦體積增大,臨床上表現為牙齦肥大。另有研究指出藥物性牙齦增生患者的成纖維細胞對苯妥英鈉的敏感性增強,易產生增生變化。
其他藥物如免疫抑制劑環孢菌素和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維拉帕米等也可引起藥物性牙齦增生。但這兩種藥物引起牙齦增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有人報告兩種藥物以不同的方式降低了膠原酶活性或影響了膠原酶的合成。也有人認為牙齦成纖維細胞可能是鈣通道阻斷劑的靶細胞,硝苯地平可改變其細胞膜上鈣離子流動而影響細胞功能,是膠原合成大於降解,從而使膠原聚集而引起牙齦增生。

菌斑的作用

牙菌斑是粘附於牙面上的不能被水衝去的細菌斑塊。菌斑引起牙齦炎症可能促進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發生。有研究表明,牙齦增生的程度與原有的炎症程度和口腔衛生狀況有明顯關係。可以認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局部刺激因素雖然不是藥物性牙齦增生的原發因素,但其引起的牙齦炎症能加速和加重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發展。

病理生理

不同藥物引起的齦肥大的組織病理學表現相同。藥物性牙齦肥大的主要特點是牙齦結締組織和上皮的顯著增生。牙齦表面上皮增生、水腫、表層不全形化。溝內上皮表面大多數有糜爛,潰瘍,上皮內有白細胞移出。牙齦結締組織增生明顯、膠原纖維增生、變粗、密集排列,成纖維細胞和新生血管的數目增多,炎性浸潤區可見淋巴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等多種炎症細胞,以漿細胞為主,其次為淋巴細胞。炎症程度以輕、中度多,但較齦纖維瘤病的炎症重,一般不發生骨吸收。

臨床表現

藥物性齦增生好發於前牙(特別是下頜)。初起為齦乳頭增大,繼而擴展至唇頰齦,也可發生於舌、齶側牙齦,大多累計全口齦。增生齦可覆蓋牙面1/3或更多。病損開始時,牙齦表面出現顆粒狀和疣狀突起,繼而表面呈結節狀、球狀、分葉狀,色紅或粉紅,質地堅韌。口腔衛生不良、創傷牙合、齲齒、不良充填體和矯治器均能加重病情。當牙間隙較大時,病損往往較小,可能由於此處清潔作用較好所致。無牙區並不發生本病損。

診斷鑑別

疾病診斷

1. 患者有癲癇或高血壓、心臟病或接受過器官移植,並有苯妥英鈉、環孢菌素、硝苯地平等的服藥史。一般在用藥後三個月即發病。
2. 增生起始於牙間乳頭,隨後波及齦緣,表面呈小球狀、分葉狀或桑葚狀、質地堅實,略有彈性。牙齦色澤多為淡粉色。
3. 若合併感染則有齦炎的臨床表現,存在局部刺激因素。

鑑別診斷

主要應與伴有齦增生的菌斑性齦炎和齦纖維瘤相鑑別。
伴有齦增生的菌斑性齦炎又稱為增生性齦炎,是慢性炎症性肥大,有明顯的局部刺激因素,多音長期接觸菌斑所引起。增生性齦炎是牙齦腫大的常見疾病,好發於青少年。齦增生一般進展緩慢,無痛。通常發生於唇頰側,偶見舌齶側。主要局限在齦乳頭和邊緣齦,可局限或廣泛,牙齦的炎症程度較藥物性齦增生和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重。口呼吸患者的齦增生位於上頜前牙區,病變區的牙齦變化與鄰近未暴露的正常黏膜有明顯界限。牙齦增生大多覆蓋牙面的1/3~2/3。一般分為兩型,炎症型(肉芽型)和纖維型。炎症型表現為牙齦深紅或暗紅,鬆軟,光滑,易出血,齦緣肥厚,齦乳頭呈球狀增大。纖維型表現為牙齦實質肥大,較硬而有彈性,顏色接近正常。臨床上炎症型和纖維型常混合存在,病程短者多為炎症型,病程長者多轉變為纖維型。
牙齦纖維瘤病可有家族史,而無服藥史。齦增生較廣泛,大多覆蓋牙面2/3以上,以纖維型增生為主。增生齦表面呈結節狀,球狀,顆粒狀。齦色粉紅,質地堅韌,無明顯刺激因素。在增生的基礎上若有大量菌斑堆積,亦可伴有牙齦的炎症。患者的發育和智力無異常。

疾病治療

1. 停止使用或更換引起牙齦增生的藥物
停藥是最根本的治療,然而大多數患者的病情並不允許停藥,因此必須與相關的專科醫師協商,考慮更換使用其他藥物或與其他藥物交替使用,以減輕副作用。
2.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通過潔治、刮治去除牙石、菌斑,並消除其他一切導致菌斑滯留的因素,並指導患者切實掌握菌斑控制的方法。治療後多數患者的牙齦增生可明顯好轉甚至消退。
3. 局部藥物治療
對於牙齦炎症明顯的患者,除了去除菌斑和牙石外,可用3%的過氧化氫液沖洗齦袋,並在袋內置入抗菌消炎的藥物,待炎症減輕後再做進一步治療。
4. 手術治療
對於雖經上述治療但增生的牙齦仍不能完全消退者,可進行牙齦切除並成形的手術治療,對於重度增生的患者為避免角化齦切除過多可採取翻瓣加齦切術的方法。術後若不停藥和忽略口腔衛生,則易復發。
5. 指導患者嚴格控制菌斑,以減輕服藥期間的牙齦增生程度,減少和避免手術後的復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