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建立在藝術產權制度基礎上權力訴求。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員西沐最先提出藝術產權並對其展開論述。西沐認為,不斷發展中國藝術產權事業是建立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心定價原則的重要基礎與前提,也是強化中國藝術定價能力,把控自己的定價權,不僅關係到藝術的發展前途,更關係到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命運。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將隨著中國藝術中心定價原則的建立及定價能力的強化而不斷走向世界。
藝術產權制度是指建立在勞動財產論、勞動價值論和藝術資本論(沿著藝術資本與人力資本、藝術產品和藝術制度的關係三個方向展開的理論)的基礎之上,其具體的制度構建主要包括:主體應採用“雙重主體說”,權利主體是其創作者個人或是群體,管理主體是國家,即由國家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統籌藝術產權的運行;客體即藝術,包括作品、活動、理念等,但應排除公有領域、宗教領域、合理使用狀態下的傳統藝術形式與活動;其基本內容包括署名權、藝術尊嚴權、藝術發展權、藝術使用權,以及獲得收益權。署名權即表明創作群體身份、證明該群體為傳統文化主體的權利,也是精神性權益的核心內容之一。藝術尊嚴權在著作權法中被稱為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表現場合、文化空間及本意完整、不受歪曲的權利。這種權利被稱為“反醜化權”或“保真權”,它類似於普通著作權人身權中的保護作品完整權或尊重權。藝術發展權即享有發展或授權他人發展其傳統藝術的權益,以利於傳統文化的進步和發揚光大。這其中的重要一個方面就是知情同意權,並對開發所獲得的利益進行分享。使用權即藝術主體以利用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進行創作、娛樂等藝術消費行為的權利,具體形式可包括通過錄像、展覽、網上傳輸等方式展示、傳播藝術,也包括利用藝術形式進行創作、娛樂,還包括進行商業性展演或其他使用方式。使用權的實施方式包括自己使用和授權使用。獲得收益權即他個人和組織商業性使用時,有權從中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
藝術產權首先表現為藝術特性權,為個體或群體智力創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表現形式的智力成果權屬於創作人或群體所有;其次是藝術資源權,就是作為一種資源列入藝術資源權的保護範圍;第三是藝術無形標誌權是指某一種無形文化樣態來自於某一個特定國家、民族、群體、或者個人,而且與其民風習俗、文化實踐、生活方式、行為慣例、儀式慶典和文化空間直接相關聯的遺產;第四是藝術自決權,創作者有權使用自己的藝術作品;第五是藝術收益權,包括以讓予使用權(借用)、許可使用等;第六是藝術文化特性權,以前,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了藝術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而對藝術的文化性研究不夠,這不利於將其上升為具體的法律制度來進行一體保護。
在人類的生產活動中,作為商品的勞動產品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人類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物質產品,具有價值與使用價值;二是人們在精神生產過程創造出來的知識產品,屬非物質性產品,有內在的價值與使用價值。非物質性的特徵表明了它與物質產品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與處分形態:第一,不發生有形控制的占用;第二,不發生有形損耗的使用。第三,不發生消滅知識產品的事實處分與有形交付的法律處分。
藝術產權涉及國家文化安全,突出表現在定價權與話語權上。在世界經濟技術文化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針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與經濟利益、安全利益同等重要的文化利益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研究。面對中國因素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也在進一步擴張。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全球目光的聚焦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又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當我們在經濟領域成為世界生產中心或產品中心時,卻突然發現,我們其實仍遠離世界定價中心,大規模的生產與消費並沒有確立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在藝術品市場中,當面對勃然而起的創造與生產能力時,我們同時也在面對中華文化圈巨大的消費能力。然而,我們卻仍在漫不經心地把中國藝術品中心定價的話語權交給別人。在文化影響力不斷強化的前提下,把握藝術品市場中心定價原則對中國文化影響力的發展可謂是競爭的制高點之一。如果藝術品市場定價中心是以西方國家為主導,久而久之,藝術家為了尋求個人更多的利益回報以及更好的藝術評價,就會更多地受到西方藝術理念及西方文化的影響,甚至是支配。那么,中國的藝術品的創作就會漸漸以是否符合西方口味、被西方接受為標準,由此將不斷影響國內藝術群體創作的取向,即就會發生中心定價引導學術創作的現象。那么,中國藝術創作中本來所具有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將被進一步弱化,中國藝術品會逐漸被西方文化同質化,蘊涵在中國藝術品背後的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精神將有逐漸消減的危險。中國的文化就有被被西方文化收購、兼併的趨向。到那時,中國的文化影響力就會出現衰退,而西方國家的文化影響力卻大大增加。西方世界企圖通過中心定價將西方文化影響力擴散到全世界,消磨、侵蝕中國文化的目標就會達成。所以說,藝術品市場中心定價原則不僅反映了國家之間經濟定價權利的博弈,也是一種文化影響力競爭的集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