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的由來
從古代的天然取火到鑽木取火,到石器打火,到陽燧取火,到火柴的使用,人類發明火中經歷了漫長的時期。直到17世紀,歐洲興起科學實驗,,產生了近代化學,化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物質,利用它們的化學反應取火,才使現代火柴逐漸出現。1669年,德國的鍊金術士布蘭德·亨尼格從人尿中得到白磷,人們開始利用白磷取火,但是由於當時製取白磷比較艱難,所以至到18世紀末,白磷能夠大量製取,才出現了磷燭、磷瓶。磷燭:是在細小的玻璃管中放置一小節蠟燭,燭底放置一小塊白磷,將玻璃管密封后放在熱水中,使白磷熔化粘附在蠟燭上,使用時將玻璃管打碎,磷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著火而點燃蠟燭。磷瓶:是將白磷放在一小玻璃瓶中,點燃後迅速熄滅,使瓶內壁附有一層部分氧化的磷。另用小木條一端粘附熔融的硫磺,冷卻後放置在金屬盒內。使用時將粘附有硫磺的小木條放進小玻璃瓶中沾取氧化的磷,與玻璃瓶塞摩擦著火。顯然這種“火柴”的安全性很差。直到1827年,英國的外科醫生沃克發明了摩擦火柴,這種火柴是在木條的端頭上浸塗氯酸鉀、三硫化二銻(sb2s3)和樹膠的混合物,使用時將木條的頭部在砂紙上摩擦著火。這種火柴的著火效果不佳,安全性也差,使用的時間不長。到1855~1856年間,英國的藥劑師奧爾布萊特、瑞士火柴製造廠主倫德斯特羅姆、德國化學家博特格先後發明了現在仍然使用的安全火柴。現代的火柴是:火柴盒側面塗紅磷和三硫化二銻的混合物,火柴頭上的物質一般是氯酸鉀、二氧化錳和易燃物如硫等。當兩者摩擦時,因摩擦而產生的熱,使氯酸鉀接觸的紅磷燃燒,並引起火柴頭上的易燃物燃燒,從而使火柴桿著火。
火柴就是在這樣既要易著火,又要安全兩相矛盾中經歷了100多年才被製造成功。
藝術火柴
藝術火柴是對傳統火柴進行了一次徹底的革命,產品取材於東北小白楊,使用無鉻,無鋅,微硫新技術配方,可愛的藝術火柴被譽為:安全環保時尚型火柴。產品精心設計,成套包裝,印刷精美,限量發行,純手工製作。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今天,除了在少數的偏遠農村還在沿用火柴這一取火工具,只能在賓館和飯店裡看到火柴的身影了,火柴划過的火光,在幾秒中的燦爛中成就了安徒生的經典童話。 在一塊錢一個的打火機滿天飛,還有誰用那個老古董啊,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將越來越注重精神上的東西,特別是中國文化,但是做成與幾十年前的火柴那樣必定也不行,畢竟那時候的火柴太簡陋了,與現代氣息不相稱。產品定位出爐了:推崇復古經典浪漫的火柴文化,把原有的簡陋包裝的火柴設計做成套裝禮品類型,設計出不同的歷史人物紀念,卡通,電影等系列。點燃大家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讓火柴不再是原來單純作為引火、點菸使用的工具,而是一種新生活、新品味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