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人、文化與藝術,藝術與宗教,面向公眾的藝術,藝術與語言、遊戲,藝術與社會,藝術與性別、身體6個部分。本書在突出藝術文5化學理論的基礎上增加了公共藝術、策展人、當代藝術的社會學轉向、語言論轉向等方面的前沿內容;根據具體內容選配了100多幅圖片,圖片種類涵蓋了古今中外的各種藝術門類;收錄了藝術文化批評個案《美容的文化研究》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學術範式上,運用雙視角(作為文化的藝術與作為藝術的文化)研究方法,力圖實踐主客位辯證藝術文化學範式。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各種藝術專業的公共課教材和研究生教材,還可作為從事相關行業工作者的自學輔導用書。
作者簡介
操奇,重慶工商大學思政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批評和文化批判、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江漢論壇》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著作多部,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曾獲武漢市第12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2009)三等獎(著作類)。
朱喆,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辦學科評審專家,曾主持國家、省、市社科基金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概論”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獨立主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目錄
第一章 人、文化與藝術
第一節 重大概念梳理
一、文化的內涵及本質
二、藝術的內涵
三、藝術文化
四、文化學
五、藝術文化學
第二節 中外藝術文化學的發展簡史
一、國外藝術文化學的發展簡史
二、中國藝術文化學的發展簡史
第三節 藝術文化學範式轉型
一、藝術文化學的歷史範式
二、本書範式建構實踐
第四節 相互生成的人與藝術、文化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藝術與宗教
第一節 詩意即神性:藝術與宗教的貫通
一、本是同根生:從發生學上看,原始宗教與藝術同氣連枝
二、迷狂與幻象:從心理結構上看,藝術與宗教在思維、情感、體驗上同聲相應
三、存在與表達:從符號表征上看,藝術與宗教同符合契,都藉助形象象徵表達自身
四、靈魂的救贖:從話語本質來看,兩者的精神旨歸同志合道
第二節 美與神頡頏:藝術與宗教的殊異
第三節 隱匿的神學:藝術的宗教影響
一、藝術的宗教功用
二、藝術的宗教養料
三、藝術的宗教阻礙
第四節 人美神交通:宗教藝術
一、宗教藝術的概念、範圍的界定
二、宗教藝術的特徵
三、宗教藝術的發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 面向公眾的藝術
第一節 藝術矩陣圖中的藝術與公眾
一、“藝術社會學三角”視角
二、“藝術四要素”視角
三、藝術矩陣圖中的藝術與公眾
第二節 公共藝術一公共性一公眾
一、概念梳理:公共、公共領域、公共空間
二、公共藝術的內涵、範圍、特徵
三、公共藝術的“公共性”與“藝術性
四、公共藝術與公眾生活的關係
五、公共藝術的發生、發展
六、公共藝術在中國的實踐
第三節 藝術與公眾的中介:策展人
一、策展人(curator)概念
二、策展人的源起
三、策展人類型:常設策展人(商業性展覽的策展人、公立藝術機構的策展人)和獨立策展人
四、策展人重要職能和角色
五、獨立策展人
六、“策展人”在中國內地的興起、發展
七、中西策展體制
八、中國台灣策展人
九、策展一般流程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藝術與語言、遊戲
第一節 藝術文化學的語言論轉向
第二節 人作為符號的動物
一、符號作為人的本質
二、語言與神話
三、語言與藝術
第三節 詩化的語言
一、語言作為人類的寓所
二、藝術語言的澄明之旅
三、藝術,通向語言的途中
第四節 藝術、語言和遊戲
一、遊戲的藝術和語言
二、遊戲,作為藝術的本質
三、語言遊戲與生活方式
第五節 語言和藝術:從結構到解構
一、語言的結構與藝術
二、語言零度與神話學
三、走向解構的語言與藝術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 藝術與社會
第一節 文藝社會學
第二節 藝術與社會的辯證
一、藝術與社會的互動
二、藝術的社會發生論
三、藝術的社會功能論
第三節 當下社會與當代藝術
一、從人文藝術到景觀藝術
二、作為被消費對象的當代藝術
三、全球化迷津中的藝術空間
第四節 當代中國藝術的社會學轉向
一、具體內容
二、特徵描述
三、原因探究
四、意義追問
五、弊端剖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藝術與性別、身體
第一節 性別詩學和身體詩學
一、性別詩學
二、性別詩學與藝術
三、性別詩學和身體詩學
第二節 藝術:作為性別話語的載體
第三節 欲望的解碼:藝術的身體敘事
第四節 超越性別政治學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附錄1 藝術文化批評個案
附錄2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