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潮音

藝海潮音

《藝海潮音》是2008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叔同。

基本信息

《藝海潮音》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叔同。《藝海潮音》共分為五部分,分別是;清風論道、弘澤奇珍、文采韻語、悲欣賦吟、小雅精言。主要收錄的作品有;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南閩十年的夢影、致夏丐尊、談寫字的方法等。

作者介紹

藝海潮音 藝海潮音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這位“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李叔同一生著作頗多,尤其是前期的作品很少集結成冊,《藝海潮音》收錄了其經典作品數篇,分“清風論道”、“弘澤奇珍”、“文采韻語”、“悲欣賦吟”、“小雅精言”五個部分,主要作品包括《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南閩十年的夢影》、《致夏丐尊》、《談寫字的方法》等,以饗讀者。

目錄

輯一 清風論道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南閩十年的夢影

普勸發心印造經像文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華嚴經》讀誦研習入門次弟

持非時食戒者應注意日中之時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最後之口口

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

了識律師傳

廈門萬壽岩瑞山禪師傳

心燦禪師傳

法空禪師傳

輯二 弘澤奇珍

致夏丐尊

致劉質平

致豐子愷

致馬冬涵

致陸丹林

致劉肅平

致楊白民

致毛子堅

致李聖章

致李紹蓮

致蔡元培等

致林奉若

致芝峰法師

致聶雲台

致高文顯

致瑞今法師

致穆犍蓮

致李芳遠

致許晦廬

致鄭健魂

輯三 文采韻語

嗚呼!詞章!

談寫字的方法

圖畫修得法

石膏模型用法

水彩畫略論

近世歐洲文學之概觀

西洋樂器種類概況

輯四 悲欣賦吟

西湖夜遊記

清涼歌五首

斷食日記

……

輯五 小雅精言

後記

編後札記
沈建中
人世間有因緣否?友人歸納日“善”,故常能結緣。雖似偈語,亦信乎。
虎跑,李叔同一絕紅塵之寺。“破四舊”過後,旅遊景點開發,寺廟逐步恢復。那是1982年季春,單位組織青年人赴杭州休養。我遊覽至虎跑,甫人山門,迎著青山聳峙間的蜿蜒小上道向上走去,沿路古樹下溪澗,清泉玲淨流淌,遂脫鞋挽褲涉水。進得二山門,在涼亭小憩片刻,過石橋仍于澄碧小溪而行,幽逸古靜之間,情不自禁地哼起剛看的電影《城南舊事》插曲《送別》,平遠清幽的曲調似乎化人悲涼心緒,引得一個無憂無慮者竟然心事茫然。太喜歡這首歌詞了,我後來專門請錢君匐先生法書屏條懸於臥室。
由此在一段時期,我幾乎年年要去虎跑吃茶,又大多在盛暑,家人假期是一個因素,最吸引我的是那裡地處大慈山白鶴峰麓,北、西和西南三面群山懷抱,濃陰蔽日,幽壑恬寂,清洌泉水從岩石罅間汩汩湧出,當地人不急不躁地拿桶接水帶回家。要說是個怡情悅性之靈地,不如來句大白話:“涼爽!”談不上心棲禪於此佳勝,卻大有“瀉火安神”之功效,虎跑即“療養院”。嘻!起初的自我功利意識矣。
每次一種“聽泉”“賞泉”,直至茶社,不顧粗劣的桌椅、茶具,欣然叫上一杯明前龍井慢啜細品,享用宜茶的泉水為樂事,頓感神清氣平。在遊客打牌的喧鬧聲中,抬眼窗外修篁漫山,漫想弘一法師自述“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那種閒靜幽雅的生活,真是如同隔世,現在只能托之於夢想了”。俟不覺得懷中還有味時,照例參觀李叔同紀念館。松楓參差間,常能碰上導遊給觀光客戲說法師扮演茶花女、娶了日籍夫人諸事。我則快速來到弘一精舍,雖說不喜歡陳列的法師蠟像,總還是要拜謁的,因為法師曾在此修行。再沿著山路而上,瞻仰紀念塔。倘遇薄暮微雨,也會念誦法師詩文而歸。
去多了,憑弔遺蹟,於遐思中追懷法師事跡,當年他由效仿古時人物,來此“斷食”三個禮拜,到年假小住,到目睹他人剃度而感動,直到毅然出家。這樣,我便讀了好幾本法師的傳記及多種年譜,亦尋到舊本《弘一大師永懷錄》,游心寓目,極為珍貴。法師“廓爾亡言”之說,時刻縈迴於我的心裡。恰如蔡丐因方家感覺的,“往往是面對面的默默然坐著。那時雖然有許多的問題,或是關於人生的,或是關於佛法的,很想請教一些,而對著他那副真誠的態度,和慈祥而帶著微笑的顏面,似乎覺得一切已解決了,已明白了。”可是,像我這樣的凡夫俗子畢竟還會有許多疑問。
這些年,在閱讀舊報刊中了解到當年法師以盛年披剃,其間雖有如夏丐尊所憶的種種偶然,按法師自己的說法源於內心,是“夙願使然”,但確實讓文壇學界普遍震驚,尊敬理解有、困惑不解有、猜測演繹有、嘆惜扼腕有。我惟服膺豐子愷“三層樓”之釋,“藝術的最高點與宗教相接近。……弘一法師由藝術升華到宗教,是必然的事。”另有一種“絢麗至極歸於平淡”之論。在我觀之,法師歸隱未必是“歸於平淡”,而正是邁向“絢麗至極”新生活的開始,最終達到生命的輝煌。
戊戌以降,及至“五四”,是文化思想界群星璀璨的時期,如康有為、梁啓超、章太炎、魯迅、蔡元培、王國維、嚴復、胡適、李大釗、陳獨秀等,道路和命運卻各不相近,可謂精彩紛呈。而法師性格特別,既注重特立獨行,又欲擺脫塵累而專心志業。從“嚴肅之教育家”到“戒律精嚴之頭陀”,當為其人生重大的轉折點。施蟄存說:“非有大勇毅大智慧,亦未易勘破此一關也。”以此“關”劃分,法師終其一生,凡在俗世生活39年,歷經內憂外患,成為我國近代文藝的先驅者。遁人空門前,正值風雨飄搖,蒿目時艱。他早在十五歲時詩云:“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如此就容易思慮“獨善”與“兼濟”問題,悟世如幻,參透人生,難為世俗所見容,於是頓悟前非,大棄大毀,息影於古寺深廟,孜孜以復興律宗為己任,應在情理之中的。法師為僧24年,“不樂名聞,不受供養,不蓄徒眾,不作住持;雖聲望日隆,而退抑彌甚,自責彌嚴,習勞習檢,灑掃浣濯,垂老躬行”。貌似無有“宏圖大略”,其實蘊蓄“鴻鵠之志”,如斯超然境界,與其性情極有關聯。他甘澹泊守枯寂,於前所未有的傳統文化大動盪中守望理想。姑妄以為,法師並非在奮鬥的鼎盛期突然收起腳步,避世絕不厭世,苦學潛修,精研戒律,向著更高的人生目標頑強攀登。在其冷寂道貌間,涓滴之情,大愛之懷終究沒有泯滅。暮年仍為激昂志士,抗戰爆發時居萬石岩,自號“殉教”室:“吾人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子,於此時不能共行國難於萬一,自揣不如一隻狗子。”當日寇轟炸,彈片入室而無所畏懼。這正是以出世精神做人世事業,最終成就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誠如朱光潛說:“人世事業在分工制下可以有多種,弘一法師從文化思想這個根本上著眼。他持律那樣謹嚴,一生清風亮節會永遠頑立懦,為民族精神文化樹立了豐碑。” 近時讀得較多的是法師的詞曲、講演錄,特別是書信,誦讀再三,文採風流,葆其真性,使我頗為著迷:“昨午雨霽,與同學數人泛舟湖上,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首,不覺目酣神醉。山容水態,何異當年袁石公游湖風味?惜從者棲遲嶺海,未能共挹西湖清芬為快耳。薄暮歸寓,乘興奏刀,連治七印,古樸渾厚,自審尚有是處。從者屬作兩鈕,寄請法政。或可在紅樹室中與端州舊硯,曼生泥壺,結為清供良伴乎?”(1913年致陸丹林) 法師皈依佛門後,除閉關不作書信外,在現存書信書讀來與其人格精神之關係更為密切,頗具魏晉風骨之神韻,清疏高逸之情致,似弧雲野鶴,充滿了詩意和神秘色彩。手札雖“落落無世俗意”,然和藹廉恭,克己慈悲,寧靜莊嚴;又細心之至,無處不疏散精妙趣。如1935年在函中描述了一段生活:“近來惠邑多風,地瓜稍有損失,無有水災也。夏季山中不熱,蚊蟻亦少。余居淨峰,每日標點研究《南山律》約六七小時。精神尚好,無有疾病。”法師千山雲水,行無定蹤,赤足露頂,破衲藜杖,曾大病大次。1936年初在泉州致夏丐尊函中謂:“一月半前,因往鄉間講經,居於黑暗室中,感受污濁之空氣,遂發大熱,神志昏迷,復起皮膚外症極重。此處大病,為生平所未經過,雖極痛苦,幸佛法自慰,精神上尚能安也。其中有數日病勢兇險,已瀕於危,有諸善友為之誦經懺悔,乃轉危為安。”顯而易見,法師遭遇荊棘坎坷,始終自強不息。法師的生平、思想給後人留下許多思考,以及富有傳奇性和超常智慧的遺事,撲朔迷離,難免有以訛傳訛、說法不一之況。我總覺得,法師的手札足以能當作重點史料來研究。況且,就我自己粗疏的看法來論,其“思想”研究重點可在“詞曲”,“行跡”往往能以“書信”為據,再參照其著述作品,講演錄和他人的“回憶”文章,進行深入的考釋索證,許多疑問能夠迎刃而解。如果還能在充分掌握並梳理各種史料的基礎上,作出一些發散性的思辨感言,即使不很成熟,或許在平靜湖面上出現微波抑或爭論,如此能使研究更為活躍一些。是為編後札記。丁亥小滿日沈建中寫於申城謙約齋。

文摘

輯一 清風論道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寺廟之多約有兩千餘所,可想見杭州佛法之盛了!最近《越風》社要出關於《西湖》的增刊,由黃居士來函,要我做一篇《西湖與佛教之因緣》。我覺得這個題目的範圍太廣泛了,而且又無參考書在手,於短期間內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現在就將我從前在西湖居住時,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幾件零碎的事情來說一說,也算是紀念我出家的經過。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緒二十八年七月(按:本篇所記的年月皆依舊曆)。在杭州住了約莫一個月光景,但是並沒有到寺院裡去過。只記得有一次,到涌金門外去吃過一回茶而已,而同時也就把西湖的風景,稍為看了一下子。
第二次到杭州時,那是民國元年的七月里。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說是很久的了。
我的住處在錢塘門內,離西湖很近,只兩里路光景。
在錢塘門外,靠西湖邊,有一所小茶館名景春園。我常常一個人出門,獨自到景春園的樓上去吃茶。
當民國初年的時候,西湖那邊的情形,完全與現在兩樣——那時候還有城牆及很多柳樹,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兩季的香會之外,西湖邊的人總是很少;而錢塘門外更是冷靜了。
在景春園的樓下,有許多的茶客,都是那些搖船抬轎的勞動者居多;而在樓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個人了。所以,我常常一個人在上面吃茶,同時還憑欄看看西湖的風景。
在茶館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慶寺了。
我吃茶之後,也常常順便地到那裡去看一看。
當民國二年夏天的時候,我曾在西湖的廣化寺裡面住了好幾天。但是住的地方,卻不是在出家人的範圍之內,那是在該寺的旁邊,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樓上。
痘神祠是廣化寺專門為著要給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當時我住在裡面的時候,有時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裡卻感覺得很有意思呢!
記得那時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學校里有一位名人來演講。那時我和夏丐尊居士兩人,卻出門躲避,而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當時夏丐尊曾對我說:“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那時候,我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後來出家的一個遠因了。

到了民國五年的夏天,我因為看到日本雜誌中,有說及關於斷食方面的:謂斷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當時我就起了一種好奇心,想來斷食一下。因為我那個時候患有神經衰弱症,若實行斷食後,或者可以痊癒亦未可知。要行斷食時,需於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預定十一月,來作斷食的時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