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麥種植技術

藜麥種植技術

藜麥原產自南美洲,是人類珍貴的生物多樣性糧食資源之一,是唯一的植物界全蛋白穀物,唯一的單體植物即可滿足人類基本營養需求的食物。由於其高昂的市場價格和對土壤、氣候、水肥條件的要求極為苛刻,藜麥被譽為“超級穀物”和“印加黃金”。藜麥適宜所有人群食用,特別是對於乳糜瀉(對麵筋蛋白過敏)、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病患者,對孕產婦、嬰幼兒、運動員、素食者、減肥塑身、病後康復者非常適宜;對於健康人群,藜麥也是難得的營養美食。

基本信息

種植基本條件

藜麥生長期為90-220天,生長期與播種時間及當地的氣候條件有關,一般播種越早生長期越長.種植要求當地無霜期在100天以上,海拔1500米以上,降水量300mm以上,最高溫度不高於32度。

播前準備

施底肥+整地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確定播種時間,最好能在播種前一周將肥(有機或無機或混合)均勻撒施在地里,旋耕土地15-20公分深,如果地里有前茬留下的根或塑膜需徹底清理,以免影響播種及藜麥生長。

建議根據測土情況確定底肥量,如果土壤比較貧瘠也沒有測土條件,每畝施用硫基複合肥40-45公斤(要求複合肥氮磷鉀比例為15:15:15或更高)。

播種機械

播種機

使用播種胡麻類作物的播種機,播種機可調節下種量,播種深度,行距。

播種鏤

用單腿(人+畜)播種鏤。

半機械化

手扶拖拉機或拖拉機帶的2腿或多腿播種機。

注意事項

不可使用木鏤播種,難以控制深度均勻。

播種

用種量

每畝用種量400g

行距

行距控制在45-50公分

播種深度

播種深度1-2公分

播種方法

機播

其它注意事項

播種前需要準備拌種用材料,穀子或小米,如果用穀子需要提前炒熟,種子與拌種材料比例為1份種子2份穀子(小米),或根據調試情況確定播種材料的量,確保下種量及播種均勻。

特別注意:播種後的3-10天內要密切關注幼芽或幼苗的生長情況及地下害蟲情況,如果被地下害蟲嚴重危害,需要考慮二次播種。

田間管理

肥的管理

建議底肥一次施足,不做追肥,如果生長後期發現有缺肥症狀,可以追施氮肥不超過每畝15公斤。

水的管理

主要以旱作為主。

病蟲害管理

地下害蟲是藜麥種植過程中主要的蟲害,其中以金龜子類為害最嚴重,剛出芽或出土的藜麥幼苗很容易遭受多種地下害蟲的為害,嚴重時可造成全軍覆沒,因此播種前要了解該地塊地下害蟲情況,如果地下害蟲嚴重,需要在播種時撒施殺地下害蟲農藥。

其它常見的蟲害有芫箐,在藜麥長到50公分以上開始為害葉或花序,芫箐相對集中,經常會聚集在幾株藜麥上,最簡單的辦法是觀察到有芫箐,人工捕捉。

病害類常見的有葉斑病,尚沒有造成經濟損失報導。

常規管理

鋤草

藜麥苗長到10公分後可以結合間苗開始鋤第一次草,一般藜麥長到50公分以上還需要鋤草1-2次.

間苗

藜麥苗10公分時可以開始間苗,株距要求為25公分左右

培土

由於藜麥高度可達到2米以上,因此從第二次鋤草開始,要有意識給根部培土,使根系更穩固,防止後期倒伏

移栽(補栽)

如果出苗後發現苗不全,可以在苗長到15-20公分時進行挖苗移栽,移栽要選擇在雨後,或另外給水.

收割

成熟標準

藜麥成熟的標準是外觀看,葉變黃變紅,葉大多脫落,乾開始變乾,種子用指甲掐已無水分.

收割方法

目前國內尚無藜麥收割機,建議人工使用鐮刀收割,割取藜麥大小穗即可,或用手掰藜麥穗,收割後放在田間或打穀場可晾曬,也可以及時脫粒.

脫粒

使用四分離脫粒機機脫粒,脫粒後需要及時晾曬.沒有脫離機的農戶,需要藜麥晾曬乾後人工敲打或碾壓.

收後管理

晾曬

晾曬最好能選擇遠離砂石的地方,以免砂石混入,如果有條件陰乾效果更佳

清選

晾曬好後用扇車吹去碎枝葉或扁粒,即可裝袋

儲藏

需要陰涼,乾燥,通風,無鼠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