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品為毛莨科植物繡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 -Ham.及開白花的同屬植物數種的帶葉及花果的二年生枝條。7~8月採收,曬乾。
粗大藤本,莖扭曲;嫩枝圓柱形,密被紅棕色長柔毛,老莖無毛,乾後縱裂。葉厚紙質至革質、闊心形或卵狀心形,長9—24厘米,寬6—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兩側耳形,邊全緣,葉面被疏乳突狀柔毛,葉背密被褐色長柔毛;基出脈7—9條,側脈每邊4—5條,網脈在兩面均明顯;葉柄長10厘米,被長柔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0厘米,下垂,近基部具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長寬約3厘米,被長絨毛;花被管中部急遽彎曲,下部囊狀,倒卵形,長達8厘米,直徑約3.5厘米,彎曲處至檐部長約2厘米,直徑約1.5厘米,外面被褐色柔毛,具縱脈,檐部盤狀,近圓形,直徑5—7厘米,內面暗紫色並有黃白色斑紋和明顯的網脈,邊緣淺3裂,近等大,喉部半圓形,直徑約1厘米;花葯長圓形,貼生於合蕊柱基部;子房圓柱形,長約4.5厘米,6棱,密被長絨毛;合蕊柱頂端3裂,邊緣向下延伸。蒴果長圓柱形,長10—18厘米,直徑3—3.5厘米,6棱,成熟時自頂端向下6瓣開裂;種子多數,卵狀三角形,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背面平凸狀,常具皺紋,腹面凹入,淺棕色。花期3—5月,果期8—12月。
產地生境
產麗江、鶴慶(A.yunnanensis的模式產地)、維西、劍川、洱源、鄧川、賓川;生於海拔1 900—2 800米的密林、灌叢山坡。分布於西藏。印度東北部、錫金、不丹、尼泊爾也有。
性狀
本品為多已碎斷的地上部分。莖呈類圓柱形,長短不等,直徑2~4mm,表面黃綠色至暗紫紅色,具6條縱溝棱,近無毛,節部膨大,有的殘留有花梗或葉柄,腋芽被柔毛。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狀,髓部黃白色或黃綠色,有空隙。葉多皺縮或破碎捲曲,表面暗綠色,背面黃綠色,兩面有白色疏毛,背面稍多。瘦果扁卵形,長4~5mm,直徑約2mm黃棕色,頂端有羽狀花柱,長約1~2.2mm,污白色。氣微,味微苦。
鑑別
1.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皮層狹窄,在棱脊處有薄壁細胞2~8層,細胞多呈切向線延長。維管束外韌型,約12個排列成環狀,位於棱脊處的維管束較發達;纖維束呈新月形,胞壁木化;韌皮薄壁細胞較小,呈類圓形,不規則形或壓縮狀,可見裂隙;木質部由導管,木薄壁細胞組成,多木化,導管大小不一。髓部薄壁細胞類圓形,內含澱粉粒。
2.粉末灰褐色,冠毛眾多,直徑8~15μm,羽毛狀。纖維木化,直徑10~20μm,壁增厚,具壁孔。澱粉粒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5~12μm,臍點不明顯,復粒較少,由2~3粒組成。導管多為具緣紋孔,亦有網紋,直徑10~40μm。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4~5個。石細胞成群或單個散在,長方形,壁稍厚,胞腔大,有壁孔,直徑30~40μm。
【炮製】
除去雜質。
【性味】
辛、溫。
【功能與主治】
溫胃,散寒,健脾,消食。用於胃部寒性痞塊,寒性腹瀉和水腫慢性胃炎。
【用法與用量】 3~5g。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