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藏族簡史》記錄了中國55個少數民族從起源至21世紀初的歷史發展進程,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薈萃了大量原始的、鮮活的、極其珍貴的資料,是一部關於中國民族問題的大型綜合性叢書,是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重大項目和重大出版工程。目錄
藏族地區簡介第一章奴隸社會
第一節吐蕃王朝建立前的藏族社會
第二節吐蕃王朝的建立
第三節吐蕃政權的發展與武力擴張
第四節吐蕃王朝的衰亡
第五節吐蕃王朝時期的經濟與文化
第二章封建社會
第一節封建割據局面與藏傳佛教各派的形成
第二節元朝中央在西藏的行政機構的設定及藏族封建社會的發展
第三節明朝中央在藏族地區的統治及格魯派勢力的興起
第四節清初扶植格魯派的政策
第五節清朝前期對藏族地區的施政
第六節清朝前期藏族地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
第三章半殖民地狀態下的封建社會
第一節西方勢力入侵的開始
第二節藏族人民反侵略鬥爭的高漲
第三節西藏人民的抗英鬥爭
第四節清末和辛亥革命前夕的藏族地區
第五節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藏族人民反分裂的鬥爭
第六節國民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經營管理
第七節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藏族地區
第八節藏族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第四章新中國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結束
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藏族人民的解放
第二節民主改革及完成藏區社會改造
第三節藏族地區完成民主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
第四節藏族地區“文化大革命”十年
第五章改革開放以後
第一節撥亂反正、恢復和發展經濟
第二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三節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大事年表
後記
修訂後記
精彩摘錄
門源縣以下的大通河河谷以及橫斷山脈間的較狹谷地是藏族的農業區。藏族有悠久的從事農業的傳統,主要農產品有青稞、小麥、養麥及豆類,很早就見於7世紀的漢文記錄。在溫暖的河谷地帶還種植著核桃、蘋果、杏、梨等果樹。解放前,廣大農民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縛,不能充分施展才能以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農作物產量普遍低下。解放後,經過民主改革,採用了先進技術,農業產量普遍提高,糧食能夠自給,種植蔬菜的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藏族地區的絕大部分是不同類型的草原,草質良好,蛋白質含量較多。藏北草原、果洛草原、可可西里草原、甘南草原、阿壩草原以及甘孜地區的石渠、色達都是宜於各類牲畜發展的天然牧場。因此,這些地區的藏族人民的經濟生產也一直以牧業為主。氂牛、犏牛和綿羊、山羊是很早馴化的牧畜。氂牛很早見於漢文典籍的記載,還屢屢出現於藏族古老的傳說中。這種高原上的特有動物不僅以它的肉、毛、皮、乳供應了藏族人民生活需用,而且還是高原上運輸交通的重要工具,牧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犏牛是黃牛與氂牛的雜交種,產乳量較氂牛高。羊毛可以織地毯、氆氌,羊皮可以製革,有時人們還用羊來馱運貨物。青海河曲出產名馬。解放後,藏族地區牧業也有了很大發展。
由於山川阻隔。社會進步緩慢,藏族地區的交通,在解放前非常不方便,在90%以上的地區,行旅只能乘馬、騎牛,或者步行,物資運輸利用氂牛、羊、馬甚至須人來背負。山路崎嶇,橋樑簡陋,但即使如此,並未阻礙藏族人民同其他地區的民族往來和文化交流。解放以來,交通面貌迅速改變,公路主要幹線川藏、青藏、新藏和滇藏公路,都已先後通車,藏族聚居地區各縣之間已形成了公路網;新式水泥橋、大跨度新式鋼鐵吊橋陸續建成。並從內地到拉薩已開闢了客機航線。2006年7月,青藏鐵路正式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