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翠蛛

藍翠蛛

雌蛛:體長4.00-7.40毫米。頭胸部中部隆起,棕褐色,眼區黑褐色,被有藍白色細毛,前邊毛多而粗,並向前方伸出。生活時頭胸部閃金屬光澤。雄蛛:體長4.00-5.60毫米。體色較深,金屬光澤也較強。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藍翠蛛
藍翠蛛藍翠蛛

拉丁學名:SilercupreusSimon,1889
綱:蛛形綱
目:蛛形目
科:跳蛛科
屬:翠蛛屬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0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水稻、蔬菜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4.00-7.40毫米。頭胸部中部隆起,棕褐色,眼區黑褐色,被有藍白色細毛,前邊毛多而粗,並向前方伸出。生活時頭胸部閃金屬光澤。眼區約占頭胸部1/2。螯肢前齒堤2齒;後齒堤有1大板齒,其基部一側呈鋸齒狀。螯肢外具剛毛刺。第一步足腿節黑褐色,其它步足黃褐色,具褐色條斑。腹部背面翠綠色,有金色閃光。前、後端1/3處各有一條黃褐色橫向括弧斑。腹部腹面中央黃褐色,兩側一對黑色斜斑,是前面後部背斑的延伸。
雄蛛:體長4.00-5.60毫米。體色較深,金屬光澤也較強。背甲外緣黑色細邊,沿此緣有一條狹窄的藍自斑帶,側縱帶深色。第一步足粗壯,灰褐色,膝、脛節上、下均被藍黑色叢毛,第1步足灰黃褐色。第Ⅲ、Ⅳ對步足黃色。腹部背面光澤奪目,在中、後段各有一條藍色閃光橫帶。
卵袋:產卵前先做卵室,卵室長9毫米,寬7毫米,高4毫米。形狀似窩,但壁厚而結實。每個卵室內有卵袋一個,卵袋很簡單,只是一些絲,把卵粒粘在一起。卵粒圓形,淡黃色。

生物學特性

Si1ere11avittata(Karch,1879)

習性

藍翠蛛是遊獵性蜘蛛,多發生在山地、丘陵棉田內。此蛛並不善於跳躍,行動時第I對步足和觸角不斷顫動,速度很快,同時腹部還不時上舉。一般白天活動,夜晚多隱蔽在簡陋的絲巢內,巢可見於樹皮下、樹洞中、樹葉間、棉田內棉葉背面。巢的兩端有半圓形或橢圓形的“門”,門可向上掀起,蜘蛛由此進出,進去後把門拉下,並在裡面加一些絲使之緊閉。在窩內蛻皮,並把蛻下的皮推出巢外。蛻下的皮褐色,頭胸部有紅、綠、古銅色的金屬光澤,可以辨認。

繁殖

交配:藍翠蛛當性成熟後即尋找異性進行交配。當雄蛛遇到雌蛛時便舉起第I步足,在雌蛛面前忽左忽右的作一弧形“舞蹈”,當雌蛛應許後,雄蛛靠近雌蛛,緩慢爬上雌蛛背面,雌蛛將腹部向上一側翹起,雄蛛則以一側的步足抱著頭胸部以觸肢伸向雌蛛腹面進行授精。數分鐘後,雄蛛退下,繼之又舉足爬上雌蛛背面,雌蛛將腹部向上另一側翹起,雄蛛再以最一觸肢伸向生殖孔進行授精,如此反覆數次,歷時30分鐘左右。交配完畢後雄蛛離開。雌蛛有多次交配習性。
產卵與護卵:交配後的雌蛛準備產卵。在產卵前雌蛛建造卵室(或就把窩加以擴大充實而成)。在棉田內卵室多建在枯葉內,形狀似居住的巢,但壁厚而結實,體積較大。因常建於棉花枯葉內,僅兩端的門及中間的小部分外露,故不易被發現。
卵室建造完畢後2-3天就開始產卵。雌蛛就在卵袋上進行護卵。有時還撥動卵粒。在護卵期間,雌蛛很少外出尋食。在護卵期間,若人為撕破卵室放入異物,雌蛛會把異物推出,並修補卵室。若將兩個剛產卵的雌蛛調換卵室,結果沒有影響。雌蛛可產多個卵袋。有時造多個卵室,有時就在同一個卵室內產卵,因此,有時發現同一個卵室內幼蛛和卵粒均有。
產卵量:藍翠蛛的雌蛛一生大多可產4個卵袋,最多可產5個卵袋,每個卵袋的含卵量平均20粒左右,最多31粒。一生的產卵量在70-80粒左右。
孵化:藍翠蛛胚胎的長短主要受溫度所制約,即溫度高,歷期短,反之溫度低,歷期長。在17-19℃時需34天;18-20℃需33天;20-23℃需18天;25-29℃需13天,27-31℃需10天;28-31℃需8天。

蛻皮

孵化後的幼蛛在卵室內要完成2次蛻皮之後再出室營獨立生活。幼蛛在卵室內,仍然得到雌蛛的看護,並把幼蛛蛻的皮通過室門推出室外。第一次蛻的皮呈粉紅色,第二次蛻的皮呈褐色。因此,可以根據卵室門口幼蛛蛻皮的顏色來推測卵室內幼蛛的發育情況。
幼蛛從第一次蛻皮到第二次蛻皮的時間與溫度呈負相關。在2D-25℃時需9天;27-31℃需8天;28-32℃需4天。

地理分布

湖北、山東、湖南、江蘇、浙江、安徽、貴州、陝西。

相關文獻

[1]佘宇平,陶滔,扈克明.藍翠蛛對假眼小綠葉蟬的捕食功能反應[J].植物保護,1996,(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