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因
1979年伊朗發生政變後,伊朗人把對前國王巴列維的仇恨,一股腦傾泄在美國人身上。此事事發之後,美國一方面通過外交途徑、輿論力量努力爭取人質獲釋;另一方面根據卡特總統的密旨,由國家安全委員會擬定-項軍事營救行動計畫。
制定方案
美國
人質事件發生後,美國一面同伊朗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談判,
一面秘密準備軍事營救計畫。在人質被扣的當天,卡特總統發表聲明,下令暫時停止向伊朗運送軍事裝備的配件,並命令法務部驅逐違反移民法旅居美國的100名伊朗學生,宣布停購伊朗石油,凍結伊朗官方在美國的約95億美元的資產。
聖誕節之夜,五角大樓的參謀長聯席會議特別戰情室,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正在召集中央情報局官員、陸、海、空三軍首腦、"藍光"突擊隊隊長貝克韋斯上校等人研究營救人質的行動方案。最後,通過了貝克韋斯的方案。
伊朗
對於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表現得更加強硬,德黑蘭100多萬人到原美國大使館前遊行示威,學生髮表聲明,如果美國採取軍事行動,就殺死全部人質,炸毀大使館。伊朗海軍司令馬達尼宣布:伊朗海軍已處於全部戒備狀態。1979年11月23日,卡特總統召集副總統蒙代爾、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布熱津斯基、國防部長布朗、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等高級官員,討論代號為"藍光"的武裝營救人質計畫。
雙方反應
伊朗人反美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伊朗國內舉行了絕食鬥爭,美國駐巴基斯坦、賴比瑞亞、英國、法國、西德、土耳其、孟加拉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大使館、領事館均遭到了伊朗人的襲擊。1979年11月19日,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下令釋放了人質中的5名婦女和8名黑人,並發表電視講話,指出其他人質將被扣押起來,除非伊朗前國王巴列維被引渡,否則,他們將受到審訊。卡特總統獲悉這一聲明後,立即發出警告,指出如果伊朗審訊人質,將承擔由此而產生的全部責任,隨即命令向波斯灣增派航空母艦。於是,排水量為81000噸的"小鷹"號航空母艦同1艘飛彈巡洋艦、2艘驅逐艦、1艘加油船向波斯灣進發,航母上的4500多名官兵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其實,武裝營救人質的問題,在此之前已被提上五角大樓的議事日程。就在事件發生後不到1周,"藍光"突擊隊就接到預先號令:準備採取遠程偷襲方式,武裝襲擊德黑蘭美國大使館,消滅守衛人員,救出人質,將他們安全帶出伊朗。
方案細節
第1步:使用空軍的6架C-130運輸機,裝載97名“藍光"突擊隊隊員和所需的燃料、設備,從美國本土的波普機場起飛,直飛埃及,在基納機場加油後,穿越紅海,南下進入曼德海峽,繞過哈德角,從查赫巴爾插入伊朗領空,然後直飛德黑蘭東南約180英里處,於夜間降落在1塊沙漠鹽鹼地上。那個地方的代號為"沙漠1號"。與此同時, 抽調8架直升機,從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趕往"沙漠1號"會合。
第2步:"藍光"突擊隊乘加過油的直升飛機,直奔德黑蘭郊外的另1個隱蔽地--"沙漠2號"。到達後,直升飛機和突擊隊員在那裡潛伏1個白天。
第3步:C-130運輸機於第2天夜間飛往"沙漠2號"。與此同時,突擊隊員在特工小組接應下,乘上預先購置的汽車,秘密潛入德黑蘭。到達羅斯福大街後,突擊隊兵分3路,第1隊從大門突入使館,直奔大使館辦公樓,營救那裡的31名人質;第2隊從大使館東側翻牆而過,直撲大使住宅,營救那裡的19名人質;第3隊沖向伊朗外交部大樓,營救被關在地下室里的3名人質。人質救出後,各隊到使館附近的體育場會齊,在那裡登上接應的直升機,撤回到"沙漠2號"。爾後,直升機返回航母,人質和突擊隊員換乘C-130大型運輸機,撤離伊朗。屆時,衛星和高空偵察機將為突擊隊提供情報和通信保障。武裝直升機將飛臨使館上空巡邏。
事件經過
開始階段
執行這次行動的聯合部隊以“藍光”突擊隊為主體,吸收了來自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的神槍手,包括數名特種部隊成員,總計180人組成。出發地點分別為埃及和游弋在阿拉伯海伊朗沿岸的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突擊隊預計在開羅附近的機場分別乘上6架C-130大型運輸機,以暗夜為掩護飛往德黑蘭東南方向的沙漠簡易機場。
同時,8架直升飛機從“尼米茲”號航空母航上起飛;“前往伊朗與C-130會合。隨後,直升機運載180名突襲人員飛往德黑蘭郊外的山區隱蔽待命;提前滲入德黑蘭的特工人員用預先準備好的車輛把突擊隊員直接運進德黑蘭市區。營救得手後,3架塗有伊空軍飛機顏色的直升機就會把獲救的人質空運到伊朗西部的另一個臨時開闢的簡易機場,改乘一架提前飛往那裡等待的C-130型運輸機前往埃及或是西歐。
計畫擬定後,美方採取非常、的措施,嚴格控制知密範圍。了解整個營救計畫的只有卡特總統、白宮幾個主要助手、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與此項使命有關的部隊只知道各自的任務,不了解整個意圖。美國方面為了隱蔽企圖,與此同時還調了3架MC-130型電子干擾飛機進駐阿曼的馬西拉空軍基地,起飛干擾伊軍雷達系統,遲滯伊戰鬥飛機的起飛攔截;命令在伊沿海巡弋的海軍航空母艦編隊和各型軍用飛機保持例行活動。
預備前期
1980年4月7日,卡特總統宣布與伊朗斷交的同時,聲稱在5月中旬以前美不考慮對伊採取任何軍事行動。這些措施都起到了欺騙和麻痹伊朗的作用,使其疏於戒備。營救計畫已報到卡特的辦公桌上等待正式批准。按預定計畫,美國特工情報人員已陸續滲入德黑蘭,從各方面為營救人質行動作策應準備。美軍選擇了地形條件與伊朗境內地形條件十分相似的內華達州和猶他州的沙漠地帶,突擊隊員在那裡開始演練營救行動的每一個步驟,重點提高夜間和沙漠中的行動能力。C-130和RH-53等擔負營救任務的飛機則演練暗夜條件下在沙漠地區的起飛和降落;RH-53直升機還演練了從預定地點起飛到800公里以外執行任務的遠程飛行。營救行動所需的各種裝備補給品和有關人員,陸續通過空中和海上秘密運至中東。1980年1月底,營救活動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萬事俱備,“藍光”行動等待出擊的命令。
行動開始
1980年4月1日,卡特認為通過外交途徑和經濟制裁解決人質問題前景十分渺茫,於是正式批准採取軍事營救行動。為了達成行動的突然性,具體行動時間確定在l980年4月24日的夜間伊斯蘭“安息日”前夜。24日下午,卡特下達了執行營救計畫的命令,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將軍立即進入五角大樓直接指揮這次營救行動。1980年24日格林威治時間22時(伊朗時間25日凌晨2時30分),16名飛行員和180名突擊隊員分別奔入8架直升飛機。閃爍著紅色安全燈的直升機一架接著一架斜刺著升入黑洞洞的夜空。
準時從埃及起飛的6架C-130飛機,分別取道沙烏地阿拉伯、阿曼,飛向伊朗境內的會合地點。8架直升飛機謹慎地保持著距離,在離海面不太高的地方飛行著。飛行隊伍突然遇到了沙暴。緊跟在長機身後的一架直升飛機遇到機械故障,隨後又一架直升飛機退出了編隊。緊隨在它身後的另一架,也盤旋降落到地面上。機上人員當機立斷,放棄飛機,擠上另一架直升機繼續飛向目的地。
剩下6架直升飛機,這是預定完成此項任務所必需的最低數量。此刻,身處五角大樓坐鎮指揮的瓊斯將軍,對完成這一行動仍然充滿信心。突然傳來報告,3號直升機液壓系統失靈。只剩下5架直升飛機了,按照計畫不能完成營救任務。卡特總統接到報告後,經過慎重的考慮,決定取消營救行動,命令所有飛機和人員撤離伊朗。第一架C-130和同一架還沒來得及起飛的直升飛機相撞,兩機起火爆炸,導致8人死亡,4人受傷。
最終,這次經過精心策劃的營救行動以流產而告終。
事件結果
美國這一行動遭到了許多國家和國會的指責,也使美伊關係更加惡化。伊朗學生把人質轉移到全國各地關押,從而使美國營救人質的希望徹底破滅。正當美國對人質問題一籌莫展之際,形勢發生了轉機。1980年7月27日,移居埃及的62歲的前國王巴列維因病去世,伊朗學生扣留人質的一個重要理由已不復存在。
兩伊戰爭的爆發,更加快了人質事件的解決。1980年11月2日,伊朗議會通過決議,同意把52名人質交還美國(1980年7月11日因病已釋放1名人質)。1981年1月,在阿爾及利亞的調解下,美伊雙方終於達成協定。1月20日,1架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獲釋的52名人質飛離德黑蘭,持續了444天之久的人質問題最終獲得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