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洛特

1902年,父母離異後,薩洛特隨父親住在法國,也時常回到俄國的母親家。 1953年,她發表的第三部小說《馬爾特洛》被視為新小說的發軔之作。 1956年,當反傳統小說的新小說浪潮在法國興起的時候,薩洛特發表了論文集《懷疑的時代》,從而成為新小說派的理論家。

娜塔麗·薩洛特(NathalieSarraute,1900年7月18日—1999年10月19日)是法國當代著名的新小說派作家及理論家。她1902(1900)年生於俄國一個猶太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家庭。她在1932年開始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向性》《陌主人肖像》《懷疑的時代》《行星儀》《金果》《語言的套用》《童年》(1984),《天象館》等。她的小說除了《童年》外幾乎全是心理現代主義的作品。1999年,99歲高齡的娜塔麗·薩洛特在巴黎去世。至此,新小說派作為一個小說流派的文學創作活動基本結束,因而很多報刊稱她的去世為“一個世紀的終結”。

生平簡介

娜塔麗·薩洛特(NathalieSarraute),閨名娜塔莎·切爾尼亞克,1900年出生於舊俄的伊萬諾夫-沃孜內森斯克的一個猶太知識分子家庭(也有一說是1902年,比如《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和《小羅貝爾專用名詞詞典》)。她父親伊爾亞是化學家,母親是作家,外祖父是沙俄時期唯一的猶太教授。她父親因受兄弟反沙皇活動的牽連,遭到流放,後來定居巴黎。1902年,父母離異後,薩洛特隨父親住在法國,也時常回到俄國的母親家。她自幼博覽群書,尤愛文學,從小就表現出很高的語言天分,可以流利地說俄語、法語和德語。她的早慧可能是她幼時的家庭不幸造成的,在《童年》中,她講述了自己從巴黎到日內瓦到彼得堡,在父親和母親之間的奔波,以及她的孤獨和抑鬱。
薩洛特少時愛好文學和登山,曾登上過歐洲最高峰勃朗峰,這對於當時的婦女來講很不容易,也足見其剛毅的性格。1921年,薩洛特在巴黎索邦大學取得英語學士學位,赴牛津大學學習歷史,後又在柏林學習文學。1922年,她在巴黎大學法律系註冊,結識了後來的丈夫雷蒙·薩洛特,雷蒙對薩洛特後來的文學創作給了極大的支持。他倆於1925年結婚,生有三個女兒。薩洛特對於律師生涯並未投入多少熱情,倒是對普魯斯特、喬伊斯、卡夫卡以及一些英國作家更感興趣,而沃爾夫、福樓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對她產生了決定性影響。於是,她漸漸疏離了律師席,混跡在各個文學圈子裡,開始最初的文學創作。
自1932年起,如同當年許多作家,她開始在咖啡館裡著手寫作她的第一部作品,並借用生物學辭彙命名這部短篇小說集為《向性》(Tropismes),以表示她試圖通過人與人的相互作用、排斥、吸引、征服等相互關係來探求微妙心理現象的意圖。
1939年,為躲避戰亂,她化名尼考爾·索瓦熱(法語Sauvage也有離群索居的意思)逃到鄉下,藏身在一所寄宿學校當教員。1940年,律師團以她是猶太人為名將她除名。1942年,因麵包師舉報她不佩帶“黃星”又險些被捕。薩洛特通過丈夫(抵抗運動成員)取得假身份,偽裝成她女兒們的家庭教師,一直到法國解放。這段時期,她結合自己的創作活動,作了深刻的文學思考,寫成了四篇論文,收集在後來出版的《懷疑的時代》里。
二戰後,薩洛特並未從事律師工作。雖然身患嚴重的結核病,她仍堅持寫作。1946年完成《一個陌生人的畫像》(Portraitd'unInconnu),兩年後出版。大名鼎鼎的薩特為這位新人的這部小說寫了序,他的序言可以說是對小說的一種解釋並向文壇宣告一種新型小說家的誕生。1953年,她發表的第三部小說《馬爾特洛》被視為新小說的發軔之作。
1956年,當反傳統小說的新小說浪潮在法國興起的時候,薩洛特發表了論文集《懷疑的時代》,從而成為新小說派的理論家。在這個集子裡,她質疑了傳統的文學觀念,賦予寫作以新的意義,被認為是“新小說”的理論綱領。而其時“新小說”的其他成員阿蘭·羅布-格里耶、米歇爾·比托爾、克羅德·西蒙等還只是文壇小字輩。

文學賞析

薩洛特的文學觀貫徹於她所有的作品中。最早的《向性》里就包含她的一些主要思想:“一些無可言狀的活動飛速划過意識的邊緣,這是我們的言談舉止,我們表現和感受的感情的來源之處,只能確定它大概的樣子,而我覺得這正構成我們存在的秘密源泉。”這種感覺,她稱之為向性,“因為這種內心活動就如同植物的向光性,朝向光,或是背棄光。”這本處女作包括一組緊湊短小的敘述文。它一反傳統的寫法,在技巧上進行了大膽的探求和嘗試,取消了情節和人物,甚至取消了姓名,文中的稱呼只是“他”、“她”、“他們”或“她們”。這本用詩樣的筆觸寫成的作品只有兩人叫好,一是雅各布,稱她為“偉大詩人”,另一個是薩特,被她“自然而準確”的筆調吸引。然而當時正出於二戰前夕,這部作品和薩特的短篇小說集《牆》遭到了同樣的命運,甚至更慘,並未引起輿論界的注意。只是到了五十年代,它才被公認為新小說的先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