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多瓦戰役
1866年6月14日,普奧戰爭爆發.站在奧地利一邊的還有幾個德意志小邦漢諾瓦,薩克森和黑森—卡塞爾等.歐洲以驚訝的情緒注視著普奧之間的鬥爭,普遍認為奧地利有較多的取勝機會,因為奧國軍隊經過長期的訓練.但是戰局的發展同普遍的看法恰恰相反.普魯士軍隊以典型的普魯士方式作戰:準備周到,行動迅速,採取攻勢,速戰速決.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了整個北德意志.參與對普作戰的幾個小邦沒有力量對普軍進行堅強的抵抗,只有漢諾瓦作過頑強的戰鬥,但是它的軍隊終於在6月28日決定性地被擊敗了.
普魯士軍隊控制了整個北德意志,主力向南推進,主戰場越來越移向波希米亞.7月3日,奧地利軍隊二十多萬人和普魯士軍隊二十多萬人會戰,這就是著名的薩多瓦戰役(德國歷史家常稱之為克尼格雷茨戰役).雙方勢均力敵,旗鼓相當.開頭奧軍頑強作戰,打得巧妙.普軍指揮部里空氣緊張,據說在緊急時刻,俾斯麥不時看毛奇的臉色,從而判斷戰場上的形勢變化.勝負關頭,普魯士王儲率援軍趕到,出奧軍右翼.會戰結束,普魯士取得了會戰的勝利.由於普魯士同義大利結盟,奧地利不得不同時在義大利作戰.如果奧地利不分散兵力,把用在義大利戰場上幾萬兵力投在薩多瓦,其作用確是難以估量的.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但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在德法兩國,此戰役稱為德法戰爭。
戰爭背景經過
1、戰爭背景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在1864年及1866年先後擊敗了丹麥及奧地利,但法國卻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諸邦,阻礙德國統一。為此,在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令法皇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
2、戰爭經過
在法皇宣戰後,法國隨即編成萊茵軍團,於法德邊境地帶集結。該軍團共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法國欲先發制人,奪取法蘭克福,逼使普魯士屈服;但與此同時,普軍亦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普魯士則計畫以優勢兵力,集中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將法軍擊潰於邊境線上,再繼而進攻巴黎,逼使法國投降。
戰爭以法軍在1870年8月2日於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進攻為開端。但到了8月4日,普軍已順利擊潰法軍,進入反攻階段。與此同時,法軍在其餘各戰場相繼失利,被逼退回國境,轉入防禦。至8月中旬,法軍已被普軍一分為二,一部由巴贊元帥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普軍包圍於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率領的12萬餘人在8月30日與普軍激戰後被逼退守色當。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兩軍於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占領了符里濟、棟舍里等地,成功切斷了法軍西撤的道路,並從後堵截法軍。而在當天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並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後,拿破崙三世被逼於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願“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崙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2.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譁然,資產階級趁機於法國國內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國防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