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時,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書陳群建議,實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在州、郡設大小中正官,負責按家世門第和道德才能,並博採輿論,從上上至下下分九等品評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級授官。九品中正制是察舉制的發展,它將選官權由地方收歸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學分類上是一種創新,選才標準趨於周密。魏、晉時期門閥統治的加強,至東晉後此制弊端叢生,中正權重,品評隨意,世族門閥把持中正,控制選舉,至後期造成“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族無過進之路”。九品中正制已成為門閥統治的工具。
相關詞條
-
薦舉
薦舉,作為選賢任能的一種形式,歷史可謂悠久。四千多年前,舜繼堯位,靠的是推舉;春秋時的祁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說的也是薦舉。若是細分,薦舉似可...
概述 起源 發展歷程 形式 薦舉制 -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採納陳群的意見。曹丕篡漢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書陳群...
歷史背景 基本內容 發展歷史 意義作用 史家爭論 -
保任制
“保任”即保舉之意,它的最基本特徵是人事與法制掛鈎,任人者要對被任者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如《史記•范睢列傳》載:“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簡介 歷史起源 相關制度 參考資料 -
州郡制
自永嘉之亂後,東晉南朝還出現僑州郡縣這一特殊制度。 隋立國後,對地方政治制度大力整頓。 至此,地方政治制度重新走上正常軌道。
-
二年半舉劾之制
清制,直省綠營武職於五年一次軍政考績之外,其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等官,每二年半另行舉劾一次(遇軍政之年停止舉行)
簡介 內容 -
察舉制
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漢武帝於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確立。文帝的兩次詔舉,明確訂立了舉薦制度,有了科目,有了考試辦法,也分出了等級,這標...
簡介 -
《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
《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作者姚建根,由上海書店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本書以宋朝制置使這一具體職官為研究主題,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分清兩類制置使的區別...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怯薛制
組成怯薛的人員,根據忽必烈在位時的情況,大致有以下四種。 忽必烈以後,皇帝怯薛的隊伍越來越擴大,最多達一萬七千餘。 這樣,累朝都有各自的怯薛,諸王又有各自的怯薛。
名片 歷史概況 歷史淵源 -
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
《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是2010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建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