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海艦隊美術創作組組長,是我國著名的版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生平經歷
1954年8月參軍,在廣州黃埔輪訓大隊學習,1956年7月調至南海艦隊政治部文化處美術創作組工作,1957年開始學習版畫並從事版畫創作,先後創作了大量的反映海軍水兵、軍艦、漁村生活的作品參加廣東省、海軍、全軍、全國以及出國展覽,不少作品被美術館和國內、國外友人收藏。
1956年從事軍旅版畫創作以來,先後有大批反映南海水兵的版畫作品參加全國、全軍、全省的美展,其中《美麗富饒的西沙》、《漁汛》、《夜西沙》、《海防輕騎》、《漁港的歡呼》等作品成為軍事題材的代表作。自開始版畫創作以來,屢獲殊榮。
1958年全軍美術展,薛翊漢的版畫《海上雄鷹》獲獎,隨後被省美術家協會應邀為會員,21歲的他,是當時最年輕的會員;
2006年省美術家協會成立50周年被評為精品。
1974年2月收復西沙後,把西沙作為自己的創作基地,每年都會一至二次西沙深入生活,並創作了不少以西沙為題材的版畫作品。
1986年8月由艦隊美術創作組調到海軍南海艦隊駐珠海辦事處工作,1989年先後成立珠海特區藝術家畫廊和珠海特區對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珠海的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同時,他還把版畫作品推到香港、澳門、加拿大、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展出。
1997—1999年,歷時三年創作的《澳門風采》版畫組畫,成為了澳門回歸的獻禮,並由澳門新華社主持在全國各大城市巡迴展出。
2000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南海衛士稱號。
2001年受中央軍委邀請,訪問南海群島,並創作了《藍色國土的衛士》南沙群島系列組畫。
2003年8月1日—10日,在廣東美術館舉行的由南海艦隊政治部、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美術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濤聲·海軍南海艦隊軍旅畫家作品展》中,薛翊漢的作品《海上雄鷹》參加了部隊所在的省、市和全國展覽。2008年12月8日,薛翊漢突發心肌梗塞悄然辭別人間,手裡還握著畫筆,而畫架上的油跡未乾。世間從此失去了
一位出色的版畫家,中國從此失去了一位藍色國土衛士。
藝術特點
藝術源於生活,離開生活的藝術是匱乏的。60年代後,薛翊漢因工作需要,從美術組的專職美術創作,調到文工團從事舞台美術設計。對他來說,這意味著重新學習,適應這不同的工作環境。他一方面到國內、軍內一流的藝術團體,向專家請教和學習,結合舞美設計的特殊要求與條件,在搞好舞美設計的同時,堅持繪畫創作。他在深入生活、收集素材時,十分重視寫生。在薛翊漢的寫生中,無論是水彩、水粉的色彩畫,或是黑白素描、速寫,畫家筆下的軍港、漁村、山寨、水鄉、風景或是人物,都十分注重典型環境的營造,這是舞台美術設計者之所長,這給他的創作帶來了強烈的地方特色。這是薛翊漢作品的一個鮮明特點。
對生活的概括與升華
薛翊漢幾十年來長期堅持貼近生活,堅持寫生,但他並不滿足於生活的再現,他深知作為一個畫家,要懂得對生活進行概括與升華,在形式與風格上力求為大眾所喜愛與理解,追求在真、善、美中能雅俗共賞,他一直堅持在這條道路上探索前進。如版畫《美麗富饒的西沙》、《漁訊》、《哨》、《歸》、《夜西沙》、《夜瀾》和大量的素描、水粉寫生等,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套色版畫《夜瀾》,畫面上幾艘舢板,疏密有序,只看到燈光的倒影,色彩相映,協調和諧同,一種寧靜的美使人聯想起漁港或者軍港上的情景,留給讀者一個遐想的天地,構圖簡練概括,意境深遠,其作品得到廣大民眾和同行們的稱讚與認同。
對版畫語言不停地探索
對版畫語言的探索,是薛老《澳門風采》的一大特色,版畫是以簡練、鮮明和對比強烈的面貌出現在觀眾面前,而油畫則以嚴謹、深厚和細膩的層次吸引觀眾。薛翊漢在《澳門風采》的創作過程中有意識地吸取了油畫色調豐富的特點,結合澳門中西建築的特徵,把油畫的長處自然地融匯在他的版畫色彩之中,既增添了版畫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又保持了版畫自身的特點和魅力。這種版畫語言的探索是建立在對澳門大量寫生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對澳門歷史文化理解的基礎上;是對中國版畫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內容和形式儘可能完美結合的不懈追求。
主要作品
《薛翊漢水粉風景寫生集》、《藍色國土的衛士》(薛翊漢南沙、西沙美術作品選集)、《澳門風采》(薛翊漢、張禎麒版畫作品選)、《海上雄鷹》、《美麗富饒的西沙》、《漁汛》、《夜西沙》、《海防輕騎》、《漁港的歡呼》
逝世
薛翊漢先後創作了大量的反映海軍水兵、軍艦、漁村生活的作品參加廣東省、海軍、全軍、全國以及出國展覽,不少作品被美術館和國內、國外友人收藏。於2008年12月8號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