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目前,玉屏侗族自治縣 有民間傳承下來的蕭笛手工作坊30餘家,每年銷售50萬支蕭笛,其中30萬支銷往海外。全縣總面積517平方公里,轄4 鎮2鄉。居住著13.8萬侗、漢、苗、回等民族人民,其中侗族人口占63%。玉屏也因縣城所在地河水翠綠如玉,河邊的青山橫列為屏而得名,玉屏侗族自治縣是全國五個侗族自治縣之一。
藝術文化
山川秀美、人傑地靈的玉屏,孕育和培養了深厚的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其中以玉屏蕭笛為玉屏歷史文化的代表。
玉屏簫笛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相傳三百年前,玉屏有一個姓鄭的人,在一次趕場時候認識了一個自稱"鹿皮大仙"的道人,他們兩人一見如故,情趣也十分相投,送結成為知己。道人時常在山上徘徊低吟,訴說他對當朝的不滿。有一天他從山上采來一根竹子,將它製成簫吹奏起來,引起知交的共鳴。不久道人要遠遊他鄉,便把製作簫笛的技藝傳給了這位姓鄭的朋友。從那以後,鄭家就開始自製自銷簫笛。可能這就是詩句"仙到玉屏留古調"的出處了。
玉屏簫笛,名揚海內外。相傳早在公元一世紀時古玉屏的所在地五溪,就有簫笛流傳。玉屏簫笛始制於明永樂年間,在中國樂器中獨樹一幟。1913年在英國倫敦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獲得銀質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開通而舉辦的太平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它是中國最先獲國際大獎的民族民間樂器之一。玉屏簫笛,雅俗共賞。明、清兩朝被列為貢品,深受皇室垂青。而在民間,知音、朋友之間往往將它作為珍品互贈。玉屏簫笛上雕刻的龍鳳圖案,據說就是取材於蕭史弄玉吹簫引鳳的愛情神話故事。
屏簫笛多以雌雄配對,吹奏起來,含蓄而雋秀。雌雄並吹,恰似情人對唱,情趣昂然,故又有“神簫仙笛”之美稱。玉屏簫笛,音韻清越,工藝精巧,是民族樂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融合的結晶。許多簫笛藝人都為它的發展作出過貢獻。玉屏簫笛的製作,要經過制坯、雕刻、成品三個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品種由一簫一笛,已發展為七簫十二笛一百多個花色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