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湖遊覽記

蕭湖遊覽記

《蕭湖遊覽記》。清,程鍾。淮郡舊城之北、新聯城之西,有蕭家湖,亦稱蕭家田,又曰東湖,不知始於何時。嘗運道經由城東之時,此湖蓋與城西之管家湖、城北之屯船塢,溪港交通而波瀾未闊。自聯城東建,運堤西築,中間窪下之地,乃悉瀦者而為湖,以成一方之勝概

簡介

清·程鍾
淮郡舊城之北、新聯城之西,有蕭家湖,亦稱蕭家田,又曰東湖,不知始於何時。嘗運道經由城東之時,此湖蓋與城西之管家湖、城北之屯船塢[1],溪港交通而波瀾未闊。自聯城東建,運堤西築,中間窪下之地,乃悉瀦者而為湖,以成一方之勝概。湖之南,水田數百畝,中多菰蒲,漁艇往來,與鴉鶩相徵逐,濱湖居民多食其利,其西則韓候釣台,屹然而聳峙,俯臨清波,東望無際。台之南有御詩亭[2],亭後有陳烈婦墓[3];台之北有漂母祠,祠側有蒹葭亭,遊人多集於此,流連弔古,此蕭湖南畔廖廓之境也。其中則石堤橫亘,以便行人,蜿蜒數里,勢若長虹,地上斫蓮花,俗名蓮花街。街跨數橋以通舟揖,極東處曰通城橋,稍西曰通惠橋,又西曰通濟橋。石堤之兩端均有茶亭,以憩過客,東曰慧照,西曰永裕。慧照亭之北為石觀音庵,昔年有義丐吳姓寓於此,好行善事,亭中有碣書之。庵之西為郡歷壇。對平湖,遙望西城塔影,北門鐘樓,若拱揖然。壇之西不及半里許,有福建庵[4],宛在水中,地極幽僻。西過石嶂,則至永裕亭焉。亭距荻莊田址不遠,其南為周宣靈王廟,新安旅人所建,以棲同鄉之士,內有王夢樓[5]太史所書碑版,人爭愛玩。此介蕭湖南北之中即足資游眺者也。其東北隅曰郭家墩,又曰阮溪,今呼為三汊河,東達城壕,北接魁樓,煙水甚闊,昔時名園環築於此,如明代之恢台園、繞來溪亭。國初之曲江園、梅花嶺、止園、華平園、嶺雲閣、聽山堂、晚甘園、依綠園、柳衣園諸遺蹟,今皆湮沒無存。惟樹色溪光猶如舊日耳。湖之西北涯則近古枚里,為居民稠密之地,有金鎖閘以扼羅柳河之尾閭,有靈惠橋以集三城出入之船舫。龍舟則競於午日,河燈則散於中元,小壩茶樓,晚風笛韻,普光禪院落日鐘聲,每與游舫弦歌遙相應和。此蕭湖迤北一帶之風景也。余淮人也,世居郡城外,敝廬去蕭湖不遠,常泛棹以入城,時臨流而縱目。或當暑雨初霽,或逢寒雪乍晴,或春風柳綠之時,或秋水葭蒼之候,見夫茫茫洲渚,渺渺煙波,不禁心曠神怡,而俗慮為之頓釋,豈必身游海上始謂能移我情耶!客有寓是里者,愛蕭湖之景,嘗欲繪為一圖,且綴以詩歌,俾湖山生色,其興趣頗屬不淺,余因作是記以遺之。時光緒丁丑七夕後二日。

作者

程鍾,字袖峰,河下人,諸生。義夫節婦程允元、劉秀石之裔,性至孝,以課徒度日,留意鄉邦文獻,著有《淮雨叢談》,卒後,里人私謚曰“貞介先生”。

寫作背景

蕭湖自明代至清道光初,為淮安第一名區。後因綱鹽改票、水火兵亂,轉眼間華屋丘墟,園亭瓦礫,令後人不勝感概。然程鍾其時所見,剩水殘山流風餘韻,尚多可觀之處。有客於其地者,愛蕭湖之景,欲繪一圖,征名流題詠,使湖山生色,程鍾遂作此文以贈之,後不知其圖果繪成否,即或繪成不知能否保存至今。此文作於光緒三年(1877年)農曆七月。

注釋

蕭湖圖片蕭湖圖片
[1]屯船塢:在今周恩來紀念館附近,即桃花垠。古運河由淮安郡城東面、北面繞向西達湖嘴。後改為由郡城西向北直達湖嘴。郡城北河道遂專作屯船塢,專門作漕船修理之所,一時人煙鼎盛,樓台蔚起,歌管喧繁,遂為勝境。[2]御詩亭:乾隆每次南巡,都在淮安留下詩作。亭中的詩碑,是他一次南巡(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時所立。全文為“洴澼絖人識俊雄,偶然一飯濟途窮。叢祠不斷故鄉火,凍浦猶存沉釣風。奚異三千六百軸,輸他濟北谷城翁。淮陰生死由巾幗,是始須知以是終。”此碑“文革”中佚沒,今碑為20 世紀80 年代新刻。[3]陳烈婦墓:陳列婦為清康熙時一富豪家婢女,富豪屢欲占有,陳誓不從,富豪怒,遂將其嫁給一極窮且長年病臥之人,希望她能回心轉意。誰知陳女甘受窮困.悉心侍失。富豪技窮,一日白晝入陳女家,欲行強暴,陳女遂奪門外逃.富豪窮追不捨。陳女挑至漂母祠前.貝一井,遂跳井而亡。當地百姓頗為不平,事後將陳女屍體埋葬。此事驚動官府,朝廷從封建禮教角度出發.給予旌表為節婦.立碑褒揚。而富豪亦受到懲處。[4]福建庵:即媽祖廟,由福建商人建。媽祖即海神。庵中有天上聖母碑,今存楚州區。[5]王夢樓:即王文治,字禹卿,號夢樓,丹徒人,自少以文章書法稱天下。清乾隆進士,曾任臨安知府。周宜靈王廟即新安國小舊址,著名的新安旅行團即誕生於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