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蕭國
孟虧善技,封國為蕭
嬴姓蕭國,始祖蕭孟虧,孟虧遠祖可追溯至4000年多年前"五帝"時代的人文始祖東夷族首領金天氏少昊,少昊氏族是以鳳凰為圖騰的,子孫世代善於馴養鳥獸,其後裔大業在堯舜時掌管刑法和司法,大業之子伯益則掌管火種和馴養獸鳥,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姓嬴,封地於費,古號大費,大費生有長子大廉,次子若木,嫡長子恩成,大廉因父於夏啟繼位 之爭之故,與兄弟領相親的大小部族退居封地。
夏朝末期,經過幾百年後的子孫繁多,才人輩出,其中孟虧因善長先祖的馴養鳥獸技術而深受夏王寵愛,賜封為諸侯,因其地多蕭茅(艾蕭),故國號為蕭,因此蕭孟虧領所封子民開拓蕭國,蕭國始建。後來夏王桀昏庸無道,蕭孟虧見夏王朝王德衰敗,諸侯反逆,便棄國隱居,《史記》記載曰:“大廉事夏啟,後分衍有鳥俗氏、路俗氏,後裔有孟虧、仲衍,孟虧能述伯翳之業績,封於蕭,是為蕭孟虧,夏朝衰敗,孟虧去而鳳鳥隨焉。“於是孟虧子孫執掌蕭國,及夏滅亡,嬴姓的蕭國、徐國與東夷族其他的諸侯國歸附於商,親商的嬴姓蕭國一直在今安徽蕭縣西北一帶繁衍傳承。
周初起亂,亡國遷魯
商朝末年,商紂無道,周武王於姜太公領天下諸侯而滅之,蕭國歸附周朝,成王幼而繼位,管、蔡、霍叔三人與商紂之子武庚反周,親商的東夷族徐、蕭、奄等其他十七國皆從之,周公旦親自領兵平亂,三監之亂平息之後,罷免反叛的諸國,於是蕭國滅亡,蕭國的子民作為“殷民六族”之一皆歸伯禽之魯。據《左傳.定公四年》:成王安定天下,然後便選拔分封有德行的賢人,以作為周朝的屏障。因此周公得以輔佐王室,治理天下,諸侯和周朝也都和睦相處。賜給周公的兒子伯禽食公的東西,有金車、龍旗、夏後氏的璜玉、封丈的繁弱弓,以及殷朝的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共六個家族並讓這六族率領大宗,集合小宗,帶著所屬的奴隸,放棄殷商的法令,來順從周公的法制,歸服周朝聽從命令。這是為了讓他們到魯國做事效力,以宣揚周公的德行。於是嬴姓蕭氏家族便徙居魯國為魯君效力,在此世代繁衍。嬴姓蕭氏的歷史至少有3700年之久,故蕭氏之古老,為世所公認。
相關記載
蕭縣是秦漢古縣,原為古蕭國,是夏朝殷商氏族方國。夏代殷商六族遷此,“斬其蓬藁、藜藿而處之”,在此建古蕭國,因其地多蕭茅(艾蕭、艾蒿、艾草、蓬藁),故國號為蕭。
《蕭縣毛傳》: “蕭”為 “藁”,即蓬藁。夏代殷商六族遷此,“斬其蓬藁、藜藿而處之”,並在此建古蕭國。
《路史》:夏啟封孟作土於蕭的記載。後廢為蕭邑。西周在故蕭地封了一個子姓小國。
《括地誌輯校》:“蕭縣,古蕭叔之國。春秋時為宋附庸。”經考證,周成王封商紂王庶子微子啟為宋公國於殷,位今魯豫蘇皖交界地區。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蕭叔是宋戴公子的裔孫,被封為蕭宰,故曰“蕭叔”。
《左傳》:魯莊公十一年(前 年)載,宋大夫南宮長萬弒宋閔公,以閔公從弟公子游為宋君,盡逐戴、武、宣、穆、莊族,宋群公子奔蕭,公子御說奔亳。冬十月,蕭叔率五族之眾擊敗南宮長萬,迎御說 (閔公弟)即宋公位,是為宋桓公。桓公因大心平亂迎立之功封於蕭國,作為宋的附庸。
《漢書·地理志》:蕭縣,“故蕭叔國,宋別封為附庸也。”
《史記·項羽本紀》:張守節《正義》引《括地誌》:“徐州蕭縣,古蕭叔之國,春秋時為宋國附庸。”
《風俗通義》:應劭對宋附庸蕭國作了記載,宋國樂叔因功封於蕭,後世以國為姓,子孫繁衍,漢相國蕭何就是其後。這個作為宋附庸的古蕭國從魯莊公十二年受封,至宣公十二年 (前597年)為楚國滅亡,成為楚國蕭邑,立國不足90年。考其遺址,位今縣城龍城鎮北5公里郭莊鄉歐村北。秦至唐為古蕭縣舊治。宋時因水患,於舊邑南半里築新城,北連舊城,又稱為南城。明萬曆五年(1577年),遷今治,因為是故龍城縣治,又稱龍城,建國後為龍城鎮,史稱故地為蕭故城。故址圮為沙灘,今為莊稼地,每逢午季,可見一個環形早熟圈,基本上是故蕭城遺址。